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主张从大脑内部机制研究语言习得问题,对母语习得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和推动作用,合理解释了习得过程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却要复杂的多,目前尚无定论,主要有不可及论、直接可及论、以及间接可及论。中介语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概念,是一种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的独立语言系统。通过从普遍语法对母语习得的解释作用出发,考查其与二语习得的关系,进而关注普遍语法对中介语发展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2.
人类语言习得存在诸多共性,而语言普遍性理论能对语言习得共性作出很好的解释。本文基于普遍语法和类型普遍性,分别从内在和外部解释了一语与二语习得的本质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3.
普遍语法理论对人类的第一语言习得问题具有极强的解释力,但关于普遍语法是否对第二语言习得也具有相同的解释力这一问题,第二语言习得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文章从普遍语法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二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并探讨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起始状态以及普遍语法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可及性。普遍语法理论视角下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属于解释性研究,与传统的描述性研究存在较大差异。尽管普遍语法理论尚不能对所有的第二语言习得问题做出解释,但其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先天主义派(nativistism)的普遍语法理论似乎解释了母语习得普遍成功的原因,他们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也推演了一套完美的人类语法生成系统,但现实中的语言可并不那么完美和理想化,不是所有合乎语法的结构都被采纳,人类还要遵守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母语习得是这样,二语习得亦如此",约定俗成"是社会问题。社会层面上的二语习得是语法的产生和语言融入并适应社交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是否起作用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试从比较普遍语法与连接论对二语习得的解释力入手,讨论了普遍语法在解释二语习得时所遇到的困难以及连接论的解释优势。认为在二语习得领域我们不应局限于普遍语法,可尝试从其它角度(连接论)对二语习得进行阐释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普遍语法理论是针对儿童“语言习得的问题”提出来的,儿童能够高效而成功地获得母语的根本原因是儿童拥有天生的语言能力或语言习得机制。普遍语法产生后被众多二语研究者引入到二语习得领域,其中大量的研究集中在二语初始状态的问题。对普遍语法框架下的二语初始状态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可厘清其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相关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回顾最简方案框架下的语言观、普遍语法可及性、二语习得的逻辑问题的基础上,依据中介语特征理论对研究二语习得中功能语类习得顺序的启示,认为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是可及的,二语习得者通过习得某些词汇形态,进而逐渐熟悉语类特征,从而成功习得在句法层面上的某些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8.
乔姆斯基等人提出的普遍语法理论不但阐释了儿童利用大脑中的语言机制习得母语的问题,而且对二语习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语言学界对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可及性存在不同观点,其可及性是确定的,但受不同条件制约;不能将弱化的可及性等同于不可及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讨三语习得的相关研究,运用普遍语法,语言选择和跨语言影响理论,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英语词汇习得在三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情况,从而也为英语教学中三语词汇习得研究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10.
语法判断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对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是否受到普遍语法的制约作出判断。在运用语法判断时,给出学习者一个句子,要求学习者根据语言直觉判断它是否符合语法规范。在二语习得的研究中,研究方法的信度和效度十分重要,在利用语法判断的方法进行研究时,首先要把握其局限性,从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对这一方法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第二语言习得是否受普遍语法的限制?这是语言习得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对普遍语法对语言习得的解释、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中介语的语法特征与普遍语法的限制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之后。作认为,普遍语法通达于第二语言习得,但这种通达是间接的,因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存在着母语迁移。  相似文献   

12.
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所扮演的角色依然众说纷纭。本文采纳的观点是普遍语法对第二话百习得仍起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受到学习者母语的干涉。本文就第二语言习得的参数再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个参数再设过程中,学习者母语的参数设置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第二语言习得的参数再设区别于学习者母语的参数设置。  相似文献   

13.
母语习得的研究对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基于母语习得理论,通过对比儿童母语习得与成年大学生外语学习,提出大学外语教学的可行性策略,以期对我国大学外语教学思路的转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语法的基本特征如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等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归纳出来的,并未真正触及语法的本质属性,即语法实质:语法是人们所使用的语言的表达习惯。语法依存性作为语法的一个本质特点也长期为人们所忽略,它指的是语法在人类大脑里的内化,对语言现实的不可剥离性。而正因为对语法实质及语法依存性的认知不足,使得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和学习重心产生偏误,违背了最初的学习目的。母语习得过程中的非语法程序安排对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实践应该有更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has been one of the central topics in cognitive science. Various theories regarding the SLA process have evolved and have been a subject of debate over the years. With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competing theories of cognition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L1 and L2 acquisitional processes and then proposes a model of SLA process from a cognitive information-processing perspective. The pedagogic implications of this model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Studiesof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SLA)areoftenviewedasbasedonfirstlan guageacquisitionresearch .Infact,peopleusedtoexplainphenomenainSLAwithinstancesandtheoriesderivedfromresearchinfirstlanguageacquisition.However,thereisnowageneralconsensus…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乔姆斯基理论几个重大问题的综述和简评,比照脑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究儿童语言获得的基础和条件,对普遍语法假说中儿童语言获得的观点进行反思,可以证明普遍语法存在的可能性。通过对普遍语法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化人类对语言本质的认识,有助于从脑神经和认知科学角度探究语言事实和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第二语言(即英语)习得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了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或认知才能;通用语法(universal grammar)理论;目标语言所处的社会状况;母语文化对学习者的影响;输入的信息。就上述影响,作者论述了其对语言学习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cquisition of L2 lexicon.which is related to other aspects of the language.In learning a language,a proper vocabulary list should also be properly chos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