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连菲菲  康玫 《文教资料》2008,(16):28-29
王尔德是19世纪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本文以童话<夜莺与玫瑰>为例,从灵魂美、图画美、语言美三方面探讨其中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王尔德对现实不满,想摆脱生活对作品的束缚,追求唯美主义,但是他又始终无法摆脱社会现实的影响,所以他作品中的唯美主义都带有一种悲剧色彩.笔者以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和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为文本对象,分析了王尔德唯美主义作品中的悲剧色彩及成因.  相似文献   

3.
用形式主义方法对济慈的诗<夜莺颂>进行细致明晰的分析,立足诗歌语言(主要是审美修辞)与实用语言的差异,力图全面探究陌生化技法在<夜莺颂>中的具体体现及其带来的诗意化审美效果,从而深化对诗歌<夜莺颂>形式美层面的理解和感味.  相似文献   

4.
卜佑娟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3):49-51,70
主述位的选择是影响语篇分析和建构的重要的线性化问题.语篇建构者往往为了突出某种语篇功能,采取能产生某种语篇效应的语言手段,主位化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主述位理论,以王尔德的经典文学作品<夜莺与玫瑰>为例,来探讨标记性主位在文学语篇建构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娟 《文教资料》2008,(5):31-32
诗歌<病玫瑰>是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经验之歌>中的作品之一,短小精悍.作者运用简单具体的意象来表现诗人抽象的思想和情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威廉·布莱克在他的诗作中就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而超越了时代.<病玫瑰>中的"病玫瑰"和"无形的虫"等意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文章通过解读布莱克<病玫瑰>中运用的意象,来反映当时社会的两性关系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反映人的灵魂的丑陋和肮脏.  相似文献   

6.
脸谱: 姜丰: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后保送到复旦大学中文系攻读西方美学硕士学位.1993年和复旦队友摘取首届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1994年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国际部正大综艺组,担任编导兼外景主持人.1997年在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做栏目主持人、制片人.2002年1月,她远赴英国,就读剑桥大学媒体与文化专业攻读博士.著有散文集<温柔尘缘>、<西部故事>、<不舍的玫瑰>、<玫瑰心>,小说集<爱情错觉>、<相爱到分手>,诗集<秋水伊人>,长篇小说<1998年的爱情>,<情人假日洒店>.2006出版了<结婚季><飞一样飞>.  相似文献   

7.
聚焦一个点     
法国大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记录了一百七十多种玫瑰的姿容,组成<玫瑰图谱>画册,以各种文字出版了二百多个版本.他画的玫瑰成了画中的极品,无人逾越.  相似文献   

8.
荷马墓上,生长着一朵痴情的玫瑰;玫瑰的身旁,有一只痴情的夜莺在歌唱。而深深沉睡着的盲诗人,因为静默,停止了所有关于爱情的询问、玫瑰守候着伟大但冰冷的灵魂,它温暖的芳香,成了墓碑最高贵的装饰夜莺守候着傲慢却深情的花影,它凄婉的歌声,成了圣经中最绚烂的一页。啼  相似文献   

9.
精读感悟、文娱课堂是本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前不久,在文娱课堂教学大赛中,看了青年教师酒金平老师执教的<夜莺的歌声>一课的教学,感触尤深.  相似文献   

10.
<名作欣赏>(2005年第6期)刊发了陈均、代琦合著<在现实和梦的两端>一文.对穆旦写于1940年的<玫瑰之歌>作了详尽的分析.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地方值得商榷.本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宗旨,特撰此文,谨供参阅.  相似文献   

11.
<正>Oscar Wilde presents his understanding and cognition of love and life,sacrifice and salvation,home and heaven as well as death and soul in his fairy tales.1.Love and life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is a story about love and life.At first the student fell in love with a girl.But the girl said she would only dance with him if he could give her a red rose,and  相似文献   

12.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唯美主义运动的领袖.他推崇"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原则.<夜莺与玫瑰>揭示了王尔德对美的不懈追求和不畏批评的执著精神.  相似文献   

13.
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王尔德是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一生以丰富多样的创作实践大力倡导"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思想。本文从人物、语言、结局三方面对王尔德童话代表作《夜莺与玫瑰》进行分析,以解读这位唯美主义才子在这部童话中所表达的唯美主义思想,以及他对世纪末无序文学创作所表现出来的唯美主义超脱意识。  相似文献   

14.
Oscar Wild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writers in the period of the Victoria Age. As his classical work, "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 has been worshiped for its profound theme and the brilliant exertion of color. Now, the tale will be analyzed from the view of beauty in Color, expecting sharing my reviews with all of you.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奥斯卡·王尔德在戏剧《民意党人维拉》中构建的人物双声部及多声部对话的复调特点,认为在这部剧中作者采用政治叙事、性别叙事及情感叙事等方式呈现了戏剧冲突,通过描绘世俗人生的政治与爱情悲剧来成就艺术美的殿堂,展示了他戏剧创作的现代性和早期叙事的唯美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6.
在《W.H.先生画像》中,王尔德从同性爱的角度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进行了解读,把其中的爱情归属为古希腊哲学家热烈赞美的“爱恋男童”爱情模式,隐秘地为自己的同性爱进行了辩解。事实上,王尔德这种做法是把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维多利亚时期三个迥然不同的时代并置,用十九世纪末的性观念、评价体系来定位柏拉图和莎士比亚的同性爱,是一种文化空间的错位。  相似文献   

17.
《人面狮身的女人》是19世纪末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人物奥斯卡.王尔德所著的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了阿洛依夫人与穆奇森邂逅的一段奇遇,利用大量对话构成独特的篇章布局,运用直接引语营造虚幻又真实的情境,以错落的叙事视角和层次讲述故事,唯美的辞藻、灵活的句式和修辞则巧妙地突出了小说细节和人物情感的变化,打造了一个短小精悍,构思精彩,意蕴无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法国学者乔治.巴塔耶在《文学与恶》一书中提出了"纯洁的恶"的概念,英国的一代才子奥斯卡.王尔德作为19世纪中后期唯美主义思潮的最高代表,同样在其作品中着力表现了这种"恶"。宣扬享乐、渲染畸爱和赞美罪行构成了"恶"的内容范畴,而对变态美的极力铺陈则赋予了"恶"和谐的审美形态。"恶"是王尔德唯美主义内在的因素:既是他唯美主义思想内在的道德超越性追求的必然结果,也是他反叛社会虚伪道德的一种非理性的手段。"恶"很好地体现了王尔德唯美主义所蕴涵的超越与反叛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文艺运动的代表。其短篇小说《坎特维尔的幽灵》中的鬼形象体现了他对唯美的追求,同时博爱、忏悔和终极审判等来自《圣经》的思想在鬼的遭遇中也有明显体现,它们使对唯美的极端推崇受到质疑并使其最终走向消解,揭示出在王尔德的内心深处,《圣经》的影响是他所无法逾越的。  相似文献   

20.
李慧 《海外英语》2014,(18):177-178,182
As a new and rising discipline, Corpus Linguistics can be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literary criticism to analyze literary text.Analyzing“The Happy Prince”written by the famous British writer Oscar Wilde with corpus can help reveal how the plot, portraits of people and the rhetorical devices express the theme of the s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