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言论最大的特点是有啥说啥、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旗帜鲜明,也就是像有人形容的那样“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决不拖泥带水、拐弯抹角、遮遮掩掩。言论,就是说理的,而不是说事的,即使说事也是以说理为目的的。因此,无论是评论、杂谈还是小言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想说什么,开宗明义,从不掩盖自己的政治观点、思想立场。具体到党报上刊登的中心工  相似文献   

2.
专栏言论,除了微型化小言论这种形式外,还有论坛式、杂谈式和专题式等多种表现形式。论坛式专栏言论属于篇幅适中、思想容量较大的一种“开放型”专栏言论。这种新闻评论文体,在现代报刊评论史上可谓由来已久。不过,就我国解放后的报刊实践而言,还是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新闻评论改革的深入,才格外引起新闻界的重视。较有影响而又办得较早的论坛有1978年7月面世的《解放日报》的“解放论坛”专栏。《人民日报》自1980年1月创办“今日谈”专栏5年之后,于  相似文献   

3.
随感杂谈是一种务虚式富有文采的短论。广义地讲,也可称之为杂文。在毛泽东光辉战斗的一生中,他一向十分重视这类评论文体的应用与写作。早在青年时期,为了从事革命运动,宣传革命思想,在他主编出版的《湘江评论》、《政治周报》等报刊上曾经辟设了“湘江杂评”、“放言”、“反攻”等引人瞩目的短论专栏,不断发表由他撰写的杂谈、随感式的精悍短小的言论,或针砭社会锢弊,或倡导妇女解放,或揭露帝国主义阴谋诡  相似文献   

4.
党报的评论历来是代表着权威的声音,传达着合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和立场。正是因为对党报评论的要求很高,所以评论难写,想把评论写好更不容易。笼统地说,党报的评论包括了社论、评论员文章、新闻时评、杂谈、编者按、编后、小言论等。在报纸处于强势的时期,党  相似文献   

5.
副刊发展到现在。其定义越来越窄。早期的副刊。是新闻之附子,即除去新闻之外的一切。如今.副刊的内容越来越单一.把属于评论杂谈的言论撇开了,把文化新闻赶走了。娱乐新闻因内容媚俗被抛弃。时尚与深度话题被专题化周刊化了……  相似文献   

6.
人常说,一张报纸的眼睛是言论。我们江山报,是一张四开的县报。复刊以来,编辑部很注意抓言论(包括思想杂谈),我们统计了1981年104期报纸,刊用的各种言论共170篇。从读者的反映来看,小报的言论是有人看的,不仅基层干部爱看,一些农民、职工、教师也经常看,不少社队还不时组织大家学习,对实际工作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小报言论贵在小。言论小,会不会影响其指导性呢?开始我们多少有点担心,但从实际  相似文献   

7.
在第八届全国法制好新闻评选中,由《生活导报》选送的杂谈《球星·总统·税务官》获言论类二等奖。下面粗浅谈谈写这篇言论的体会。 一,选好由头 杂谈的特点是据事议理,所以选好由头很重要。1994年7月25日晚,我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时,听到关于世界杯足球赛冠军巴西队队员回国时纳税风波的报道,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言论素材,等新闻节目重播时又专门录了音。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杂谈?我认为,它不是评论,也不是杂文,而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是政论性和形象性相结合的议论文。倘若缺少或没有形象性,那么就会减少杂谈的感染力或不成其为杂谈了。形象性是杂谈不可或缺的属性。  相似文献   

9.
言论写作杂谈(二)米博华四、简练之美简练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一种才能,因而简练理应是审美的一个范畴。文章可以很长,长未必罗嗦;文章可以很短,短未必简练。简练,是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思想内容。当然,相比较而言,言论作品应该比小说。通讯等叙...  相似文献   

10.
笔者做为一名通讯员,这些年来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随感、杂谈类言论有100多篇.曾有文友问我言论的"由头"从何而来,如何寻找挖掘言论"由头".其实,只要我们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和思考,撰写言论的"由头"是不难找到的,现结合写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聊城日报十分重视言论的力量,B1版“水城杂谈”栏目已经开办五年多了,深受读者喜爱。“水城杂谈”栏目议论话题包罗万象,既联系国家大事,也不放过身边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既讨论经济走势,也不漠视民情民生……犹为令人欣喜的是,这一栏目每年都有作品在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山东新闻奖、山东地市报新闻奖等新闻评奖中获奖。笔者一直编辑这一栏目,对言论写作有了如下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李洁雪 《新闻世界》2013,(8):221-222
邓拓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其在评论写作方面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评论写作仍有现实意义。笔者根据邓拓的评论作品,总结出邓拓以下几方面言论思想:一,评论应有鲜明的立场性;二,评论要有高度的思想性;三、评论要具有现实指导性;四、评论要以丰富的实际材料为基础;五,评论要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那么经济评论同样是报纸思想和个性的标志。通过做好经济评论,来提升报纸的思想力、公信力,锻造个性,是任何一个媒体都该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县报作为县委的机关报,必须加强言论工作,成为县委指导运动的有力工具.这一点,我们是早已认识了的.但究竟怎样加强言论工作,我们却是在近几个月才开始摸到了门路.这就是:篇篇谈思想,篇篇口语化.曲折前进过去我们发表的评论,谈组织措施的多,谈思想的少,特别喜欢发"应景"的言论,如"祝××会的胜利开幕"等.总之,报社同志的眼光中,见物不见人.这样一来,每年的评论都差不多,去年是"大力开展积肥运动",今年则是"深入开展积  相似文献   

15.
新闻言论是新闻宣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闻单位的旗帜,新闻宣传的灵魂。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重视广播言论,在新闻节目中适度加大言论的分量,对于强化新闻节目的舆论引导功能至关重要。我们一直注重这方面的工作,特别是从1986年以来,在新闻节目中比较系统地以编后、小评论、本台评论等形式,增加言论的内容,提高言论的水平,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编后、小评论、本台评论,我们称之为广播言论的三大支柱。一、重要新闻加编后话,进一步延伸新闻价值新闻节目以报道新闻事实为主,每天播送的大量稿件主要是信息。人们通过这些信息…  相似文献   

16.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评论的种类很多,笔者所谈的"小言论",就是报纸的专栏署名评论,由于篇幅短小,也称"豆腐块"。它以精练的语言、犀利优雅的文风散见于报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地方党报往往以严肃端庄为主调,更应该注重专栏评论版块,多刊发灵活多样的小言论,主导舆论,活跃版面,充实内涵,给报纸"提神"。小言论是一束撩人心魂的思想火花小言论不是想写就能写、想写好就能写好的,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是笔  相似文献   

17.
清代王夫之将"意"比作文章的三军统帅,表明思想在文章写作、评价中的重要地位。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是冲锋号,它旗帜鲜明地破除思想障碍、革除弊端、解决矛盾,为社会主义建设清道。文以载道,新闻评论通过直接评论彰显思想,思想是评论的生命、灵魂,新闻评论的价值首先在于思想。消息、通讯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注重新闻价值,是什么、怎么样是消息、通讯的任务,而评论则是说理的文章,反映一定的观点和倾向,在舆论导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更注重思想、言论价值。为什么、怎么办是新闻评  相似文献   

18.
顾名思义,言论选题,指的是写新闻评论时所选择、确定的要评论的问题。 作为一个言论写作的爱好者,要想使自己的言论稿写得既思想正确,又能打动人心,确定什么样的问题进行评论,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若选题不当,哪怕你论辩的逻辑性再强,使用的语言再准确,感情色彩再鲜明,读者也不屑一顾;反过来,若选准了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去写,读者一看题目就易产生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9.
言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抓住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的突出问题,抓住现实生活中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发感想,作评论,充分发挥新闻评论的指导性、思想性与战斗性,这是言论的特殊功能.宣传思想工作要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改进方法,提高水平,言论应该加以改革和改良,以利提高报纸的质量和舆论导向的威力,更充分地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什么谓之“杂谈”?在各种介绍新闻写作的书中,似乎没有这个品类.它,应当是各式新闻评论、时事评论、群众性评论、署名文章、杂文与随笔的总称.将“杂谈”作如是观,那么可以说它在一切报纸、杂志中都是常见的文体;而且,在一些报刊中它出现的频率极高,因而拥有大量的作者和读者.由此不难推知:它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杂”.“杂谈”作者,如能对它那杂的特性作深切的体察,从而尽力适应杂的要求,就有望创作出质量更高、数量更多的作品来.我以为,可以着重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去适应.适应内容的杂.由于“杂谈”可以在几乎是任何一种报刊落地生根,而报刊本身又有着综合性报刊、文化类报刊、经济类报刊、行业类报刊等分别,可见“杂谈”可以谈的问题是十分广泛的.就一种综合性报纸来说,各个版面、专刊之中,也有迥异的“杂谈”地盘.“杂谈”作者当中的好手,会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为此,“杂谈”作者心目中经常转动着捕捉“问题”(题目)的雷达.“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成了“杂谈”作者的生活本能.相反,“杂谈”写作的初学者之所以常常感到没有什么东西好写,正是由于他对“杂谈”内容之杂缺乏体察,还不能适应.要在“杂谈”写作上“更上一层楼”,就要培养自己热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