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道红 《家长》2022,(4):25-26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经常有家长找到我说:"老师,孩子在家不听我们的话,就听老师的,您说一句能顶我们家长说十句甚至一百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孩子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只是老师的事,只有老师和家长紧密联系在一起,携起手来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2.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一种常见方式。传统的家长会总是老师们在上面慷慨激昂地讲,家长在下面毕恭毕敬地听。家长会成了老师们的"一言堂"。这种"居高临下"式的家长会模式注定了家长和学校、家长和老师之间很难有真正的、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改变家长会的外在组织形式,促进真正的对话和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3.
兴趣使然     
对于孩子来讲,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但让学习兴趣发生、保持,继而获得发展,却绝非易事。女儿小时候曾参加过3个不同的兴趣班。3岁那一年,女儿参加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兴趣班——学习英语。可不久我就发现,英语的学习对她来讲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因为每到上课的时候,她就磨磨蹭蹭地赖着不肯去。又听老师讲,她在课上的表现也不怎么样,不是玩衣角就是系扣子,总是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老师向我介绍说,班里的叶叶小朋友单词掌握得不错,你不妨听听她家长  相似文献   

4.
<正>"我最怕老师打我电话了,电话一响我就知道皮小子又闯祸了!""每次接孩子老师的电话,我的心里就巨紧张!"这是我无意中听某些家长说的。这两句话真实地反映出了老师的电话在家长心目中造成的不安。那么怎样打电话才能和家长心平气  相似文献   

5.
为了吸引更多的家长关心我班的“家长园地”,我走出“摘摘抄抄,泛泛而谈”的圈子,增设了一个小专栏“小三班里”,将我们小三班孩子的生活、学习、游戏等方面内容反映出来,以引起家长更大的兴趣,促使家长更好地配合教师的工作。栏目一开,果然得到幼儿、家长和老师们的欢迎。“小三班里”第1期上,登了浩浩小朋友听了《小象要回家》的故事以后,主动将悄悄带回家的幼儿园玩具送还给老师的事情,表扬了浩浩,这使家长真切地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初上中学的那种成人自豪感、兴奋感已被自感应接不暇的众多学科的学习、作业所带来的紧张感逐渐代替。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各科的测验成绩很不理想。家长会上,老师就小明的学习状况向家长提出了含蓄的意见,希望家长多督促孩子用心学习。以往听惯老师对小明表扬的家长回到家里对小明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狂轰滥炸”,吓得小明不知所措。待家长气稍消,小明怯怯地向家长说明了自己的看法,家长一听可也是,小明一不贪玩,在学校遵守纪律,放学回家就看书做作业;二是对自己要求很高,总说要考名牌,不缺乏学习动力。可为…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回顾门"砰"的一声被推开了,两个人吵着走进来,语调很高,火药味很浓。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各不相让……经了解,这个家长的孩子学习不好,老师三番五次地请她来学校,她就是不来。今天她来了以后,老师或许压抑时间久了,攒了很长时间的火发泄在了她身上。家长无法接受,就说:"孩子学习不好我能怎么办?我不认识字,她智力就是这样!"老师听了这话很气愤,批评她思想认识错误。但家长认为教师说自己作风不正,就不依不饶起来。我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眼泪     
学校决定召开六年级“部分学生家长会”。“部分学生”指的是那些学习、纪律后进的学生。我们这些六年级的科任老师听了,都暗暗高兴,平常与家长的联系大多只在电话里,有很多话都不能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好好地和家长们“探讨”其孩子在学习及成长中的一些问题了。这天,家长们都陆续来到  相似文献   

9.
参加了几次家长会后,我已经熟悉了学校开家长会的基本程序。先是校长讲话,主要是教导家长怎样教育孩子,都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认真听的家长很少。然后是各班的班主任老师讲话,主要是介绍全班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并指点家长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习。此时,所有的家长都竖起耳朵仔细听,因为教师要表扬一些学习好的孩子,还要把学习差的  相似文献   

10.
经常有家长问我关于初中生数学学习的问题。结合我多年数学教学经验,现为家长理出几条辅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思路。 学会听,一个会学习的人首先是一个会听课的人。听课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因为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往往都是知识点,也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老师课堂上所讲的例题也都是精心挑选的,课后的练习、习题都是以课本例题为样本,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班主任,不时地听各科老师反映:"班里又有几个同学不交作业。问原因,学生说作业本忘记带了,其实是根本没写。要求家长检查作业并签字时,也总有两三个学生说爸妈不在家,其实他们根本没让家长看作业。"不仅在学习上,老师们在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对我们幼教工作者来说是一件大喜事,它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制定的,是指导广大幼儿教师将《规程》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指导性文件,是广大幼儿教师工作和行动的指南针。为使家长了解、熟悉《纲要》内容,更好地配合、支持我们的工作,我班教师在认真学习《纲要》内容的同时,也组织家长一起学《纲要》。首先,利用集体学习的形式。由班主任组织家长逐章、逐条学习,家长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有的边听边记,有的还不停地向老师请教不理解的内容。通过学习,家长了解了各个领域的目标、内…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骑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家长,家长对我说:"老师,请您帮我教育教育我家孩子,我们现在几乎无法沟通,孩子压根不和我交流,我说什么她都不听,孩子自己说他就听老师的。平时我只要一说她,她就烦我,就乱摔东西,气得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听了家长喋喋的话语,我答应了她的请求。  相似文献   

14.
家长会速写     
金黄的月亮爬上了远处的屋顶。教室里亮堂堂的,座位上坐满了家长,像学生听课似的专心听着讲台上老师的讲话。“为了孩子,我们老师家长走到一起来了,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孩子们的将来……”老师从学校说到班级,从学习讲到身体,从态度讲到习惯。家长们沙沙沙地做着笔记,态度认真得仿佛在画着一幅伟大的蓝图。可培养下一代,不是伟大的蓝图,又是什么呢?金黄的月亮爬上了窗外高大的水杉树。家长会结束了,不,在办公室里才刚刚开始。憋了好长时间的家长疾步来到办公室,团团“围攻”各门学科的科任老师。“老师,阿拉小人数…  相似文献   

15.
不只一次听一些家长对孩子的班主任说:"老师,拜托了,你的话比我们家长的话管用……"也不只一次地看到孩子扬起天真的笑脸自豪地对自己的父母说:"我们老师说的!"每次听到或看到这些的时候,都会有一股股暖流流进我的心间。  相似文献   

16.
有不少朋友向我抱怨:现在的老师都跟约好了似的,常常布置家长给孩子听写生字词或课文背诵,这都是老师在学校应做的事呀! 我是一名老师,深知老师的苦衷。一个老师要负责全班四五十个孩子的学习,哪能个个都手把手地教。因此,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放学后让家长协助做一些工作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毕竟督促孩子学习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完成的。当然,家长也有难处。每天忙完了工作,做完了家务,还要检查孩子作业,让孩子听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等,也够忙的。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低,发音又不准,就更难办了。而如果不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轻的挨孩子埋怨,重的则要被请到学校接受老师‘教育’。当家长不易啊! 怎么办?不妨试着让孩子自己完成听写。我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布置让听写一课生字,每个字读三遍,再组一个词。当时家里正有客人,没办法就让孩子对着录音机把要听写的生字词录下来,再听录音写生字词,孩子兴致很高。如听  相似文献   

17.
一以情知教学论为指导的情知教学,十分重视让学生既参与认知性学习,又参与情感性学习,并把它们有意识地统一于教学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刘胡兰》一课中“刘胡兰光荣地牺牲了,那年她才15岁”这句话时,曾出示两个句子: ①那年她15岁。②那年她才15岁。我问学生:“为什么作者要用有‘才’的这个句子?”学生们纷纷发言:“用了‘才’字,说明刘胡兰牺牲时年纪很小,只有15岁”;“刘胡兰那么小就牺牲了,她不怕死,真勇  相似文献   

18.
理解、不理解和误解——中小学生道德发展和教育之五●陈会昌郑州的一所中学组织学生看电影《刘胡兰》,当影片中刘胡兰大义凛然地走向铡刀自己躺下时,老师们都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而此时影院里却响起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看另一部反映红军长征的电影时,当红军战士因伤病...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附近中学一位初二男生,由于课堂上听复读机,被班主任老师发现没收了,并一再要求检讨认错、叫家长。这位男生没认错,也没叫家长,但迫于班主任的催逼,逃课两天后在寝室里割腕自杀,同时还喝下了体温计里的水银。幸亏发现及时,经抢救才安然脱险。某校一初三女生由于厌恶学习,受不了面临中考紧张而乏味的学习、考试,而经常旷课迟到,老师多次耐心批评劝说,她却认为老师故意刁难于她,就转到另一所中学。转学后不但没安心学习,反而与一饭店老板经常来往,被校方和家长发现后,对其进行严厉的教训。一周后  相似文献   

20.
丁香花     
“丁香花……”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流行歌曲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地驻足聆听,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可亲的形象———丁老师。丁老师20多岁,中等身材,娃娃脸,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挺斯文的。记得在上四年级的时候,我被一位同学的家长无故训斥了一顿,委屈地哭了。丁老师知道后,带着我来到了那位同学的家里。那位同学的家长很激动,还在气头上,劈头盖脸地数落了丁老师一番,当时我心里难过极了。看着丁老师嘴唇微微抖动,想说又插不上嘴。直到那位家长发泄完,她才开口道:“您弄错了……”然后她慢慢地把事情原委讲给了那位家长听。那位家长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