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长恨歌》流传千载,对其主题的理解和思考,从它问世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分歧,成为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笔者从帝王角色这一角度来把握《长恨歌》的主题,阐述作品的帝王角色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2.
《长恨歌》流传千载,对其主题的理解和思考,从它问世以来就一直存在着分歧,成为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笔者从帝王角色这一角度来把握《长恨歌》的主题,阐述作品的帝王角色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3.
李、杨爱情故事的悲剧母题从《长恨歌》到《梧桐雨》有一个嬗变的过程。悲剧的本质是冲突的不可解决性,从这一意义出发,笔者对两者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探究,结论是《梧桐雨》在《长恨歌》的基础上对这一悲剧母题做了一个彻底的悲剧诠释。  相似文献   

4.
关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学术界的认识很不一致。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讽刺说、爱情说、二重主题说。本文从诗作者的创作动机、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市民意识对李、杨故事演变的影响、作品内容等角度阐述了《长恨歌》的主题,认为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5.
《长恨歌》以唐明皇、杨贵妃的淫爱生活为题材,展示了一个封建帝王纵情声色而导致的国乱、妃亡、饮恨终身的历史悲剧。《长恨歌》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作者在诗中对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深厚的人性关怀与同情,用以警戒后世统治者勿蹈其覆辙,这应视为其作品主题。在肯定白居易为中唐诗坛通俗浅切派代表的基础上,分析《长恨歌》音韵和谐、俗不伤雅等几方面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并行于世,它们取材相同,都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二者在主题上又有明显的不同。白居易更侧重于对爱情悲剧上的描写,在关于爱情的方面描写较多,表达"爱情"主题;陈鸿兼及史官和文人双重身份,表达的是一种"政治爱情交织"的双主题。两部作品的主题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交织。这种差异和交织的原因在于陈鸿、白居易二人身份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也与写作目的和文体本身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观点分歧。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对其中爱情主题、政治主题、双重主题三种主要说法没有侧重强调。本文将白居易的诗作《长恨歌》与陈鸿的传奇《长恨歌传》互相映衬,结合分析,得出"恨"的主题:唐玄宗迷色误国,才是他们爱情悲剧,乃至安史之乱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长恨歌》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描写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爱情颂歌 ,“长恨”其名取得十分精当 ,因是悲剧结局 ,故名之为“恨” ;又因是情重意长 ,故名之为“长恨” ,天长地久都无法阻挡情与恨的悠悠绵绵 ,可见此情此恨确不一般。本文试从相思、生死和秋恨三个方面论述《长恨歌》的主题 ,全面体味作品的悠长韵味  相似文献   

9.
关于《长恨歌》主题的讨论和论争,多年来是唐诗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冷静地分析造成分歧的原因,客观地评价各派观点的是非得失的基础上,摈弃单一主题说的僵化模式,分三个层次去把握《长恨歌》的悲剧意蕴:即把李、杨悲剧分别看作爱情悲剧、政治悲剧和时代悲剧,从而使爱情主题、政治讽谕主题和时代感伤主题,各有所依存和附丽。居于不同层次的三重主题,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统一的整体。这样,就有分析地肯定了各派观点的合理性,避免了其片面性,变以往论争中各派观点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为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这对持续多年徘徊不前的《长恨歌》主题研究,无疑是一个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存在较大争议。探讨了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三种主要观点:讽谕说、爱情说与双重主题说,并以求通过对《长恨歌》主题复杂性的探索,找出一种以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观念去把握作品主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长恨歌》的主题一直争论不休。或以为《长恨歌》意在讽刺,或以为意在歌颂李杨的爱情,或以为《长恨歌》乃爱情和讽喻兼备。而实际上,《长恨歌》并非意在写爱情,而是在写这种所谓的爱情背后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子的感情和命运悲剧;《长恨歌》并非刻意地在讽刺,而是在向世人揭示这种人间悲剧的残酷。  相似文献   

12.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并行于世,它们取材相同,都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二者在主题上又有明显的不同。白居易侧重于写"情",他从爱情悲剧的角度出发,表达的是一种"爱情"主题;陈鸿用史学家的眼光来解读这一历史现象,表达的是一种"政治主题"。《长恨歌》对杨贵妃形象做了美化处理,突出了她对爱情的坚贞;《长恨歌传》则将她视为害国害民的"尤物"。《长恨歌传》拓宽了李杨题材,把美人专宠与奸佞专权联系起来,把爱情题材上升为重大政治题材,借此表达了忧国忧时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3.
从悲剧的角度审视《长恨歌》,就会感到《长恨歌》中的爱情既是一个悲剧形式,又是一种悲剧范式。两者分别构成了《长恨歌》的表层悲剧意义与深层悲剧意蕴,使《长恨歌》超出了那具体狭小的悲剧范围,具有一种博大而深广的人类共通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王安忆的作品《长恨歌》和《小鲍庄》中,主人公的命运同样是悲剧。从表面上看,这种悲剧是原罪与赎罪的宿命,然而实际上在宿命的表面下却掩藏着道德暴力的统治。  相似文献   

15.
从文学活动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读者",这四个方面系统的探讨《长恨歌》主题之爱情说。  相似文献   

16.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古希腊的带有浓厚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在小说主人公苔丝身上得到了充分再现;哈代在作品中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悲剧观和命运观,并固定成型,成为性格与环境系列作品的主题思想,成为震撼无数读者心灵的主旋律。本文从时空再现,悲剧预示,悲剧主题等方面论述古希腊悲剧观、命运观对小说《苔丝》产生的影响,从而深入探讨哈代悲剧作品中无望的挣扎与悲壮的毁灭这一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7.
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多种理解,其中尤以批判李隆基"重色误国"这一说法最为普遍。文章却认为《长恨歌》是关于性格悲剧的,其主题意在歌颂美好的爱情,同时批判李隆基寡义优柔的性格缺陷。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赏析示例作品为《长恨歌》,教材赏析短文向学生介绍了关于诗歌主题的三种观点,即“爱情悲剧说”“多重主题说”和“讽喻说”,引导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多向发散思考,充分体现出编者倡导的解读文学作品要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长恨歌》展现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宠爱杨玉环,纵情声色,致使国家动乱,从而引发的爱情悲剧故事。其主题思想可归结为爱情主题说、讽喻主题说和二重主题说。诗中婉转动人的故事,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展现了李、杨爱情悲剧的全过程。《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和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人心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和诗人心中深深爱情的情愫,诗人将故事诗化并且层层剥开,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0.
悲剧是悲痛的艺术,反映的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感。悲剧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新旧思想、新旧势力的斗争,更是悲剧人物内心的心灵冲突。悲剧给人带来伤痛和悲哀,同时带给读者悲的审美心里效应,产生痛感中的快感。贯穿于小说《儿子的否决权》中的是两条主要的戏剧冲突:一条是主人公与当时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冲突,另一条是主人公自我的心灵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