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带班时,在班内开展了“一册四奖一达标”活动。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所谓“一册”,就是在班内设立“光荣册”。在光荣册上,详细记载了班里的好人好事,学生在校内外各种竞赛或评比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光荣称号等。其目的在于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集体和个人争得荣誉。“四奖”分别是:(1)“自我竞赛单科奖”: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面向大多数中等生。不论是谁,只要是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提高,就可获得奖励。这样可鼓励竞争,推动多数。(2)“学习进步奖”:主要面向差生。哪一位差生的学习,不分课程科目,只要  相似文献   

2.
钟铧 《家长》2005,(12)
亮亮的爸爸满脸愁容地到我家来做客。刚一坐下,他就向我诉起了苦:“从学前班到一年级,不知怎么的,亮亮变得好像离开父母的奖励就不愿学习了,好像学习是为了家长而不是为了他自己似的。”原来,亮亮在幼儿园时特别活泼,也爱好绘画,特别是爱背一些唐诗,只要别人说出题目,他就能背出来。为此,亮亮的爸爸很自豪。从学前班开始,望子成龙的爸爸为了让亮亮用功学习,成为人中龙凤,就与孩子“约法三章”:如果亮亮语文、数学有一门功课期中、期末考试得满分,就奖励10元钱;考双百就奖励30元钱;如果期末能获得学校的“三好学生”奖状就追加奖励10元钱。在…  相似文献   

3.
手机,使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简单高效,无所不能。流行歌曲《群发的短信我不回》很有个性的唱出了对群发短信泛滥的无奈。短信篇幅短小,方便、快捷,要在越来越少的文字里表现越多越好的内容,这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如何让这“少”与“多”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这就需要在短信的创作时,要有过硬的“语文”能力。我们自己在编写短信时不妨花些心思,说不定也会成为疯狂群发短信之一,下面就带给你一些发短信的灵感。  相似文献   

4.
读小学时,我经常扫地、擦黑板、做好事,可老师好像没有看见似的。我有点泄气,对父亲说:“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可老师一句表扬的话也没有。”父亲听了后,鼓励我说:“你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一定能得到奖励。”果然,在学期末,老师在全班点名表扬了我。任何好事只要坚持做下去,就能得到人们的称赞和肯定,这就是奖励。  相似文献   

5.
工作了近十个春秋,我也曾多次对学生进行过象征性的物质奖励。但是,往往在实行了一段时间后,就感觉到自己有些捉襟见肘、丝毫没有招架之力了。因为我不是班主任,没有自己的班级活动经费;我不是大款可以一掷千金,我只是一名收入不多的普通“农村”教师。“穷”则思变,我该怎样在最经济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最恰当的奖励呢?于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暴露出来的一些语言贫乏、思维狭隘等弱点激发了我的灵感,我“发明”了,自己独特的奖励法——视听奖励法。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以来。城市中小学生拥有手机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对手机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他们用手机发短信.聊天.玩游戏……在学生手中。手机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既是他们的通讯工具。也是他们的玩具。“有事给我打手机!”这是现在城市校园里颇为时髦的一句话。据调查。持有手机的孩子已经占到一定比例。部分民办学校的学生已经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在寄宿制学校拿手机的中学生比例更高。正因为如此。一些商家也从中看到了商机。开发并上市了针对中小学生用户群的儿童专用手机。而老师们对此大都十分苦恼——如果上课时遇到有学生使用手机。老师就是再生气.但却没有什么好办法。批评几旬吧。转眼就忘了;没收了吧.手机又不像书刊和其它玩具。属学生的贵重物品。早晚都得归还;禁用吧。只要学生们调成振动档.将手机往书包或衣兜里一装。老师们还是防不胜防。也许可以这样说。实际上现在的学生手机已经成为课堂上的公害之一。它不仅影响自己。而且影响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影响老师的讲课情绪。虽然目前不提倡学生使用手机的学校占了主流。但绝大多数学校都没有明文规定禁止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家长和学生们还都有其使用手机的“充分”理。那么。中小学生用手机到底应不应该制止呢?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教育家都是自己最崇高的追求.我从事学校管理工作多年,从一个懵懂的青年校长成长为本地小有名气的“名”校长,一步步实践着自己的“教育家校长”梦.我感觉,只要站位高一些、思想深一些、学识多一些、工作勤一些,做令名符其实的好校长其实也不难.王国维先生谓人生有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入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认为,作为校长若能达到此三种境界,离教育家也就相去不远了.  相似文献   

8.
我是担任小学毕业班语文的。去年开始进行教学改革时,通过学习文件和阅读报刊经验。想了想,既然教学改革能提高质量,那对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来说,真是求之不得,两全其美。因此,根据报刊所介绍的一些经验,特别是上海育才中学的经验,就匆匆开始大搞教学方法的改革了。当时,我反复考虑的是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就要使学生多读多练。只有读得多,练得多,老师才能讲得少;也只有读得多,才能使学生碰到钉子,多提问题,这样讲解也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就贯彻了“少而精”和“启发式”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也确实少了、“精”了,但在自己头脑中,糊涂得很,  相似文献   

9.
《小读者》2013,(3):60-60
为了让学生少逃课,日本的神奈川工科大学采用了一种叫“手机学生证”的防逃课系统,非常有效地阻止了学生逃课。手机学生证是什么所谓手机学生证,是指将学生的所有信息都输入手机中,手机再与学校电子网络系统联结。这样,学生只要拿着手机,  相似文献   

10.
目前,手机已经成为极为流行的通讯工具。不少电信部门顺应潮流,推出每月5元月租费的“学子通”业务,学生用手机现象在大、中学,甚至小学正流行开来。对此,有的学校采取了禁止的手段。作为教师,我想讲讲自己的看法。一、学生使用手机是信息社会的需要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学生使用手机可能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些麻烦:如学生攀比、与地方联系过多、干扰学习、黄色信息污染等。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使用手机大势所趋,作为社会成员一分子的学子们,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他们就有享受手机给他们带来的通讯便利的权利。第…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都喜欢通过良好的表现获得奖励.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所决定的,正向引导常常能鼓励学生继续表现良好。作为一个长期存一线“作战”的班主任,我越来越发现奖励麒实是一门大学川。我身边有的教师认为奖励就是给学生他想要的玩具、食物,有的教师认为,给学生的奖励越多,越会让学生下次表现出好的行为习惯。这些教师常常为“好心”没有得到“好报”而困惑-学生刚得到奖励时兴奋不已.时间一长就会小现“奖励综合症”:对奖励越来越漠然,不愿为获得奖勋而努力,会表现出“老师奖不奖励无所谓”的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12.
元学习能力首先表现为善于自己激励自己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中学部分学生的“厌学”,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因完不成教学目标形成欠债积累,并多次经历了学习的失败而造成的。而层次目标教学由于在教学中赋予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所以每一位学生都一定有所收获.取得一定成功。同时,层次目标教学采用纵向对比的自我评价方法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告诉学生只要今天学会了一点就比昨天有进步;只要达到了低级目标就一定有能力达到中、高级目标。目标层次的晋升就是新的自我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学会激励自己勤奋学习,逐步达到较高一级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与管理中学会怎样奖励学生,也是很有学问的,科学而艺术的奖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虽然西方在文化上与我们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在怎样奖励学生上却有很多“妙招”值得我们学习。在此,将西方小学教师奖励学生的一些“招数”介绍一二,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奖励在中小学教育实践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当过度依赖奖励,以至于师生“恋上”奖励时,奖励的消极影响就不言而喻了。为了消除奖励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中小学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去奖励教育”。去奖励教育不是教导学生不去追求奖励或对奖励不以为然,而是教导学生以合理的方式获得奖励,不能以有无奖励作为行为的出发点,更不能只以奖励作为评判自己的标准。同时,去奖励教育要取得成功,也需要教师丰富自己的教育方式,减少对奖励策略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
当班主任特别是小学班主任,你说难可以说易也行,主要是看你怎样理解“当好”二字的含义。在小学男老师比女老师要少,当班主任工作的更少。有人说做班主任工作女性会比男性更好。原因很多他们认为,女性有耐心,工作细腻等等一大堆理由。但是根据我自己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有理由说男性不一定比女性差。关键是你自己怎样对待这个工作。下面我想和大家谈的是男老师怎样当好班主任的一些个人看法。一、对学生要“三多”当班主任的不论男女,只要你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就要尽量多关心,多爱护,多和家长联系。这“三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  相似文献   

16.
普石 《家长》2011,(Z2)
自从手机发展到彩屏,并且有了照相的功能以后,大家就纷纷将自己喜欢的照片设置为手机屏幕的壁纸,只要一打开手机,就能看到自己心爱的人亲切的容颜或者美丽的风景,让人倍感温馨与高兴。我称不上是一个时尚的人,但我也喜欢将手机  相似文献   

17.
普石 《家长》2011,(8):92-92
自从手机发展到彩屏,并且有了照相的功能以后,大家就纷纷将自己喜欢的照片设置为手机屏幕的壁纸,只要一打开手机,就能看到自己心爱的人亲切的容颜或者美丽的风景,让人倍感温馨与高兴。我称不上是一个时尚的人,但我也喜欢将手机  相似文献   

18.
一、当今日本儿童和学生是如何对待历史教育的当你向经过激烈高考竞争而被录取的大学生们问:“历史是你喜欢的一门课吗?”有的学生回答:“我考试取得了高分。历史是个死记的课,只要背就记得住,就收到学习效果。”另有的学生说:“我不善于死记,只背了年代和历史人物,因而考试成绩也就不理想。历史不是我喜欢的课程,我不  相似文献   

19.
愉快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政治这门课,往往被认为只要读读背背成绩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学生课堂上就少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便成了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有一段时间,我片面地认为多总比少好,俗话说:“多多益善”,也就是越多越好的意思,我以为这话是不错的。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由于在业务课学习中走了一段弯路,我才改变了看法,对多与少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初入校时,自己对如何学习心里是没有底的,一天到晚脑子里乱糟糟的,不知干什么好。看见别的同学都在忙碌,自己也很着急。于是东寻西找,抱来了一大堆参考书,准备来个“多看,多记,多抄”的“三多”计划。我想,只要平时用功多,学习成绩必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