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秀芹 《山东教育》2005,(15):61-62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常有不幸的成年,”这就是说,遭受挫折较少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地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因此,有意识的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正是爱孩子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正是爱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他们独立意识和  相似文献   

3.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让幼儿吃点苦,受点累,经历点挫折,正是爱孩子的表现。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不妨从以下方面着手。策略一:直面现实,细致引导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家长应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  相似文献   

4.
人的一生将经历无数困难和挫折,孩子要长大,将来必定要自己去面对社会、人生和生活中的一切。因此,有意识地让幼儿受“苦和累”,受点挫折,让幼儿品尝一点生活中的磨难,从而使其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意识,以及应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来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呢?  相似文献   

5.
一、让孩子知道人人都会遇到挫折让幼儿有应付挫折的思想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只对他讲顺利的、成功的一面,还要经常讲古今中外历史上英雄人物和名家曲折成才的过程,让幼儿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不是很容易的,是要克服困难的。爱迪生的故事、《聪明的孩子》、《雷锋小时候的故事》、《司马光  相似文献   

6.
幼儿时期是人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挫折,品尝一下人生中的苦涩,经受些磨难,更能让孩子们感受人生道路的坎坷,让他们在生活中接受挫折,学会吃苦并吃得起苦。只有能吃苦耐劳的人,才能成为真正勇敢坚强的人,才能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重用,笔者认为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得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独立生活的能力,就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相似文献   

7.
一、正确认识幼儿挫折教育 有人认为,挫折教育就是给孩子吃点“苦头”,其实不然。真正的幼儿挫折教育,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境,提出某种难题,让  相似文献   

8.
张蕾 《快乐阅读》2013,(18):15-16
如今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实行有效地挫折教育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幼儿期正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若有意识的让他们受点"苦",受点"累",经历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孩子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只有不断地战胜和汲取有益的教训,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9.
一、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看,90%的家长对孩子照顾过于周到,以至越俎代庖。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吃好、穿好、学好,而忽略了孩子健全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由于缺乏挫折教育,有些中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极差,动辄喝药自杀。因此让孩子受点挫折,并学会面对挫折,是必须的,也是重要的。二、进行挫折教育的方式、方法1.设置活动,有意培养孩子受挫能力。平时,家长可以带孩子一块去爬山、跑步,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在体验生活美好的同时,品尝一下运动的辛苦,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2.放开手脚,大胆培…  相似文献   

10.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挫折,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但据调查发现,在幼儿园、小学,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不聪明、很差”“不如别的孩子”;一些孩子在集体场合胆怯,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敢展示自己的才能;对于一些有挑战性的游戏活动,不愿尝试,显得很自卑。所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家长所重视,而作为我们幼教工作者,如何培养幼儿自信心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放手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有意…  相似文献   

11.
贺利红 《考试周刊》2012,(54):194-194
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幼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绝大多数困难依靠孩子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意志和能力。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要依据其年龄特点来进行。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的培养.而这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邵登玲 《教师》2012,(16):19-19
挫折教育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的障碍、干扰,并难以克服,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状态。近年来,我国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在进行“挫折教育”,但在幼儿教育中还是少有人问津的。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幼儿形成坚强意志是有益的。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如孩子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炼过程,这样既强化了他的意志又锻炼了他克服困难的能力。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呢?  相似文献   

13.
父亲是孩子成长中的重要角色,而由父亲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对其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中五位父亲对子女的挫折教育方式进行研究,解读并分析了其中的可取与不足之处,进而提出父亲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学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不一定有十分幸福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让孩子经历挫折,能使他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在挫折中真正地“长大”。  相似文献   

15.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幼儿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正因如此,《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指导文件都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见,幼儿园游戏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而分组活动的区角游戏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因为在各个平行游戏活动时,教师能观察到每个孩子不同的智能情况,了解到每个孩子不同的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为每个孩子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16.
挫折,是在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作为父母,我们都不希望孩子遇到挫折。但是,生命之旅无坦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遭遇挫折不可避免。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替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永远生活在温室里。因此,就有必要从小培养孩子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孩子在遭遇挫折时,能够从容镇定,直面困难,不屈不挠,战胜挫折。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他们的身上承载了父辈以及祖辈太多的宠爱和期望,对他们的家庭教育较普遍地存在着片面性和单一性,如重视智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坚强意志力的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塑造;重视“成才”教育,忽视“做人”的教育。这就使这一代孩子的身上既具有时代赋予他们的优点,又有明显而普遍的弱点,那就是任性,脆弱,经受不起一点点挫折。挫折教育就是矫正教育的片面性、单一性,矫治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脆弱疾病的重要措施。它既是儿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未来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儿童中广泛开展挫折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中一个极其迫切的现实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刊发吴华同志的文章《挫折教育:给孩子一双坚强的翅膀》,希望能引起广大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1,(19):F0002-F0002,F0003,F0004
有心理专家认为,“有十分幸福的童年,常有不幸的成年”。这是因为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为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感到痛苦。让孩子读懂挫折的美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真正“长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意识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家庭也越来越多,幼儿适应能力逐步退减。通过分析《纲要》《指南》可知,3-6岁的幼儿可塑性能力强,因此,幼儿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幼儿特有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采取积极的引导方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四方面入手,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及家长的检查配合,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拥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担忧挫折,应该担忧的是怕挫折而不敢让孩子做任何事情.”早期的教育会对幼儿以后的生活长期产生影响,我们应该在幼儿期对孩子加强逆商数的培养.家园共育,培养高逆商儿童.家长对于幼儿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尽量不要包办或者插手帮忙,给幼儿自己动手做的机会.幼儿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也是不断向困难挑战、不断探索、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让孩子接受“逆境锻炼”,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在逆境中生存中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在困难面前冷静地动脑筋想办法的习惯。人生的旅途上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挫折和苦难是促进幼儿成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