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随着台钓的普及和提高,台漂的“归零点”已成为部分钓友议论的话题。有人认为台漂的“归零点”有“放大”作用,给台漂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台漂的所谓“归零点”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如何寻找“归零点”:在台漂下面加铅皮至平水,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实践的角度证明“归零点”的存在,我按1996年8月的《中国钓鱼》杂志上陈龙玉钓友介绍的方法,分别对手头的一支名昶4号和白雪公主2号漂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名昶4号漂的“归零点”出现在第9、lO、11目,而白雪公主2号漂出现在第l目。  相似文献   

3.
《浮漂的特性曲线》(见《中国钓鱼》2002年第七期)似乎有所创造。这个曲线“一目了然地展示了浮漂的灵敏度”,特别是找到了归零点的位置,解决了长期争论的有关归零点是否存在的问题。真是这样吗?笔者不敢苟同。 该文的核心是“有效值”。文中说,“有效值是各目下沉量与目长的比值”, “如表一中的第3目的有效值为0.9,意为该目中每1毫米长的小段均摊到的下沉量为0.9毫米。打个比方来说,评估企业经济  相似文献   

4.
方子 《钓鱼》2004,(7):42-42
本刊第5期“钓技诊所”栏目刊出了一条南京钓友李俊面临诸多钓技难题,诚邀四海“名医”为其诊治“病患”的信息后,本刊编辑部陆续接到各地垂钓名家、高手发来的“治疗”专稿,对其病症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及解答,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文笔精彩。令我们惊叹不已!现我们将以“专家门诊部”的栏目陆续刊登其中的精彩文章,供李俊及在此观念上与其有共同疑感的钓友们借鉴、参考。咱们共同学习、携手提高。  相似文献   

5.
随着竞技钓的迅速推广和普及,调漂已成为广大钓鱼爱好者探讨、研究、争论的焦点。特别是实际垂钓中的调漂,显得尤为突出。 “垂直归零”的调漂方法是:双钩半水挂饵,根据所钓鱼种不同,确定鱼饵大小和浮漂的号数,用加减铅皮的办法使浮漂下沉与水平齐,使钓组的重力与浮漂的浮力相等,然后即开始垂钓。一般采用钓两饵的方法。称这种方法为“垂直归零”  相似文献   

6.
有不少人在探讨钓组灵敏度的时候,指出台漂漂尖有一位置的应特别灵敏,他们将这一位置称之为“灵敏点”、‘“敏感点”、”’灵敏线”、‘“归零线”……等等。这些说法有没有科学道理?这些线、点真的存在吗?垂钓中,如果留意观察,常见平静的水面上有蚊、蜢停落,有的甚至个体较大。这些小昆虫之所以不会沉入水中,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由于肢体构造特殊,它们较好地利用了这种张力。在测试台漂沉浮时,加在漂体上的重力与浮漂沉入水产生的浮力平衡,一般情况下,如再在漂体上增减很少一点重力,就会引起漂尖沉浮反应。在水面的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7.
范宁 《钓鱼》2004,(5):20-21
近日,本刊钓技诊所栏目接连收到各地钓友发来的短信和电话,纷纷询问悬坠钓该如何找底?河南平项山钓友朱永军更是三番五次地致电本刊,非要亲自询问钓技版编辑不可。他在电话中这样说到:练习悬坠钓法已有一段时间了。可到现在就是在“找底”的程序上摸不清门道。无论是搓饵垂钓还是拉饵垂钓,总觉着在“找底”时会出现问题。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以过高为主,总是找不到准确真实的“底”,真不知道那些垂钓高手们是如何找底的?  相似文献   

8.
垂钓在我国源远流长,我们的前辈通过垂钓实验,总结了许许多多科学实用的垂钓谚语。本文下面采集的诸多钓谚,仅与选择钓位有关,供广大钓友垂钓时借鉴。因时间选择钓位在一天的时间内如何选择钓位?钓谚云:“一日三迁,早晚钓边。”这是依据鱼的觅食规律,栖息地点和生活习性总结出来的。又说:“早晚钓浅水,中午钓深潭”、“早钓近,午钓远”、“夕阳西下,钓鱼最佳”,出于同一道理。为了避开人影和竿影的晃动,防止把鱼惊跑,钓谚还告诫我们:“上午钓西北,午后钓东南”。到了安静的夜晚,河边与池塘仍不乏有诸多垂钓者,此刻下钓则要遵循“夜钓近,晚钓…  相似文献   

9.
常听到有钓友说:“我今天可是不折不扣遵照钓鱼谚语行事的,为啥还没钓到鱼?”弦外之音,似乎对渔谚的正确性产生了质疑。那么,究竟是“谚语经”不对,还是我们“没念好”呢?为了不做糊涂人,也为了能够有利于垂钓水平的真正提高。笔者觉得有必要就此问题一叙。  相似文献   

10.
曹奇 《中国钓鱼》2001,(6):29-29
“归零”或“归零点”应该是绝对的平衡,是整个钓组重量减去水对整个钓组浮力等于零的平衡。在调整铅皮重量实现归零后,整个钓组可以悬浮在任何深浅的水层,没有外力作用既不上升,也不下降。这时,如果示标  相似文献   

11.
春钓黄鳝,是喜爱野钓的钓友们的垂钓项目之一。如何垂钓?各地钓友均有各自“妙招”。《中国钓鱼》杂志2004年第三期上俞兰培钓友《池塘石缝春钓黄鳝》一文,对春季白天如何在有石岸的池塘垂钓黄鳝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在这里不再赘述。现就我们湘潭的钓友们春季在用石头砌岸的池塘中夜钓黄鳝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双赢     
顾景龙 《垂钓》2011,(3):54-55
去年9月16日,我与钓友老宋、老江一同前往镜泊湖垂钓。我们是在晚上7点多钟到达的镜泊湖,去的地方叫“小龙头”,那里是我们的老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收竿一得     
垂钓投竿要讲究布局,是近是远?是“一”字形?还是“扇”字形?这是垂钓者们在下钩前首先遇到的问题。那么,一天的垂钓过瘾随着夕阳西落而逐渐消退,正纷纷起钓收竿,准备“返马回朝”的时候,先收哪一根海竿,后收哪一根海竿?有几次偶得使我对收竿先后有了醒悟。  相似文献   

14.
姬建设 《中国钓鱼》2018,(12):62-63
2018年7月28日是个星期六,天气晴朗,气温在23℃~31℃,北风二三级。早晨4点,我们一行5人准时从渔具店出发,也记不清这是今年夏天第几次去离我市西北85千米的青塔水库垂钓鲢鱼啦。虽然每次钓获平平,甚至好多次“空军”,但青塔水库的环境、水质、鱼的质量,花、白鲢鱼的个头总是吸引着我们有时间就去那里垂钓。  相似文献   

15.
“竞技论坛”这个栏目从今天起跟广大读者见面了。 这个栏目是专以竞技垂钓为研究对象的,将对竞技垂钓(目前主要是池钓)的各个环节,各种技、战术做深入细致的讨论,以期能使我们在竞技垂钓方面能有一个理论上的突破,并进而带动整个竞技垂钓水平的提高。 我们的淡水钓鱼发展水平目前已经到了竞技与休闲能够区分的程度了,因此努力研究、发展竞技垂钓的理论,使垂钓技能向更精、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就成为必须要认真做的事了。“竞技论坛”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应运而生的。“竞技论坛”是个新生儿,需要大家的扶持才能成长壮大。希望大家关心它,爱护它,帮助它。  相似文献   

16.
程宁 《中国钓鱼》2001,(2):30-30
世上对任何事物的看法或观点都有正反两种,钓鱼圈内的事也不例外。就浮漂是否有“归零点”的问题在钓界已争论了多年,至今仍是各说各的理,各唱各的调,有与没有的呼声一直是此起彼伏,各不相让。矛盾着的双方似乎都有足够的理论依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希望得到钓界同仁的认可。我想既然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还是彻底搞清楚为好。但以往那种抽不冷子来一下“单打独斗”式的小范围争论,既说明不了问题,让读者看了也不过瘾。不如号召广大读者,就此问题不妨来个“清仓大盘点”,把多年来积存的有关“归零点”的各种观点、想法,…  相似文献   

17.
李宗民 《中国钓鱼》2005,(10):45-46
我也是一位抛竿钓鲶爱好者,在垂钓过程中,也常常为挂底断线丢钩而遗憾。《中国钓鱼》2005年第三期第26页解志耕钓友介绍的“海竿挂漂底钓鲶鱼”方法,笔者也曾尝试过,对文中一些观点有不同的认识,现提出几点与解志耕钓友商榷。  相似文献   

18.
博轩 《钓鱼》2003,(11)
也许是近期没有太多垂钓赛事的缘故,不少钓友现在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自然水域的休闲垂钓之中。他们在充分感受了户外休闲的一份惬意之余,另一种烦恼又接踵而至:本刊“钓技诊所”栏目最近连续接到河北唐山、山西、安徽等地不少钓友打来的电话或发来的信息,都称“在自然水域垂钓中频遭小杂鱼盗饵,钩饵无法到底”之苦,搞得心烦意乱、根本无法享受垂钓之乐……问:是否有彻底解决的办法?在自然水域垂钓遭遇小杂鱼捣乱,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特别是那些希望搏取大鱼的钓友心中,更是一块挥之不去、难受许久的“心病”。也可以这样说,这是悬坠…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10日,是我到哈河垂钓第三天。下午8点,回到住地。天还未黑,我刚下车,一位个头不高的白发老者便向我迎来。高声问道: “你是袁捷同志吗?”我赶快回称: “是的,我就是袁捷。你是?”他的随行人员向我介绍说:“这是金久斗同志,他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钓协副主席,特意来拜访你的。”  相似文献   

20.
范宁 《钓鱼》2005,(20):28-29
文双:今天直播室邀请的依旧是《钓鱼》杂志社的范宁老师,同时呢我们还请来了南京“水の峰”垂钓俱乐部、“水の峰”鱼饵公司的王春宝,如果收音机前的各位听众朋友对垂钓感兴趣的话,都可以通过我们的热线电话向我们的范老师及王总来请教垂钓方面的相关问题,期待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