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江都 《家庭教育》2010,(11):28-28
哭,再哭也挽回不了母亲那必走的决心。然而,母亲也哭了,她舍不得我,那年仅7岁的我。可她必须忍痛割爱,为了能让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去异地奋斗闯荡。从那一天开始,我得一个人走人生路。  相似文献   

2.
每次给母亲留字条,她都会很激动。9岁时,我给生病的母亲买好早饭,了字条悄悄上学去了。中午回家,她一把抱过我,眼泪滴到我肩膀上。那张字条上写着:“妈妈,我去上学了,早饭在厨房里,您一定要吃,这样病才会好的。”青春期后,我变得乖张。有一次我郑重其事地甩下一张纸条:“我不想被你管了,我要离家出走,逃离出去。”母亲抓到我,给了我一个耳刮子。我从她闪烁的眼睛里看到了焦虑、愤怒和爱怜。我哭了。母亲命令我:“往你的家里走!”进了家门,我看到一个很大很大的蛋糕。母亲说:“你又长大了一岁,但你还是走不出妈妈的视线的。”我看着鲜艳的奶…  相似文献   

3.
无字家书     
在我的书桌里,至今珍藏着数十封无字家书,那都是我在师范读书时,母亲寄来的.每每读起它们,仿佛抚摸着母亲清瘦的脸庞,感受着母亲滚烫的心跳. 读师范那年,我才十八岁,突然要远离家门,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母亲很不放心.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未长时间地离开过母亲,就是读初中时住在学校,最多也不过两三天.现在,儿子突然要离开她的庇护,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母亲哪能够放心得下?但是,她又不能将儿子拴在身边.就像鸟儿长大了,会飞了,迟早要去搏击长空一样.  相似文献   

4.
    
十二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晚上,娟子离开了生她、养她的母亲和穷山沟,离开了身边的一切,走了,走出去了。那时她只有十二岁。“娘,如果没有我,你还会改嫁吗?你会嫁给那个钱老儿吗?”躺在娘怀里的娟子突然问道。娟子娘惊住了,她知道女儿懂事了。“傻孩子!你要上学啊!到县城里去上,你可是咱村第  相似文献   

5.
母亲是一年年地衰老了 ,在我这她最小的儿子头发渐渐花白的时候。她的个子似乎一天天矮小下去。但她健康如昔 ,清醒如昔 ,倔强如昔。我们做儿女的 ,愈发对她敬重。母亲知道我们做儿女的很忙 ,不要我们去二姐家探她。她对我说 :“我一个星期来看你 ,一个星期去看你大姐。”母亲来时搭小巴 ,走时我牵着她的手去搭车 ,怕她跌倒 ,她摔开我的手说 :“我还能自己走 !我真不习惯被人牵。”七十五六的人了 ,前两年上广州 ,独来独往 ,不要我们陪她。两年前她到广州某个地方办点事情 ,只去一次就记住了 ;两年后再去 ,她带路 ,告诉同行者要找的地方到了…  相似文献   

6.
父爱永恒     
渐渐的上了小学二年级,母亲要去外地工作,我和父亲并不想让她去,可是工作需要,母亲必须去外地。从母亲走的那一刻,家庭负担全部压在了父亲的身上。每天早晨父亲帮我梳头,这是母亲的委托,但母亲说,如果不习惯的话就把它剪掉,父亲从小就喜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目光     
我是告别故乡,辞别母亲时,才发现母亲的目光竟然是如此的厚重. 那时候我正年轻,一心想要离开故乡,去大城市里闯荡一番事业.我不顾母亲的苦苦劝阻,执意要走.看到我去意已决,母亲不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帮我收拾着行囊.偶然间,我从忙碌中抬起头来,母亲正在默默地注视着我,见我看向她,她的目光连忙转向了别处.可就在这一瞬间,我看到了母亲眼中的不舍与伤感.  相似文献   

8.
1987年7月7日晴 还在襁褓里嗷嗷待哺的我,被母亲放到了一个陌生的大门口.虽然母亲的眼里充满了不舍,但她仍然还是弃我而去.我生下来后第一个熟悉的人、最亲的人走了,我还没来得及把她的模样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她便走了,消失在茫茫人海……  相似文献   

9.
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像今天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一样,厌倦了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管束。女孩抛弃了她家庭那种宗教色彩浓厚的生活方式,并说:“我不稀罕你们的上帝,我受够了,我要走了。”她离家出走了,想成为一个老成练达的人。然而不久,她开始情绪低落,又加上找不到工作,生存成了问题。于是,她走上街头沦为一名风尘女子。几年过去了,她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也上了年纪,但是女孩却越来越固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些年来,母女之间从未有过什么联系。一个偶然的机会,母亲听说了女儿的下落,她开始到女儿所在城市的贫民区去寻找女儿。在每一…  相似文献   

10.
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像今天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一样,厌倦了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管束。女孩抛弃了她家庭那种宗教色彩浓厚的生活方式,并说:“我不稀罕你们的上帝,我受够了,我要走了。”她离家出走了,想成为一个老成练达的人。然而不久,她开始情绪低落,又加上找不到工作,生存成了问题。于是,她走上街头沦为一名风尘女子。几年过去了,她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也上了年纪,但是女孩却越来越固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些年来,母女之间从未有过什么联系。一个偶然的机会,母亲听说了女儿的下落,她开始到女儿所在城市的贫民区去寻找女儿。在每一…  相似文献   

11.
“魔”鞋     
姐姐安妮比我大6岁。我们小时候,家里很穷,母亲夜晚要到一座小镇的工厂打工。由于很少能见到母亲,所以安妮就承担起大部分母亲的责任,而且母亲也授权给她管理我跟妹妹的日常活动。实际上,去跟安妮说,要比去跟母亲说好多了,因为尽管她被授权管理我们,但是她却从未因为我们违规而惩罚我们。  相似文献   

12.
稻草人     
孩子总吵着要去乡下的外婆家。孩子的外婆,也天天盼着孩子去。但孩子的母亲不让孩子去,她总说乡下脏。有一次,孩子又哭又闹,一定要去外婆家。母亲没办法了。母亲跟孩子捡了一堆衣服,开车把孩子送到外婆家。放下孩子,母亲说:"不要乱跑。"又说:"乡下脏,要注意卫生。"说过,孩子母亲就开车赶回去上班了。母亲才走,孩子就在村里到处走着,玩着。开始,还让外婆牵着。后来,就一个人到处乱走  相似文献   

13.
孩提时代,我曾挨过父母三巴掌。这三巴掌,是那个时代缺衣少食的印记。我5岁那年,一天,母亲挎着,竹篮上街去卖鸡蛋,我吵嚷着也要去。母亲拗不过幼小的我,就牵着我的手出门了。一路上,我蹦蹦跳跳地走着。看到母亲挎篮走路的姿势很美,我又嚷着要母亲把竹篮给我提。母亲先是不让,后来禁不住我一再恳求,便把竹篮交给我,并一再嘱咐我要当心,千万不能把篮里的鸡蛋碰坏了。我答应着接过竹篮小心翼翼地走。  相似文献   

14.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母亲三十多岁,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  相似文献   

15.
吴恒祥 《班主任》2003,(10):43-44
一名3岁小女孩有一次跟母亲回家,坚持要走自己选择的另一条小路。母亲以为那条路根本回不了家,不答应,她就赖在地上不走,母亲最终还是依了她。不一会儿,她高兴地喊道:“妈妈,到家了!”母亲惊讶得一时语塞:在此居住了许多年,居然不知道有这么一条通向自家房后的近道。孩子高中毕业后,父母建议她去当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16.
是母亲送我去读大学的。她没有出过门,却依然逞强:“有啥难的,我曾经一个人走50多里去逛庙会呢!”那是母亲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一次出游,尽管她只字不提回来的时候怎样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着回到家,见到等在门口的我,一下子抱过我就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17.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  相似文献   

18.
左倾15度     
母亲有个习惯,喜欢散步。每天晚饭后,她都会走到小区的 广场上,去闻一闻花草的清香,听一听小虫的鸣叫。 很久很久以前,我是每天陪母亲出去散步的。母亲总是走在 我的左手边,我走在她的右手边。母亲总是右倾约15度牵着我的 手,领着我走。她干燥而温暖的掌心传出的热度熨帖着我冰冷的 手心,很舒服。  相似文献   

19.
是母亲送我去读大学的。她没有出过门,却依然逞强:“有啥难,我曾经一个人走五十多里去逛庙会呢!”那是母亲走过的最远的地方.也是她最值得骄傲的一次出游.尽管她只字不提回来的时候怎样迷了路。天快亮了才摸索着回到家.见到等在门口的我,一下子抱过我就哭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在一个情感专家的微博里我看到一则答疑帖。一个25岁的年轻女孩说:自己要放弃一线城市中发展前景很好的工作,回家陪伴和照顾含辛茹苦把她养大的单身母亲,因为母亲老了,感觉一个人很孤单,她不能自私到只顾自己不管妈妈。专家问她:那你的母亲年纪多大?女孩回答:45岁。最后专家给出的答案让我很认同也很感慨,她说:你的母亲哪怕重新找个男人恋爱,或者去学一样自己喜欢的技能,都好过这么年轻就成为孩子的负担,拖住孩子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