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情的迷失是现代道德哲学困境的焦点之一.由于理性的极度扩张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原则即功利原则和个体原则的极端化导致情的伦理地位和伦理功能的削弱,进而使现代人陷入一系列道德哲学困境中:情欲的过度膨胀引发了生命困境;道德情感的世俗化引发了道德困境;伦理情感的退隐引发了伦理困境.因此,要超越这种困境,我们必须重新恢复情的伦理地位和伦理功能,以期恢复人的情感能力,使现代人的世俗世界和意义世界得到平衡.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是以师生信任作为基础的,其主要模式为发轫于中国的伦理型师生信任与发轫于西方的契约型师生信任。现代社会的深刻变化导致师生信任模式从伦理型向契约型转变,其不可避免遭遇到“现代性的后果”,体现为信任基础的薄弱、信任对象的割裂、信任情感驱力的缺失以及信任文化的失落。摆脱师生信任的现代性困境,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摆脱“非此即彼”的思维窠臼,实现伦理信任和契约信任的融通;二是彰显教师的道德身份,奠定师生信任的情感根基;三是构筑师生信任的长效机制,形成师生信任的文化共识。  相似文献   

3.
结合道德心理分析,从人疏离自然的历史观念出发,考察传统伦理文化内蕴人与自然同一性的精神资源.通过普遍理性主义对传统伦理文化进行价值颠覆的“现代性”道德,在彰显人的主体性及伦理价值的同时,却由于人与自然伦理价值观盲点,使现代人陷入孤独、空虚等道德心理困境.以人与自然伦理关系为核心的生态伦理诉诸人的情感,借鉴生态心理学观点,使自身的理论从表层走向深层,为治疗人疏离自然的道德心理困境,提供研究思路,探寻保护自然的主体根据.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个伦理事件,师生关系是追求道德完善的伦理关系。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将失去伦理实体的作用,知识传授被智能机器替代,师生之间失去地缘、业缘和类血缘关系,面临着伦理风险。师生关系的伦理意蕴是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人与人道德伦理的风向标。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守住师生关系的伦理底蕴,建构师-生-智能机器共在的伦理空间,以"爱"为重要交流方式,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道德传授提供伦理保证。  相似文献   

5.
2004年11月27日,中国伦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在京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中国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伦理学术研讨会。来自内地与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的共7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的关系以及新时期如何传承传统伦理精华、加强家庭道德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会议研讨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在现代社会变迁中的现代诠释与价值提升问题 与会者认为,在当代中国,传统伦理和家庭道德仍有其现…  相似文献   

6.
张健  于泽元 《职教论坛》2018,(1):140-144
在学徒制的不同阶段,师生关系有着各自的内涵和特征,在传统学徒制时期,师生关系一方面表现出了"等级性、契约性、雇佣性"等特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较强的"亲密性、情感性和道德伦理性"。而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师生关系则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利益导向的功利取向师生关系、主体流动性及人文性矛盾下的弱情感关系、界限模糊的权责划分关系"等问题。现代学徒制中可以从建立健全责权明晰的师生交流保障制度,重塑"追寻完整的人"的教育价值理念,提升和增进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重塑尊师爱生的道德伦理等方面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网络道德伦理是社会道德伦理的延伸。针对层出不穷的青少年网络道德伦理问题,网络道德伦理教育急切需要从传统的“供给驱动”教育模式向现代的“需求驱动”教育转型,即以需求驱动网络德育,从而更加切实可行地进行和加强网络道德伦理教育。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高职教育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其中教师的职责发挥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代工具理性的主导下,高职教师职业伦理面临价值取向的功利化、主体价值的至上性和道德责任的狭隘性等困境。为此,必须突破现代性的理论局限,合理定位高职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创建师生彼此关怀的伦理关系,并在强调道德反思与自明的基础上,实现教师道德责任的内化。  相似文献   

9.
引入伦理利己主义是当下我国学校德育在面临重重困境下的无奈之举,但教育者对伦理利己主义的后果则估计不足。教育生活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扬弃伦理利己主义:第一,学校教育可以通过文化自觉及其创造性转化,在整合伦理方式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培植抵御伦理利己主义的精神资源;第二,在教育生活中重构伦理道德的精神家园,为学生认同伦理道德提供客观基础,消解伦理利己主义的作用前提;第三,回归道德教育的精神生态,充分把握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德育价值,推进学生道德成长中的知行合一,以超越伦理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10.
慈善具有正义与关怀两种伦理意蕴。传统慈善的伦理依据是关怀伦理,而现代慈善的伦理基础是正义伦理;慈善伦理之重心由关怀伦理向正义伦理转型,代表着慈善事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慈善伦理之现代重构,应以正义伦理为核心和基石,实现正义伦理与关怀伦理的有机统一,为此要注意把握公域伦理与私域伦理之划界与衔接,规则伦理与美德伦理之分殊与联结,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之区别与统一。  相似文献   

11.
刘峰 《天中学刊》2010,25(4):51-55
古希腊的德性传统自近代以来已经退居边缘地带,为寻求摆脱道德困境的出路,麦金太尔在追溯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德性传统的同时,试图以他的德性伦理来摆脱西方社会的道德困境。由此,他展开对现代西方道德哲学的深刻批评,提出了走出道德困境的若干可能性尝试:回归亚里士多德,用传统叙事的方式研究道德哲学,重建目的论,建构各种形式的道德共同体。麦金太尔德性伦理对当代中国伦理学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即把伦理学思考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如何向传统学习。  相似文献   

12.
教育伦理是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道德关系为研究内容的伦理学科,教师德性是教师对职业意义、精神归属、教育伦理等体认后所形成的精神品质与道德境界。教育伦理是客观的,是外在的道德规范;教师德性是主观的,是内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在师德建设中,应将教育伦理转化为教师德性,以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与敬业精神。从教育伦理与教师德性的内涵出发,分析教育伦理向教师德性的生成机制,探究教育伦理转化为教师德性的方法路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魏安彬 《中学教育》2008,(10):10-11
师生伦理关系既反映着社会道德关系,又反映着教与学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育者以强权主义伦理现实施教育,师生伦理关系是不公平的。新课程是为了人的最大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伦理关系必须从师生平等、民主、个体差异、教学公平、权利保障五个方面入手,把学生作为权责主体对待,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克强 《考试周刊》2012,(46):38-39
高科技的发展在带给人类巨大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伦理困境,主要表现在生态伦理困境、生命伦理困境、网络伦理困境等方面。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仁爱观、天人合一、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的思想有助于消除高科技发展带来的这些伦理困境,同时高科技的发展又促进了传统儒学的现代转换。本文就高科技的伦理困境和儒家思想的伦理价值观展开论述,试图找到实现两者结合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麦金太尔认为导致现代西方道德困境的因为在于人们对传统美德的抛弃,要走出这个困境,必须重述古典美德伦理传统.为此,他分别对英雄社会、雅典社会和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传统中美德与幸福之关系进行了叙述,并得出:美德和幸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通过践行美德而获致幸福或过上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先秦道德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的开端,同时其在伦理价值取向、道德生成机理和道德建设方式等方面所彰显的实践伦理特质也影响着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民族形态。中国传统道德智慧因其固有的实践伦理特质不仅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提供历史参考和方法启示,同时也为破解现代性伦理困境提供源自中华文明的道德智慧。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70年代,当代美国著名伦理学家麦金太尔的研究立场发生了转变,宣告了现代普遍理性主义研究方法的失败。他跳出现代性道德概念的研究框架,以历史叙事的方法,转向以亚里士多德主义为中心的道德文化传统;进而提出道德文化传统多样性问题,指出道德探究传统各有其合理性,其合理性是在解决自身道德困境、应对道德挑战中表现出来的卓越能力;进入新世纪,麦金太尔叙事方法进一步发展,从历史叙事发展为对道德文化传统的理智探究与对个体道德生活的实践探究的辩证统一。麦金太尔叙事探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指出了一条美德伦理探究的新路,为美德伦理在现代社会找到了理论和实践根基。  相似文献   

18.
<正>吴仁英,滕蕊在《当代教育科学》2019年第12期中撰文指出:大学教师教学伦理自觉的本质是大学教师的个体精神自律,是教师个体所达到的自律状态与自由自觉的道德境界。大学教师的教学伦理自觉蕴含的内涵有以教师对教学伦理规范的认同为前提,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道德情感体验为中介,以教师个体自身的意志约束为关键,以实现师生的幸福生活为旨归。大学教师教学伦理自觉的本质是大学教师的个体精神自律,凭借良心和信念的力量促使道德自我净化  相似文献   

19.
"他者"是西方现代哲学的重要命题,它隐含了西方对主客体关系的认知,展现了现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的极度张扬。列维纳斯从"他者"的维度审视现代伦理困境,颠覆了传统的本体性哲学,建构了形而上学的"他者"伦理。本文从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出发,考察青少年道德主体性失落的问题表征、内在机理等,探索青少年道德主体性重塑的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领域,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给教育伦理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导致的伦理困境和可能面临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人工智能与教育主体的权利嬗变、算法推荐与学生个性的发展异化、人工情感与人机互动的情感危机、智能感知与教育数据的价值困境这四个方面。为了防范和消除这些伦理风险,“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法为界”是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理性选择,教育责任则是“可信赖的人工智能应该做什么”伦理准则的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