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忠文 《收藏界》2010,(5):108-108
柳孜遗址位于淮北市西南约30公里,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流经此地。随着时代的变迁,被当地人称为"隋堤"的通济渠古遗址早已成为车水马龙的泗永公路。1999年因公路拓宽发现大量文物,因此引起文物部门重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淮北市博物馆遂于当年对柳孜遗址进行正式发掘,获重大收获,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2.
《收藏》2016,(9)
正2015年底以来,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考古发掘不断取得新成果,引发了社会公众的热切关注。关于海昏侯的新闻占据了新闻热点,也难怪有人开玩笑说海昏侯在被废黜皇位后终于火了一把。由江西省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近日在北京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展。该展览由首都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协办。展出的441组(件)文物,是经文物专家确认的该项考古发掘中可以展出的部分文物,但漆器、简  相似文献   

3.
公元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隋炀帝开凿了举世闻名的隋唐大运河,它北起幽州(北京),南到杭州,全长约2700公里,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由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组成,其中最重要的一段是通济渠。1999年淮北市在修筑泗县至永城的公路时,发现了通济渠上一处重要遗址——柳孜遗址。该遗址发掘面积900平  相似文献   

4.
燕瓦拾珍     
于军  吴磬军 《收藏》2014,(11):114-119
燕下都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易县城东南5公里处的北易水与南易水之间,以武阳台村为中心宫殿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现存战国都城遗址中最大的一座。现代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燕下都在战国末年遭秦军火焚毁城,但遗址中至今仍能见到大量遗物,其中以瓦当、简瓦等陶制建筑构件居多。  相似文献   

5.
黄文睿 《收藏》2012,(2):96-97
1996年10月山东省青州市有了一次改写东方艺术史的重大考古发现,在该市博物馆附近原龙兴寺遗址发掘出一处大型佛教造像窖藏。这批造像雕工细腻、神态端庄,其雕刻艺术之精湛,风格之独特,历史之久远,令世人惊叹。这批沉睡了千年之久的佛教造像,为研究北朝佛教历史、艺术增添了新的资料,被评为当年度"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和"二十世...  相似文献   

6.
刘晓红  王利彬 《收藏》2010,(11):51-55
叶县文集遗址位于河南省叶县常村乡文集村,是近年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抢救性发掘的一个重要文物保护项目。2006年5月至2008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物局、叶县文化局对文集遗址被南水北调主干渠占压部分进行了较长时间与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13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7.
王静  姜苑 《收藏》2023,(11):16-19
<正>邯郸市博物馆馆藏一批赵窑遗址出土铜器,经整理,这批铜器均为商代器物,其器型和纹饰具有典型的商代中后期特征。本文将对这批文物进行整理介绍,并结合其他资料简要探讨赵窑遗址在商代时期的地位。赵窑遗址位于邯郸武安市赵窑村一带,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文物部门于1960年、1975年两次组织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发掘,1992年邯郸市文物处将部分赵窑发掘文物移交给邯郸市博物馆。本文在此将这批器物中的铜器做一下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8.
谢丽 《收藏》2023,(8):61-63
<正>“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是山东省茌平县古迹遗址之一,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遗址内、生产路及沙坑内散布着大量龙山至汉代时期的陶片。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该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察,发掘了大量古文物,是我国龙山文化重要研究遗址之一。  相似文献   

9.
朱有仪  李维群 《收藏》2011,(7):146-147
"4月20日,中国唐苑第二届中国唐风赏石展在中国唐苑开展。中国唐苑坐落于古城西安东南处汉代苑林遗址——杜陵塬上,占地面积约2800亩,是"西安万亩都市森林生态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举办的第二届唐风赏石展,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规模大,品位高。"  相似文献   

10.
安仁瓷窑位于陕西旬邑县城以南仅一公里,在其东南约65公里处,就是黄堡镇耀州窑遗址。此窑历史久远,品种多样。在当时曾兴盛一时,其产品与耀州窑器有很多相同之处,是耀州窑系的一处重要窑场。经文物考古部门发掘,发现瓷窑窑址42座  相似文献   

11.
周新华 《收藏》2001,(8):6-9
江南三月,正是草长莺飞时节。在杭州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上,一次普通的考古发掘,却吸引了万千双眼睛的注意。这就是雷峰塔遗址地宫的发掘。  相似文献   

12.
李伟 《收藏》2011,(8):76-80
新石器时期玉兔 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迄今已知最早的玉兔是新石器时代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兔(图1)。  相似文献   

13.
遗址在考古学上是指古代人类在历史上曾经生活、活动过后又被遗弃的地方,可以分为二大类,一、史前人类活动遗址;二、历史遗址。史前遗址时代久远,不容易发现。由于现代考古学的发展才能更多揭示出史前遗址。世界上有很多人类文明的发祥地,近代人们通过考古手段已经发掘了很多史前遗址,如巴基斯坦信德  相似文献   

14.
燕瓦拾珍     
于军  吴磬军 《收藏》2014,(21):114-119
燕下都遗址位于今河北省易县城东南5公里处的北易水与南易水之间,以武阳台村为中心宫殿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现存战国都城遗址中最大的一座。现代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燕下都在战国末年遭秦军火焚毁城,但遗址中至今仍能见到大量遗物,其中以瓦当、筒瓦等陶制建筑构件居多。古老的燕下都和这些珍贵的先民遗物,见证了两千多年前七雄之一的燕国从强盛到衰落乃至灭亡的全过程。同时,也使我们得以了解战国时期神秘的燕文化。  相似文献   

15.
高洪艳 《收藏界》2013,(9):56-60
公元605年,隋炀帝开通的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地,流经安徽省约180余公里。这条运河在中国最鼎盛的隋唐宋金元时期,作为北方出海外销、南方进贡京师的黄金水道,通航了七百余年,过往舟船因黄水泛滥、汴水(隋唐大运河)漫溢(仅《宋史》记载:北宋160余年,隋唐大运河泛滥达21次),失事倾覆的船只不计其数。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隋唐大运河淮北柳孜遗址考古发掘时,在柳孜运河遗址900平方米的探方中一处宋代石构筑物下,就压覆着八条唐及唐以前年代的沉船,出土陶瓷器1653  相似文献   

16.
研瓷动态     
《收藏界》2006,(1)
2003年11月至04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当阳峪瓷窑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清理了7座窑炉,出土了大量器物。当阳峪瓷窑出土的器物,有坚硬的灰胎,也有较  相似文献   

17.
正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颜真卿亦有诗赞"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其中"白瓷""素瓷"指的应是唐代邢窑的白釉瓷。邢窑遗址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随着不断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到目前为止河北省内丘、临城、邢台、高邑四县发现隋、唐、五代、宋金、元等时期窑场遗址约30余处,总面积达300余平方公里。遗址内出土各类瓷器标本万余件,有碗、盘、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21,(1):102-102
华阴因在华山之北故名,为关中要塞,古京畿长安之门户,依托着西岳华山,古今闻名遐迩。华阴目前发现有瓦当出土的汉代遗址三处,即汉集灵宫遗址、京师仓遗址、汉华苑遗址,以富有地域特点的汉代"与华"类文字瓦当为代表,以"长生无极""与华无极""与华相宜"三品居多。其历史、形制、文辞、文化品位诸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主流风尚,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展讯     
《收藏》2018,(9)
正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2018年7月10日至9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山东济南焦家遗址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古城、聚落和墓葬区,揭露出夯土城墙、护城壕沟、房址建筑和陪葬大量陶器和玉器的高等级贵族墓葬,是鲁北古济水流域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意义的大型都邑。本展览精选了焦家遗址最新出土的230余件陶器、骨器和玉器文物,并辅以大量现场发掘实景照片和视频影像等展品,系  相似文献   

20.
洛阳是我国九朝古都,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古代文物。本文试从部分出土文物和古籍资料中研究有关古代洛阳的投掷运动。 一、文物的发掘   1.1954年,在洛阳孙旗屯遗址发掘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石铲、石饼、石球等文物,其中有一个直径 9.8厘米、重量约为 1095克,表面圆滑、经过加工呈青黑色的石球。   2.1997年 6月,在洛阳小浪底库区,位于新安县仓头乡盐东村的盐东遗址,发现了史前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其中出土了一个直径 12厘米、重量约 1140克,呈灰色的石球。   3.1997年 10月,在洛阳偃师商宫殿遗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