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数理分析、文献资料和录相分析等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中国男篮与对手之间的技术统计和临场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了中国男篮在进攻能力与防守能力方面与对手的差距,以期为中国男篮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首届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赛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RSR原理对首届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赛中国男篮全队的比赛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研究表明:中国队在进攻和防守能力上与欧美强队有明显的差距,提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男篮比赛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韦李 《体育科技》2006,27(2):37-40
本文采用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国外强队的6场比赛进行统计研究,得出结论:中国男篮在快速进攻这一重要环节上与国外强队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中国男篮要坚持和发扬我国篮球“全、快、灵、准”的战术打法,处理好高度与速度的关系,加强队员的专项素质的训练,特别是力量、速度素质训练,提高全队快速进攻意识和能力,加快全队的进攻速度;改革我国篮球联赛制度,加大篮球运动员的流动性,提高CBA联赛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第23届男篮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进攻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晖  黄伟 《体育科技》2007,28(2):45-47
中国男篮在第23届亚洲男篮锦标赛中经过八场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但是,通过对中国男篮全部比赛的数据分析及中国男篮的现场表现观察,发现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依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通过对八场比赛的得分、进攻总次数、投篮命中率、篮板球、抢断、失误等技术指标分析,探讨影响强、弱队之间差距的原因,为有关的训练与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参与的全部比赛的分析,根据比赛数据和现场表现,总结与赛队后卫队员的技术特征,结合中国男篮内强外弱的实际,找出中国男篮后卫与世界优秀后卫之间的差距,为今后我国男篮后卫的进攻训练提供参考,促进我国男篮后卫进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观察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我国男篮与本届世界男篮锦标赛前4名的队伍在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男篮还留有落后的"篮球大型化"理念的痕迹和人才培养上有一定的断层现象;整体上与世界强队有差距;进攻过分依赖内线,内外脱节,得分手段单一;防守的压迫性、攻击性不强;与世界强队相比中锋优势明显,后卫和前锋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土耳其世锦赛和广州亚运会中国男篮在篮板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土耳其世锦赛上中国队与对手在进攻篮板方面差异显著,中国男篮的防守篮板有很大提高;在广州亚运会上中国男篮在篮板上整体好于对手,但在与约旦和伊朗的比赛中,中国男篮与他们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周苏源 《精武》2014,(36):229-231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男篮在第30届奥运会中抢断技术运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男篮除了中锋队员外整体抢断能力较弱。(2)中国男篮抢断动作主要以断球抢断为主。(3)中国男篮外线防守抢断能力较弱。(4)中国男篮对快攻和抢攻时的抢断能力和世界强队差距不大,但在阵地防守中抢断能力差距突出。(5)中国男篮抢断后转化为得分的能力较弱。同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男篮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篮球比赛是世界男子篮球后备队伍主力军之间的激烈角逐,代表着各国男子篮球队在未来国际篮坛的竞争实力。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录像观察及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队在第27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男子篮球比赛中中国队与对手的进攻与防守能力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研究意义在于探求中国队的篮球后备队伍与国外篮球后备队伍之间的差距所在,为今后我国大学生男子篮球后备队伍的培养和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在本次比赛中,中国队内线进攻较强,外线进攻偏弱,内外线进攻失衡,进攻篮板球争抢不积极,高强度比赛对抗下失误过多是导致中国队进攻失利的主要原因;防守方面,盖帽和犯规次数与对手的比较下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抢断数据上略低于对手。在今后的比赛和训练中,应重点加强外线进攻、防守抢断、抢篮板球等能力,减少比赛失误,从而更好地增强球队的攻防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国男篮在第16届世锦赛6场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各位置球员较年轻;前锋队员身高已接近世界水平,中锋队员身高具有绝对优势,后卫队员身高显示不均衡;与世界强队相比中锋队员实力较强,前锋队员在2分球与3分球投篮次数及命中率、篮板球抢获次数和助攻与对手相比有较大差距,后卫线整体进攻能力依然是中国男篮的薄弱环节。针对中国男篮在快节奏、强对抗比赛中进攻侵略性不足和防守攻击性不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数理统计、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子篮球队近4届世界大赛与欧美球队的全部比赛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6项常规统计中,有5项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不同大赛各项数据的变化情况不一。依时间序列由远及近发生积极变化的指标是抢断增多(最优项)、失误减少、得分差距缩小;消极变化的指标是篮板球差距扩大(最劣项)、助攻与盖帽能力趋于走弱;对手投篮次数多,由原先凭借少失误与抢断球优势转化为依靠篮板球优势获得。研究认为,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实力差距较大,但随时间推移积极变化的指标占优势,目前中国男子篮球队属于守强攻弱的球队。建议中国男子篮球队应适时地由注重防守向重视防守与加强主动得分并重的方向发展,强化争抢进攻篮板球与保护后场篮板球的训练,巩固破紧逼防守,提高助攻与决胜期的比赛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等,分析了中国男篮2008-2010年参加奥运会、亚锦赛、亚运会和世锦赛的队伍状况、对手情况和对参赛竞技状态的调控,结果表明,因姚明的退役和亚洲篮坛格局的改变,中国男篮在亚洲已无明显的优势,中国男篮的参赛调控因自身和对手的情况变化而要有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通过技术数据统计并结合录像。对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在淘汰赛中与立陶宛男篮比赛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找出中国男篮失利的原因所在。对中国男篮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尽管王治郅缺阵,但拥有NBA状元秀姚明及掘金队巴特尔的中国男篮竟然在第14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1胜7负。1个多月后又在亚运会男篮决赛中输给了韩国队。具备世界级身体条件的中国队的表现与国内外期望值形成强烈反差。该文通过对中国男篮在世锦赛上的7场比赛及亚运会决赛录像的统计分析,发现了我外围队员在个人进攻与防守能力、各种进攻方法比率、参与全队防守战术的质量、抢篮板球等方面与国外强队存在较大差距。提出更新理念,改革竞赛与训练体制,引进外籍教练、球员和裁判员,选派教练员赴NBA进修,增加与世界强队的比赛,借鉴NBA训练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男篮国家队是中国男篮参加世界大赛的重要对手之一,2006年男篮世锦赛是最近的一次世界大赛,研究该队在第十五届男篮世锦赛中的表现可以帮助中国男篮更好的了解对手,从而更好的进行有针对性训练。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对意大利队各位置球员的进攻特点从效率贡献、得分构成、进攻时间、投篮命中率、投篮时机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并从各球员优缺点和防守策略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为中国男篮备战大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观察比较分析法对我国青年男子篮球队在2003年世界青年男篮锦标赛上失利的6场比赛技术统计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国青男篮在攻守能力、人员调配及防守理念等方面与对手存在着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解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上海男篮2007—2008CBA联赛前10轮比赛主要进攻战术,即快攻战术特点、前场阵地固定战术进攻特点、前场阵地机动战术进攻特点、前场端线界外球进攻战术特点等。结果表明:上海男篮发动快攻基本以抢防守篮板球为主,针对对手的不同特点制订不同的战术配合及多套前场界外球战术配合。建议:上海男篮应多打比赛,以赛促练,丰富队员场上比赛经验,尽快形成本队的进攻战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第28、29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技术统计进行分析和对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的技术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男篮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强队相比各类影响比赛胜负的因素均有较大差距。从比赛技术统计的结果分析可知,我国篮球队员综合能力与其他强队差距较大。文章旨在为CBA联赛更好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男篮及对手在第23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上持球突破技术状况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男篮在持球突破技术的运用上较对手更具实效性,但缺乏突破意识,突破次数明显少于对手,降低了内外线配合效率,不利于中国男篮集体战斗能力的加强,并就此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5级评价法以及RSR评价法,分析第14届世界女篮锦标赛中国队及各队技术指标,发现中国女篮在篮板球、助攻、三分球等方面已落后于世界女子篮球运动的发展,个人比赛能力低,缺乏核心队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