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伏治友 《钓鱼》2009,(20):44-44
夏日的一天,四个老头一起钓鱼。由于气温较高,鱼不咬钩。四人中三个都没收获,唯独田老头连连上鱼。他一个人远远地坐在坝尾上,大家只见他上鱼,却不知有什么诀窍。直到中午,三个人实在憋不住了,便跑过去问他。他说,刚开始时他也没上鱼,也找不出什么原因。正在一筹莫展之时,  相似文献   

2.
逝去的鱼池     
化民 《垂钓》2006,6(9):51-51
1995年至2002年,我经常去论天收费的小x鱼池钓鱼,老宁也是那里的常客。他钓鱼的技术不错,很少有放空的时候,可一旦钓不到鱼,他就抱怨小x只顾自己赚钱,鱼放得太少了;再不就神经兮兮地说,小x又做手脚了。仔细想想,在论天收费的鱼池里钓鱼,怎么可能人人都钓得到鱼,又怎么可能回回都钓得到鱼呢?  相似文献   

3.
二哥的转变     
顾景龙 《垂钓》2007,7(2):58-59
二哥不钓鱼,但喜欢吃鱼,什么鱼都吃,吃鱼的时候很投入,无论多小的鱼到了他口中,都能把鱼肉和鱼刺精确地分离出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尹洪勇 《钓鱼》2008,(1):58-59
对钓手老李来说,什么都可以不做,但钓鱼却不能耽误。别看他的钓具装备简单,可他却钓的痴迷。和友人聊天,三句话离不开钓鱼,俗话说,干啥的吆啥。于是,朋友便称他为钓痴。  相似文献   

5.
林海娟 《钓鱼》2004,(6):51-51
现任无锡市钓协副主席的朱家明先生,是个温和、儒雅的人.几十年的钓鱼经历并未在他的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可一旦打开“钓鱼”的话匣子,便知他是个十足的钓鱼迷。喝着太湖水长大的朱家明,自小学三年级在太湖中钓起一尾7.5千克的大红鲤鱼后,这辈子就与钓鱼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会“钻空”去钓上一把,过过鱼瘾。  相似文献   

6.
罗接林 《钓鱼》2004,(6):47-47
笔者是福建三明八戒钓鱼俱乐部成员,平常酷爱钓鱼。在认真地拜读了湖南钓友伏志友先生刊登在2004年第4期《钓鱼》杂志上的“抄鱼三要三不要”一文之后,笔者认为他在文中关于抄鱼要抄头不要抄鱼尾,要直提不要横扛,要注意不要让鱼挂钩在网外.先摘鱼嘴钩再摘网上钩等一些观点和抄鱼技巧都很正确、实用。但是,文中也有一些观点,与笔者认识不同,同时也想就怎样抄好鱼作点补充,还望伏钓友海涵一二。  相似文献   

7.
张铨  许方 《钓鱼》2008,(13):24-25
气候条件是决定钓鱼能否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时候,我们认为好的天气,可就是不上鱼;有时候,我们认为的坏天气,却能满载而归……针对天气,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福建钓友张铨用他的个人经历,回答了部分钓友的疑问。  相似文献   

8.
刘汉初 《钓鱼》2006,(9):35-36
一天,我去钓鱼俱乐部打探哪里鱼好钓,店主热情告诉我“:你们都说鱼不好钓,可昨天上午,一位王钓友在北杨水库钓了120多条鲫鱼”。我忙问他在什么钓位,用什么饵,鱼的大小。他说不知道。正说着,一位身高1.7米左右,穿着钓鱼背心的人进来,店主说:“就是他,你问他吧?”我与这位钓友似  相似文献   

9.
许曼 《中国钓鱼》2007,(2):78-78
老爸退休后,不搓麻将不摸牌,唯独爱好垂钓活动。三天两头外出钓鱼,空闲下来就看《中国钓鱼》。他每年都要钓回百多千克的鱼,我女儿和外甥常夸爷爷是钓鱼高手。老妈最会烧鱼,老爸钓回的大大小小各种鱼,经她加工,就能烧出美味可口的家常鱼。在老妈的熏陶下,我们也都能烧上几样家常鱼,什么红烧、清蒸、葱烤、糖醋、香炸以及鱼干、鱼汤等  相似文献   

10.
船长钓了30多年鱼,不但各种钓鱼大赛跟他压根就不沾边,各式各样的钓鱼协会也没他的大名,可是要说钓得多,钓得广,钓得大,我敢说没几个能与他相比。30年的大洋大海航行,从东半球钓到西半球,哪儿的鱼大,鱼吃什么,哪个时间鱼最上钩,就像海图一样在他心里装着。由于他长得人高马大,湖南长沙人,大家都叫他“大象”船长。“骨头给我留着”5月份,船行在印度洋上,国内正是春暖花开的好季节,可印度洋上却已是35℃的高温了,这个季节正是印度洋上风平浪静的好时候,洋面就跟镜面似的平,湛蓝湛蓝的海水透明得能瞅见两三米深。突然值班水手说前面好像有赤潮…  相似文献   

11.
路安  陈建晖 《垂钓》2007,7(10):43-43
水库没有名牌鱼 小程刚跟远近闻名的钓鱼迷老王学会钓鱼后,便购置了全套高档钓鱼用具和钓鱼服,兴冲;中约老王一起来到水库钓鱼。可是直到傍晚时分,他也没有钓上来一条鱼,而旁边的老王却钓了很多鱼。小程纳闷地问老王:“你用的是普通的钓鱼竿、普通的鱼食,都能钓上来那么多鱼,而我用的是名牌鱼竿、名牌鱼食,穿的是名牌钓鱼服,却为什么钓不上来鱼呢?”老王笑着回答说:“因为这个水库里没有名牌鱼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鱼太大了     
张仲斌 《垂钓》2008,8(11):44-44
钓友小林出道很早,鱼却钓得不多。可是,每当大家在钓具店切磋经验时,他总是声情并茂,有声有色,说得天花乱坠,让听众们如在云里雾里。渐渐地,大家都信以为真,纷纷佩服他的钓鱼技术。于是,去外,省市的放养浜钓鱼时,也拉上了他。  相似文献   

13.
鱼鹰张斌     
邹卫平 《钓鱼》2005,(14):46-46
张斌30多岁,人瘦皮肤黑,眼睛贼亮,说话声音大略有点儿沙哑,衣着没有讲究,不像个城里人。然而张斌却是商城县钓鱼人中有名的鱼鹰。有人用一句俗语戏言他钓鱼是“贼不走空路”。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他钓鱼太在乎鱼,钓不到鱼不罢休。二是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办法钓到鱼。三是他能吃苦,“九天揽月五洋捉鳖”,只要能钓到鱼,什么地儿都能去,什么样的罪都能受。  相似文献   

14.
金戈 《钓鱼》2004,(23):31-31
老于头。何许人也?苏北某市钓鱼协会负责人,也是该市钓鱼界的知名人士,其姓于;名广生。因老于喜欢钓鱼,友人爱称他”老于(鱼)头”。此人已愈古稀高龄;可钓兴却不减当年,经历丰富、经验老道。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钓友老王对我说:“你听说了吗?老邱头在西郊老侯鱼塘钓鱼,别人半天钓半斤,一两斤,最多3斤,他却钓了十几斤,天天如此。他有什么秘密武器呀?为什么能钓这么多鱼?”  相似文献   

16.
高涛 《中国钓鱼》2005,(5):58-58
我孩童时代在黄河边钓鱼、嬉戏,常遇一年近六旬的白胡子老汉,人们都叫他杨老十子。据说他在白崖漩、小河子、大峡常掂大鲇鱼,是远近闻名的钓鱼高手。就是偶然掂不上鱼,他也不在乎,只要听到鲇鱼捕食老鼠时发出的“咕咚一声”,就心满意足了。故青城一带钓鱼人有句名言:“杨老十子掂鱼,  相似文献   

17.
邵晓华 《钓鱼》2004,(10):41-41
外出钓鱼,总希望能钓到鱼满载而归,此乃情理之中,但钓不着鱼时又是怎样呢,有的人一旦吃了“汤圆”(一条未钓着),就会咬牙切齿地感叹:“拉他网才痛快”而我却把钓鱼的整个“过程”作为追求的目的,作为种特殊的精神享受,从不计较是否钓到鱼。  相似文献   

18.
提及冰钓、溪钓、海钓、野钓,钓友们均有所闻,甚或已为行家里手,但谈到“洞钓”,恐怕就鲜为人知了。1999年5月12日中午,我到菜市买菜时,遇见鱼贩子老周。因为鱼的缘故,我便蹲下跟他聊。他问我近来“战果”如何?我摇着头,吐露了现今“钓鱼难,难钓鱼”的苦衷。不料,老周却满不在乎地说:“有什么难,想玩就有办法,水库去不得去野河沟,实在不得就进山洞里去钓。”我以为他在开玩笑,就说:“吹牛,进山洞去刮蝙蝠屎差不多,哪有鱼钓?”“哎,你不信?你看这是什么?”他边说边把手伸进篓子里,抓起一条斤多重的鲶鱼。“年…  相似文献   

19.
香饵     
张炎冰 《钓鱼》2011,(24):32-32
现代钓鱼认为,用什么饵钓鱼是由鱼的食性决定的。可是自古以来,“芳其饵”根深蒂固。姜太公三天三夜没钓到鱼,一老农指点他,必芳其饵。姜尚依其言,换上香饵就钓到了鲫鱼和鲤鱼。  相似文献   

20.
姜自成 《钓鱼》2007,(5X):50-51
我属猪,今年正好60岁。20多岁才开始正式钓鱼(小时候是玩钓鱼,不算,连钩到底不到底都不知道),是因为“文革”,什么都不正常。我对革谁的命不感兴趣,反正上班不上班没人管了,就钓鱼。那时候农村倒不怎么乱,到大队或公社管辖的养殖水面钓鱼,被社员看见了,最多就是劝你快走,不能让干部看见。所以,钓鱼得讲技巧了,鱼要引得多、钓得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