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括号是括号中的一种.在含有中括号的算式中,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括号内的运算,仍按照"先乘除,后加减,同一级依次算"的规定进行.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 (一) 认识与记忆 1.记住在一个算式里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认识有小括号的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认识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的运算顺序。 4.认识“几倍求和、差”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5.根据应用题数量关系.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理解 1.懂得小括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常用解题方法李春云,高建国计算题的常用解法一、按序法,解题时,按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进行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那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既...  相似文献   

4.
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这样规定的:1、在一个算式中,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按顺序进行计算。2、在一个算式中,有一级运算也有二级运算,应先做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即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3、算式中若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从括号最内层算起。为什么要规定“先乘除,后加减”?有人说因为乘除是比加减更高级的运算。这是一种囫囵吞枣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四则混合运算法则顺序,总结起来就三句话: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加减乘除混合的时候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小括号的时候先算小括号内的.这法则虽说是在四年级正式出现,其实它在第一学段已出现相关的算式,借算式来悟法则,以例子形式介绍法则.这刚好恰当地为不同年级水平的学生提供很好的学习材料.每个阶段都有拓展题,教材没有提供法则规律,就得靠师生去探索总结.尽管考试轻硬背概念,重理解应用,靠老师口头补充,学生有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师 :同学们学习过四则运算 ,大家共同总结一下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生甲 :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生乙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先做乘除后做加减。生丙 :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二、讨论师 :说一说第一条运算顺序有几层意思?生 :三层意思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2.一个算式里只有乘除法。3.加减法和乘除法各自的运算顺序。师 :大家根据头两层意思 ,分别写出两个算式 ,写出后翻书与例1比较 ,说一说相同点与不同点。生 :运算符号相同 ,数字不同。师 :叫学生计算…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认识并能正确书写中括号“〔〕”,记住如果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就要使用括号。2.记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如果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内的。3.记住“速度、时间、路程”等常用数量关系。(二)理解1.理解中括号的作用。2.能说明“同时”、“相向”、”相遇”和“速度和”等术语的含义。3.能解释相遇问题中,运动方向(相向、同向、异向);出发地点(两地、同地);出发时间  相似文献   

8.
巧妙答疑     
课堂上,我正兴致勃勃地讲授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突然,我发现教室中央有一只小手举得老高,于是我停下来,  相似文献   

9.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键是运算顺序.1.三个层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是:(1)从高级到低级: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从内向外: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3)从左向右: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  相似文献   

10.
设问:在无括号的式子里,如果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应怎么算?如果既有乘除又有加减又该怎么算?在有括号的式子里,如果只有一个小括号应怎么算?如果有两个小括号又该怎么算呢?  相似文献   

11.
五册首次出现"混合运算",教材安排了六个例题,集中解决无括号和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问题.例1"100~25×3"、例2"200+1500÷5"和例5"30+14×5-40"是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算式.教学时,要运用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引导他们真正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理由.例1必须先算乘法后算减法:小青的爸爸有人民币100元,买了3袋稻谷种籽,每袋  相似文献   

12.
“在做四則混合应用题的时候,如果需要改变先乘除后加減的运算順序,就要在算式里使用括号。儿童在初小里已学过小括号,这学期五年級教材中编排了小、中、大三种括号,因此,教学上应用常用的小括号引导出中、大两种括号,使儿童认识它們的形状和名称,并要学会使用中括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例題,分步列式和綜合列式两者进行对照。来闡明加括号的作用。例:飼养小組养了3只白鸡,5只黑鸡,上个月平均每只鸡下了22个蛋。他們选出28个送到展覽会,其余的分装在3个蓝子里。平均每蓝装多少  相似文献   

13.
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包括没有括号和有括号两种情况;第二部分是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时,教师应抓住以下四个要点: 1.教“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教师除指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从左至右依次演算和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外,还可组织学生作“说说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练习。  相似文献   

14.
有个初中学生问他的数学老师:“在同一个运算式中,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这位老师说:“这是国务院规定的。”笔者也碰到过一些小学数学老师问过这个问题。“先乘除后加减”是一条运算规定,这个规定是否合理,小学生存有疑虑,如何向他们通俗易懂地解释呢?在教四则混合运算时,可举这样一个例子:小张有15元,买了3本故事书,每本4元,还剩多少元?学生一般能够列出算式:15-4×3。怎么算呢?这个算式的结果学生都知道是3,因为他们知道手里还剩3元。由此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可以发现先算4×3=12,再算15-12=3。但如果先算15-4=11…  相似文献   

15.
三册“乘除两步计算式题”单元,内容限于表内乘除法计算,包括连乘、连除和不带括号的乘除混合式题,教学要求是:脱式计算,学写递等式。教学重点是讲解运算顺序和脱式的书写格式。为突出重点,教师可按下列思路组织教学。1.复习旧知。教师让  相似文献   

1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的分段处理,是指按“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加、减号把整个式子分成若干段,然后把每一段中的乘方、乘除的结果先计算出来,最后再求出这几个加数的代数和.  相似文献   

17.
分数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基本都知道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很多教师都觉得没什么可教。通过两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规定"这个冷峻的外表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合理性和必要性的温情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教材中,运算顺序都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是以纯粹的算式运算为例,概括出计算顺序,再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执教了"乘除与加减混合运算"一课(《新数学读本》二年级下册),把混合运算设计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先提出需要计算的问题,结合情境讨论运算的顺序并形成综合算式,最后总结出运算顺序.  相似文献   

19.
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来说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带小括号算式的解法。其中例2很有代表性,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出示例题后,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结构,将算式转述成语言,在语式互译中,了解小括号的"优先"地位和作用,进而理解"先算括号内,后算括号外"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学习四则运算的过程中,不明白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而是模仿老师的做法,依样画葫芦.本文主要以"混合运算"为例,分析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并设计教学环节由加到乘,让学生体会先乘除后加减背后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