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以辽河油田杜84块馆陶组R5组为例,提出了冲积扇扇缘亚相辨状河微相砂体储层构型的研究方法,即基于辨状河现代沉积原形模型,应用动、静态资料在井间识别河道主体砂,进行井间储层砂体构型预测,结合三维对比界面拟合技术,建立辨状河砂体三维展布精细模型,深化储层内部结构和剩余油的分布认识,为开发后期井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沉积微相约束条件下的随机地质建模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地质建模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油田开发地质研究需要完善的方法技术,以建模方法研究为基础,进行了沉积微相约束地质建模综合研究.在分析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开发地质研究工作的特点,提出根据测井解释成果,应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定量地开展沉积微相研究.应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约束测井储层参数的分布,形成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所需要的准确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解决了常规油田开发地质研究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应用与该方法相适应的IRMS软件成功实现了山东胜利油区孤东油田第七开发区西部上第三系馆陶组油藏精确的沉积微相模型,由此微相约束形成的油藏储层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体直接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应用效果及现场实施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辫状河砂体一般垂向叠置厚度大,在稀疏井网条件下,如何揭示辫状河厚层砂体空间展布规律向来是砂体建筑结构分析中的重点。本文利用岩心、测录井等资料,结合古代露头以及卫星照片现代沉积等资料建立起来的辫状河地质知识库,采用垂向分期,平面划界的方法,对小层内的厚层辫状河道砂体砂体建筑结构进行分析,其中小层内井点处的辫状河道砂体需细分至单层,并依据已有的地质知识库和地质概念模型进行井间合理插值预测,从而最终实现单期河道平面延伸轨迹的追踪和对比,然后按单期沉积发育顺序,完成复合辫状河道沉积演化过程与历史重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指导解剖地下河流相砂体砂体层次结构及不同成因砂体叠置规律,为后期深入勘探开发及水平井部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任翔 《内江科技》2009,30(11):104-105
本文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安塞油田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的泥岩颜色、岩性特征、粒度分布、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及测井相分析的研究,确认该工区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河道侧翼、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前缘席状砂6个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等砂体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根据岩石学特征、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坪桥地区长6油层组不同时期的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模式,分别为指状砂体模式、朵状砂体模式、坨状砂体模式三种,为储层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地质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到详细设计阶段,乃至到工程运行的管理与监测,建设时间长,往往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用三维模型图形图像来表达、解释和管理如此庞大的资料比光靠数据库和图表图纸等传统方法多。建立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的三维模型,处理岩层界面与结构面组合关系,真实反映地下地质结构全貌,将为地质工程工作者分析研究工程地质现象和发现掌握岩土体结构规律提供一种崭新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复杂地质体可视化研究与开发现状,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和可视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的初步开发与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喇嘛甸油田主要发育泛滥-河流平原相沉积的厚油层砂体,厚油层内部非均质性突出.经过30多年的开发,综合含水已达94.09%,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厚油层内部.为了寻找剩余油,开展了厚油层内部建筑结构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通过对四级结构单元及各类结构界面的模拟,揭示厚油层内部结构界面和夹层的空问分布特征,为层内剩余油分析及有效挖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和测井等地质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砂体成因类型及特征,分析了砂体形成及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区砂体主要由辫状三角洲平原的辫状分流河道砂体和辫状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砂体组成。盆地古构造与古地理背景控制沉积相及其砂体的空间分布,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决定砂体类型与特征。对研究区砂体成因和主控因素的研究有助于该区下一步地质勘探。  相似文献   

8.
冯瑞 《今日科苑》2007,(8):86-86
本文介绍了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方法,在解释地震剖面时,要以盆地构造样式和盆地的充填模式为指导,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平衡剖面技术,以人机联作解释系统为手段,综合利用钻井、野外地质资料对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本文着重从地震的相干体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地震属性分析及储层预测技术、变速成图技术、测井处理和解释技术、多井约束反演技术和汕藏地质建模等技术的应用,来阐述这些技术所能解决的汕田实际地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盛学香  于景锋  李林 《内江科技》2011,32(1):133-134
本文运用相控建模的方法进行地质备件约束下的超稠油油藏地质建模研究,应用多点统计Snesim算法模拟沉积微相,然后在沉积微相控制下进行储层参数模拟,从而达到地质条件约束下地质建模的目的:研究发现,杜229块储层参数分布明显受沉积相分布的控制,储层参数模型的条带状高值区与沉积相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有效的结合了地质概念模型和测井数据,较好地再现了杜229块沉积微相的空间分布,有助于从地质的角度对模型进行约束,促进概念模型向定量模型的转化,建立合理的反映地下情况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0.
冯洪升 《内江科技》2014,(3):119-120
本文应用多点地质统计方法综合地震信息进行了河流相储层模拟。首先,基于测井解释和对研究储层的整体地质认识,使用基于对象的非条件模拟算法建立了反映砂体分布特征的训练图像。随后使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从地震数据中提取了砂体,同时使用主成分临近变换制作了砂岩概率体,并从砂岩概率体提出了方位角体。在将砂岩概率体、方位角体作为软数据约束的情况下结合先验地质模型进行了河流相储层建模,模拟结果不仅再现了储层的真实特征,还大大降低了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质建模是定量化研究三维空间结构特征与变化规律的重要方法,已成为模拟分析地质现象与时空演变规律重要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从数据模型、建模方法、建模软件、不确定性及应用领域五个方面阐述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展的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F区块长2■小层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发育厚层砂体,为低孔低渗岩性油藏,其储层地质研究薄弱。通过密井网测井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对井间砂体连通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并以水井井组为单位,对静态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和应用。研究表明:F区块长2■小层砂体发育,类型以心滩砂体和河道砂体为主,顺物源方向砂体规模大、延续性好;连通性可划分为3个级别:Ⅰ级连通、Ⅱ级连通和Ⅲ级连通,Ⅰ级连通的井位于同一单砂体内,Ⅱ级连通的井位于不同微相类型的的单砂体内,Ⅲ级连通的井位于相互孤立的单砂体内;砂体间的连通关系主要受沉积作用控制,其次为隔夹层和隐性界面;在此基础上,以F18-6水井井组为例,进行连通性和注采响应分析,同时验证了静态分析成果的可靠性,最后综合动静态资料,对全区油水井间连通性进行了判别,为该区动态分析和措施调整提供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依层次分析原理,孤岛油田的储层可以划分为十个层次:地层段、地层亚段、油层组、砂层组、小层、单砂层、成因砂体、沉积韵律、交错层系组、交错层系。以往该区储层的研究主要是小层的层次,本次研究以单砂层和成因砂体为目标层次,进一步解剖储层的空间结构。建筑结构分析法是河流相储层研究的有效方法。在密井网条件下,通过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和岩芯观察,在研究区共识别出了六种结构要素类型:主河道砂体,废弃河道砂体、决口水道砂体、决口扇砂体、天然堤砂体和河漫滩砂体,并以单砂体为单元做出了储层建筑结构平面图。  相似文献   

14.
卢宁  杨宏伟  张玉晓  夏建 《内江科技》2022,(2):20-22,94
针对密井网储层建模存在的井震相关系数区域差异性大、井资料分布多峰及无法实现多源信息共同约束等问题,为充分应用地震反演、地层切片、砂体空间展布、测井数据等储层信息,研究了井震联合多级约束储层建模技术.在分区变差函数、空变概率密度函数、相区域的多重约束下,利用地质统计反演信息和井信息之间的条件关系,对地震信息进行细化,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项新的油藏研究手段。该技术以地质统计学和计算机三维图形技术为主要手段,从三维的角度对油藏进行描述和研究,它可以实现对油气储层的定量表征及对各种尺度的非均质性的刻画。从地层对比、测井数据标准化,采用相控建模的方法对精细油藏建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涠西南凹陷涠洲B油田涠二段Ⅳ油组为油田开发的主力油组,通过钻井取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分析研究,确定涠洲B油田W_2Ⅳ油组主要为浅水环境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并识别出辫状河道、分支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应用高分辫率层序地层理论,将涠洲8油田W_2Ⅳ油组划分为2个中期半旋回、6个短期半旋回,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并在格架内进行小层砂体精细对比,选择砂体较为发育的ssc3和ssc6两个短期基准面旋回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及砂体展布图,摸清了砂体展布规律,以明确油田开发调整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北部临江南地区,断裂带发育,沉积物源丰富。扶杨油层为重要储层,断块构造控制油藏的形成,成藏模式为顶生下储、侧向运移,异地成藏,油藏类型为构造一岩性油藏。为了准确识别该区河道砂体,本文在研究了扶杨油层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单井相、地震相、多属性分析,划分了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应用分频技术对沉积相带进行识别,并利用Geoprobe软件显示了河道砂平面分布。该技术经实践证明,对砂体识别的效果非常显著,为形成扶杨油层储层预测技术系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准确识别扶杨油层河道砂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刘照辉 《内江科技》2011,32(2):140+197-140,197
辽河油田东营组为滨浅湖沉积环境,属于鸟足状三角洲沉积模式。依据沉积标志将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间三种沉积微相类型,本文对不同相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相带与油层出砂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东营组沉积微相决定了储层的物性和孔隙结构,进而决定了不同相带油层的出砂规律,其中河道间砂出砂最重,累计出砂与时间呈乘幂关系;其次是河口砂坝,累计出砂与时间呈线性关系;水下分流河道出砂最少,水洗5~10年后,累计出砂量与时间呈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地质钻孔资料是记录地质结构原始信息的载体,其三维可视化是精细化地质研究的基本表现形式和重要技术手段。在分析、对比国内外钻孔三维可视化不同方法的基础上,采用Multipatch模型进行钻孔的三维建模与表达。探讨了钻孔三维可视化的技术流程,三维钻孔表达的几何构建、纹理渲染与自动匹配等关键技术。最后基于Arc GIS Engine开发了测试系统,并与当前常用的地质钻孔软件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前地质研究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地质研究和分析技术也应迎来了更多的创新和突破,其中为了更好的探测和研究是水位条件下的地质结构形态而研发的三维建模研究形式,为当前的地质研究工作提供了更为高效和可靠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其可视化的优势功能大大提高了地质研究的效率,而且三维的建模研究模式目前已经被更广泛的应用于多个领域之中,发挥着更为关键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