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黑衣壮的干栏式建筑是少数民族典型建筑,承载着历代黑衣壮人的物质、精神和价值追求,构成了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是自然与人文互动共生的缩影.以干栏式建筑为载体的干栏文化是具有本土性、民族性和发展性的重要教育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民族认同、品德教育、建筑借鉴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分支,既有着一定的壮族文化共同性,又有自己的特性;“黑衣壮”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这个民族悠久的文化和灿烂的历史.以审美人类学视角可审视和研究这个民族的风格特色,考察文化背后的意义.黑衣壮人的文化行为是一种审美的表达形式,可体现其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教学与研究共生是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的建构取向。作为一种取向,教学与研究共生型大学教师文化以其独有的内涵促进教师文化自身的和谐、大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学的转型与发展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应从大学精神的涵育、教学与研究共生激励与评价制度的确立、课程教学与课题研究共生团队的建设以及教师教学与研究观念的共生来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4.
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培育学生文化共生观成为课程目标。学生在学校的教育影响下形成对多元文化的认识、理解、关怀、包容,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自身行为的态度倾向与价值判断。以文化共生为教育的价值取向有其理论基础,并且课程培育学生文化共生观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学校培育学生文化共生观的策略应该围绕着课程改革、教师素养和学生自觉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德性是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文化价值观是文化德性的集中体现.文化德性的价值及其实现体现在文化与人、社会和自然三个价值关系方面.文化应该承担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6.
黑衣壮人对色彩的分类与审美感知受到客观技术手段与生理经验的影响,同时也与其独特的世界观、人观等文化认知体系有着密切联系.尝试以黑衣壮为个案研究,指出:审美感知是文化认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只有从后者出发才能理解前者,审美人类学研究应该更多地探寻特定文化中审美表征的本土化概念和地方性的表征方式.  相似文献   

7.
每一地域的民族艺术都与特定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黑衣壮服饰也不例外,它的生成与发展都离不开黑衣壮的生态环境。借助文艺生态学的理论,探讨了黑衣壮服饰与文化生态环境的关系,探研了黑衣壮服饰得以产生、传承、发展之根源。  相似文献   

8.
广西那坡黑衣壮因地处偏远、闭塞而完整地保留了壮族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壮族文化的活化石。在现代化的冲击下,这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正在发生急剧的变迁。本文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描述了黑衣壮族传统文化的特质及其正在发生的变化,提出要继承和保护优秀的黑衣壮文化,民族教育应该肩负起承接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大学与中小学的文化互动及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与中小学(U-S)文化互动的理想追求是共创共生。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关系经历了十分曲折的演变,终因有着共同的事业而走向共生。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文化共性在于:以育人为根本价值取向,在变革时代都有敢为人先之精神。从差异看,大学更类似共同体,而中小学更像社会组织。大学文化以知识创新和思想批判为基调,中小学文化则以实践为基调,大学与中小学的文化互动及共生,从本质上看就是文化的共同创造。  相似文献   

10.
广西那坡县达文屯黑衣壮人的"保命保福"仪式,包含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大层面,具有象征性与实用性两大功能.仪式折射出黑衣壮人关于人与神、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体察和信仰,同时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一种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共生场域.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Step 9 of the Ten Steps of Mother-Friendly Care discourages nonreligious circumcision of the newborn. The rationale for compliance and systematic review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6.
在张爱玲的《沉香屑:第二炉香》中,通俗的情节通过精致的比喻和意象而传递出了超越文本的深刻内涵,那就是作者对人性与生命更为深刻的理解——人是孤独的个体,生命是苍凉而无奈的,挣扎是徒劳无益的。  相似文献   

17.
Hyperactivity and the machine: the actomet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F Johnson 《Child development》1971,42(6):2105-2110
  相似文献   

18.
19.
A consumer advocate, two childbirth educators, and a certified nurse-midwife each provide commentar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and potential uses for the Evidence Basis for the Ten Steps of Mother-Friendly Car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