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民族村寨旅游是我国旅游业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有的很快衰落了,有的仍继续发展。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为例,对其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丹巴甲居藏寨游客留言为样本,尝试对民族村寨游客的偏好进行探索,发现游客对人文资源偏好明显高于自然资源,而社区居民的思想态度和言行举止是其人文资源的核心根基;民族村寨游客偏好特征与伯斯廷和麦康纳的刻画并不相符,他们大多是成熟型的旅游者,对村寨文化真实性偏好强,对文化"伪事件"容易产生厌恶感;本研究支持王宁先生的"文化真实性是由客观真实、建构真实和存在真实共同构建"理论,认为触及游客"内心的真实性",提供"畅爽"体验,是民族村寨旅游产品核心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3.
当传统特色民族村寨与旅游联姻之后,在"民族牌""特色戏"的标签中,地方性民族文化在"主流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规约和影响下完成了重构与再造。《人类学视野下罗家坨苗寨旅游开发和实践研究》在对一个特色村寨"微型社区"的人类学"深描"之中,呈现了特色民族村寨的现代性建构过程,为读者展示了一个特色民族村寨的真实的旅游开发场域。  相似文献   

4.
贵州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实施城镇化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民族村寨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凸显.以黔东南州南花村为例,研究民族村寨在旅游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民族村寨应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旅游开发的核心,实行“政府扶持,社区主导,村民参与”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保持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建立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民族村寨旅游是以少数民族村寨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式。贵州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旅游大省,拥有丰富的民族村寨旅游资源,松桃苗族自治县的苗王城就是其中之一。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同时也对当地居民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主要从日常行为、思想观念等方面来探讨民族旅游村寨发展对当地少数民族儿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试论民族文化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村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黔东南凯里市麻塘革家寨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民族文化村生态旅游在强调个性和特色的基础上,一定要注重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才能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民族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独具特色,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是民族村寨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民族村寨文化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保护民族村寨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族村寨旅游是民族旅游与乡村旅游的一种结合形式,在改革开放迄今的几十年发展过程中逐步壮大,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我国近二十年的民族村寨旅游研究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述评,指出其研究现状和不足,提出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中需要进一步重视的问题,以期促进民族村寨旅游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族村寨旅游是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的有效形式,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产生积极的影响。笔者以云南楚雄咪依噜彝族村寨的旅游开发为例,在分析咪依噜村寨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开发民族村寨旅游的对策,以实现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建筑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充分发挥其旅游功能而发生变迁。这种变迁是旅游对区域文化影响的重要表现。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获取肇兴侗寨居民和游客对侗寨建筑景观变迁的感知,认为居民对侗寨建筑景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保护意识;游客对侗族建筑和文化的感知多停留在表象,缺乏深入的了解。研究认为,认清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增强当地居民保护和传承文化的自觉性,提高居民参与度,优化旅游地管理,在积极应对旅游发展的同时满足居民对建筑改造的合理要求,才是少数民族旅游地保护传统民族文化和发展经济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1.
《教学随笔》2013,(12):F0004-F0004
肇兴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南部,侗、苗、汉、水等民族聚居,其中侗族人口占95%。肇兴民族风情浓郁,有吉尼斯世界之最——肇兴侗寨及鼓楼群,有全国唯一的侗族生态博物馆——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堂鼓楼等众多旅游景点。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相似文献   

12.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物质载体,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是目前旅游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元阳县箐口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旅游开发给哈尼村寨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此为箐口村的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咨询,也为其他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箐口哈尼族村为例,通过对同一目的地旅游发展模式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对比,找出影响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轨迹的因子,并提出民族村寨旅游发展模式合理构建的根本要求是:必须符合本阶段发展的特点,社区居民的旅游参与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旅游发展模式结构中注意功能划分的制衡,民族文化资本旅游市场转换中的"适度"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北川县五龙寨和理县桃坪羌寨的村寨旅游发展为例,对民族村寨旅游资源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分析,提出对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即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应注重对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云南红河可邑彝族社区为例,通过对民族村寨社区旅游开发的研究,对旅游开发的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有益于社区发展的旅游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同质化和商业化等问题,从旅游业态的角度出发,借用零售业的"多业态错位经营"理念来思考民族村寨旅游的发展规划。并以四川省汶川县东门寨为例,试构建民族村寨旅游的多业态错位发展模式,提出创新民族村寨的旅游综合业态,提升外部竞争力;错位布局村寨内部旅游子业态,减小内部同质化竞争;延伸旅游产业链,拓展旅游新业态等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卢德生 《职教论坛》2012,(12):45-48
不论从世界社区教育发展的特点还是从民族村寨发展的需要来看,民族村寨需要带有本土性的社区教育。文化是民族村寨社区教育的立足点,建立文化中心是民族文化与村寨双向滋养的社区教育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产业集群是一种旅游经济集聚现象.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进一步发展,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相对集中,少数民族村寨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等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存在生态破坏、品牌缺乏、竞争力不强等制约因素,因此,需要在政府引导,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强化区域旅游竞争力等方面作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试论民族村寨旅游的特征与开发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民族村寨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发展背景出发,在分析民族村寨旅游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以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为研究对象,在整体把握街巷网络形态的基础上,重点剖析村寨街巷空间平面形态、空间界面、空间尺度和街巷节点,进而从侧面反映村寨的空间文化内涵。从功能和人文的角度对侗寨街巷空间进行评价,认为村寨街巷空间是村寨文化的容貌,也是村寨旅游文化的核心要素。最后,对街巷空间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探寻民族村寨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村寨街巷文化的历史传承与保护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