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于植元校点的《林兰香》是该书的第一个简体字标点整理本,而且保留了批点和夹批,是现在研究《林兰香》最通行的本子。但是这个校点本还存在一些疏漏之处,现对其进行补校,以求更精确地恢复小说的文字原貌。  相似文献   

2.
燕梦卿和李纨分别是我国古代世情小说《林兰香》和《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虽然二人在书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性格才情不同,但人生境遇却颇多相似之处."镜里恩情更哪堪梦里功名",她们的人生均以悲剧收场.然而由于二书作者的思想寄寓有别,使得两部作品表现出不同的思想风貌.  相似文献   

3.
古典章回小说《隋炀帝艳史》为明末世情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品实际,简单论述《隋炀帝艳史》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环境描写方面,更有人物塑造、簿册异人等结构情节的影响。《隋炀帝艳史》的成就虽无法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它给《红楼梦》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性,《红楼梦》的伟大在于继承前者的同时又有所创新,因而小说才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明清长篇家族小说及其叙事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样态模塑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模式及叙事视角。中国社会以家族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社会结构,是中国文学特别是明清家庭家族类小说戏曲创作形成的历史基础。宋元时期的家庭戏对明代家族小说具有很大影响。明代家族小说的开山之作是被笼统称为"世情小说"的《金瓶梅》,以西门一家而及天下,以家庭交际圈来展现社会人生,呈现出家庭—社会半网络式叙事模式。《红楼梦》比《金瓶梅》有所发展,成为家族—社会立体网络式叙事模式的典范之作。《林兰香》、《醒世姻缘传》、《歧路灯》亦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以家族兴衰或衰兴反映社会人生。明清家族小说不是特意寻找一种网状结构来超越线性结构,而是这种叙事结构与中国社会结构、人们的交际方式相一致,与小说内容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重复现象很多,曹雪芹继承前人小说创作中运用重复手法的经验,并加以创新,在《红楼梦》创作中进行有益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根据小说《红楼梦》改编的“红楼戏曲”,为《红楼梦》由单一的小说传播,向多种社会文化传播途径转化提供了可能。众所周知,清代道光年间江苏泰州人仲振奎创作的《红楼梦传奇》是首部红楼戏剧。几乎就在同时,泰州地区又出现了一部《红楼梦滩簧》,无论是其内容还是体制,均说明该书极有可能就是《红楼梦》改编与传播史上的首部曲艺作品。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我国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它是作者曹雪芹在经历了巨大变化之后用血泪写成的。多年来,研究《红楼梦》的著作很多,评点的、考证的、索引的,不一而足。但关于《红楼梦》真正的立意主旨,至今仍然是因人而异,众说纷纭。无论怎样,《红楼梦》是一部不朽的伟大著作,中国的文学史因它而增辉。  相似文献   

8.
漫谈《红楼梦》中的诗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的诗词分为三种不同类型:一类是通过拆字、谐音等手法预先介绍小说中的人物,具有暗示的性质;一类是配合书中角色的性格命运,模拟角色的声情口吻抒发角色自我的感慨;还有一类就是作者借着对于小说的预言,果然写出作者内心深处一份真正的感情与悲慨。前两类作品或技法工巧,或贴切惟肖,而以艺术成就而论,最有意义和价值的要推属第三类作品,它们真实地表现了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真正动机与内心情感。作为小说中的诗词,《红楼梦》中的诗词是了不起的;但把它放在中国大诗人、大词人中去衡量,就不能说它是很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曹雪芹作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在《红楼梦》中通过人物对话直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红楼梦》人物对话高度个性化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红楼梦》中某些次要人物的对话主要是为了交代故事情节 ,或者是为了间接刻画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服务的。《红楼梦》的对话写作技巧炉火纯青 ,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10.
清代道光年间,泰州人仲振奎作《红楼梦传奇》,为清代红楼戏曲的"开山之作",在为《红楼梦》由单一的小说传播向多种社会文化传播途径转化,并最终能够成为一种社会性文化现象提供了途径与平台。  相似文献   

11.
声乐的钢琴伴奏,分为即兴伴奏和正谱伴奏两大类。即兴伴奏是在短时间内对歌曲进行分析、配置,并即兴演奏,它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而正谱伴奏,则是由专业作曲家精心创作的正规伴奏乐谱,它能够细腻、全面的诠释和烘托原作品。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世纪70年代过程写作法被引入二语写作教学以来,反馈就成为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十年来在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历程中,虽然许多学者就修正性反馈的作用和价值进行了大量研究讨论,但对英语写作纠错反馈是否能提高英语写作的准确性还存在着争议。所以教师书面纠错性反馈的功效还将是二语写作教学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焦点。文章扼要回顾书面纠错反馈的发展历程,探析自2004年来主要文献中研究设计的动态,就未来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诗经.大雅》中的《生民》等五篇作品在学术界一向被认为是汉民族的史诗。其实,它们决非严格意义上的史诗,而且对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也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反,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是《诗经》中的“诗史”精神。“诗史”一词虽然最初是用来评价杜甫的诗歌创作,但自《诗经》起,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就已形成了“诗史”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浅谈在班级管理中促进聋生书面语言发展的几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聋儿童普遍存在着书面语言语句不通顺、联词成句能力低下等现象。作为班主任教师,可以在班级管理的同时,注意美化环境,营造书面语氛围;加强管理,促进书面语交流;开展活动,渗透书面用语训练,以提高他们的书面用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作曲家李遇秋先生创作了大量的手风琴作品,他的创作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其作品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又充满强烈时代气息,如他的代表作,手风琴独奏曲<沉思与酣歌>.  相似文献   

16.
《书谱》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性意义,被书法界公认为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一部书法论著。黄源老著的《书谱译注》由两部分组成。前者是关于《书谱》的总论;后者是《书谱》的译注,一字一句都有精妙解释。两部分交相辉映,堪称双璧。  相似文献   

17.
礼貌的语篇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领域一个重要研究视角,本文从意义入手,在对礼貌原则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把礼貌原则由日常对话引入书面语篇研究的可能性.并对语篇中的常见的礼貌手段进行讨论.意在说明,在正确理解话语信息的基础上,读者还应准确理解作者对话语信息价值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大庾岭是历代文人墨客贬谪南迁和北归的必经之路,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本文通过对苏轼南迁和北归越过大庾岭时写的诗来分析苏轼晚年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以及揭示苏轼过大庾岭写的诗在"苏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实施控制法训练影响400m栏初学栏间节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控制训练法,对400m栏初学栏间节奏的稳定有着显的意义。400m栏的成绩是由平跑速度、过栏技术、栏间节奏有效的衔接而成,初学往往在栏间节奏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提出有效的控制训练法,使成绩有了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两部作品情节相承,人物有共同之处,主题相似连贯,揭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出路和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