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就全国斌先生关于动量词“回”与“次”的差异问题提出一些异议。我们认为:一、早在唐宋时期,动量词“回”与“次”就是一对近义词;二、强调[+过程]是古汉语“回”的功能之一,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某些方言中得以保留了下来;三、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回”与“次”在称量对象方面没有什么差异,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用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社会文化现象发展的剖析,认为“下岗”的意义发展经过了由军事术语向“失业”意义的发展历程,并把“下岗”和“失业”在语义和语用上的用法作了比较:从语义上看,二者是近义词,不是等义词,刚刚获得“失业”意义的“下岗”还没有获得“失业”的全部意义;从语用上看,下岗的职工更愿意采用“下岗”一词,因为“下岗”一词不仅能反映他们的失业原因,而且刺激性要小一些。最后,笔者对几本新词语文词典对“下岗”的处理状况作了比较分析,并指出其出现瑕疵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在“两课”教学中有重点的把“诚信教育”全面地渗透在“两课”教学中,并对它们的内在有机联系加以研究和实施,是高等学校“两课”教学的新的历史任务。因为,诚实守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是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要求,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于两点A、B,将它们连上线段,是“连接AB”呢还是“连结AB”呢?笔在听课和组织阅卷中发现分别用这两个词的师生各占一定的比例,那么到底是用“连接”呢?还是“连结”呢?  相似文献   

5.
刘剑 《甘肃教育》2011,(12):85-85
“必需”与“必须”是一组同音近义词。很多人在使用时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必须”与“必需”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呢?  相似文献   

6.
张利莹 《大学时代》2006,(11):44-45
郴州方言中“把”字句的四种用法:表处置、表给予、表被动、表致使。文章对它们进行了描述,辨析了表被动的“把”字句造成歧义的情况,并将郴州方言中的“把”字句与普通话中的“把”字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情景再现 期中试卷发下后,有一个学生拿着试卷来找我。原来试卷中有这么一题:“照例子写成语:遮天蔽日(含一组近义词)”她写了一个“干军万马”,结果被判错。可她认为“千军万马”是对的,理由是“千”和“万”都比喻很多,为什么不是近义词?难道是“一千”和“一万”的意思吗?  相似文献   

8.
“对、对于”的表义功能是指“对、对于”进入一个具体的表层句法结构体以后,它与这个表层句法结构体的某些句法成分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深层语义关系。本认为“对、对于”与其他有关的句法成分之间有六种语义结构关系,即“对、对于”具有六种表义功能:一是受事关系,二是限定关系,三是被述说关系,四是同位关系,五是述说关系,六是客体关系。  相似文献   

9.
“三种文明”“三大纲领”和“三个代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形式上的对应性关系。也存在着内容上的相互交叉、相互包容关系。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是人类社会现代文明与无产阶级政党本质特征的完美结合。“三个代表”把建设人类现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党的根本宗旨统一起来。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突出反映了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为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和前进目标。  相似文献   

10.
近义词辨析一直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该文尝试从语篇连贯的动态角度辨析近义词。通过研究发现,“显性”连贯中搭配手段在课堂教学辨析比较有效;而在近义词辨析中的“隐性”连贯则需要创造“理想语境”转化为显性连贯。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中“突然”和“忽然”是一对近义词。一般的语法书上都说“突然”既是形容词又是副词,可作定语、状语、谓语、补语等;“忽然”是副词,只能用作状语。这是它们在语法功能上的区别。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忽然”出现了新的用法,如香港有家娱乐杂志叫《忽然一周》,韩国影星金喜善主演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叫《忽然情人》。显然,“忽然”已逐渐有了作定语修饰名词的功能。而且它们作状语时一般可以互换.如:“他正要出去,突然下起了大雨”,“他正要出去,忽然下起了大雨”。所以,要想分清它们,还得从意义着手。  相似文献   

12.
广西藤县教师进修学校龙文余老师问:“撤销”和“撤消”这组异形词,用哪个规范呢 ?一些有影响的书报刊物中,有的用“撤销”,有的用“撤消”,这又如何解释呢 ?  答:异形词,有的专家称为“异体词”,是指社会上并存的同音同义而在书面上不同形的词,如“撤销”和“撤消”。换句话说,异形词只是同一个词的不同书面形式,它的范围不可随意扩大。例如把“林阴道”写成“林荫道”是不符合《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是在写别字,不是异形词。“哎呀”与“啊呀”不同音,“礼拜”与“星期”不同义,它们之间都不是异形词关系。“眼泪”写…  相似文献   

13.
王礼平 《学语文》2011,(3):53-53
“作”和“做”是两个很常用的字.但由于它们音同,有时意思也相同,或者字义相差甚微,我们常常将它们混淆.分辨不清到底是用“作”还是“做”?现在我们就此二字作简略分辨,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作”,会意兼形声字,从人从乍,  相似文献   

14.
“兴”、“象”是中国诗歌独特的意象类型,把“兴”、“象”理论用在影视广告情感沟通的创作手法上,可以使影视广告在审美情感上表现出情景交融、意在言外、自然天成等特色,从而达到中国美学所强调的对“道”的体验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乐山话中,“dai^13”(音代)和“da^42”(音打)这两个音在人们口头使用频率极高,它们的用法都相当复杂,本文描写了这两个语音在乐山话中所表示的多种语法意义,并从历时的角度梳理这些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它们极可能有着共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词典》列惟独、惟恐、惟利是图、惟命是听、惟其、惟我独尊、惟一、惟有等词,并认为这里“惟”同“唯”,即不仅“惟一”或作“唯一”,其他各条皆然,这样就形成了八组异形词。《词典》以“惟一”为首异形词。杨春女士的专著《现代汉语中的异形词》附录“《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异形词总表”中,这些异形词均失收,且不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之列。因此,对它们进行溯源研究,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很”和“太”在语法中都能做状语,二的语法功能相同,但是它们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本主要从“很”与“太”的语义内涵及二的说明角度来比较它们连带结构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中“法”字出现二十一处。笔者比对十家注本、朱军释义本、吴九龙校释本、李零译注本,发现释“法”分歧颇多。本文辨析与“法”相关的三组近义词,结合《孙子兵法》具体语境,对“法”再作训释。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的“分解”与“综合”是必然会发生的,对这些经济学科的“综合”,是同经济学新体系的设计同步进行的,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双重的,一方面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的经济学新体系的出现;另一方面是一个使各门具体经济学科分工合理,划分清晰,功能完备的经济科学体系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两个务必”思想的延伸、丰富和发展。“两个务必”和“三个代表”虽然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但是它们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两个务必”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前提;实践“三个代表”是坚持“两个务丛”的最终目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