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戏剧单元,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辅之以课本剧表演,不失为一种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大家知道,戏剧是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要素而成的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由戏剧文学和舞台艺术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部分组成。剧本是戏剧文学的基础,但有了剧本并不等于就是戏剧,作为表演艺术,戏剧必须以舞台演出作最后的完成.教材中的戏剧单元,是以剧本的形式呈现的,因而又称做剧本单元.剧本是供演员舞曲演出所用的脚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具有舞台性.剧本中人物的矛盾冲突,要通过个性化的台词和人物的动作来加以体现,这一…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中国的戏剧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二十世纪中国戏剧艺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八十年代后,中国电视剧迅速崛起,舞台演出虽然出现萎缩现象,但戏剧创作不断深化,艺术质量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艺术产品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只要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中国戏剧艺术就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振兴戏剧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尤其是今年春天 ,从长安大剧院的重新接纳观众到芭蕾舞剧的红火京广两地文艺舞台 ,从小剧场演出场场爆满到当代先进人物孔繁森走上戏曲舞台 ,有力地证明了戏剧这一艺术形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它作为真、善、美的载体正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中学生这一社会中的特殊群体 ,如何指导他们了解、欣赏戏剧这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 ,给学生的心灵插上自由的翅膀 ,在戏剧这一独特艺术形式所构成的真、善、美空间里自由翱翔呢 ?我总结了几点粗浅的指导学生学习戏剧的做法 ,供大家参考。诵读…  相似文献   

4.
1949至1966年间,因为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香港话剧舞台出现创作落后于现实、剧本落后于演出的严重情形.但是尽管艰难,戏剧家仍然在努力地推进香港戏剧运动.他们创作剧本以延续香港话剧的血脉,他们开展学校戏剧运动以培育剧坛新人,从而在那个特殊时空中萌生了属于香港的话剧,对香港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声乐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需要学生在舞台上进行锻炼和实践.从目前看,许多学生缺乏基本的舞台表演常识,为此,本文就独唱的舞台演出程序与艺术表演问题谈几点看法.一、舞台演出的程序与要求演出前的长期发声技巧训练,为舞台演出奠定了技术上的基础;在台下对作品的分析理解和艺术处理,为舞台演出的艺术表现做好了准备.歌唱者要想使演出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上述准备还不够,还必须了解“舞台”这个特殊环境,懂得整个舞台演出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及其要求,掌握舞台演出的程序和规律,才能使演出顺利进行,并获得圆满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崔薇 《文教资料》2008,(4):11-12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不仅需要优秀的剧本,还必须经过舞台演出和观众接受才能实现其价值."沈汤之争"触及到了戏剧的本质及其价值定位问题,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围绕剧本的文学价值与表演价值问题而展开的.从二者的主次关系、接受群、艺术感染力和传播的角度来看,剧本的表演价值应高于其文学价值.剧本的创作是为戏剧服务的,其根本目的是可以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戏剧.  相似文献   

7.
朱明胜 《英语辅导》2008,(1):103-107
剧本中的台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语言,具有自己的特点。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戏剧翻译,也有自己的特点,这些都决定了戏剧翻译的标准不能完全套用其它文学题材的翻译标准。由于戏剧翻译是要将某部戏剧作品从一国舞台搬到另一国舞台上,其目的就是让移入语的观众得到与原文观众同等的反应,所以怎样在翻译中既要保留原作的某些风格又要领略到异域的风味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若诚先生对于戏剧的翻译可谓是独树一帜,他的译文口语化、简练和性格化,使得译文非常适合演出,同时也达到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以舞台表演为中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等艺术因素,通过直观的舞台形象反映生活。幼JL戏剧是戏剧的一个特殊分支。幼儿戏剧是以幼儿为对象,它具有般戏剧的性质、特点,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它不仅仅具有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故事给幼儿看的儿童剧场形式的传统戏剧的涵义,还可以作为-_一种教育教学手段,以创造性戏剧活动的形式出现,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
宁殿弼先生笔耕于剧坛二十余载,收获了累累硕果,专著《戏林拾薪》即是其一。 本书于今年5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作者研究当代戏剧艺术、戏剧美学短论的汇集。全书分为四个部分:辽沈舞台、异香清远、剧人踪影和品戏漫笔。 本书具有文献价值,系建国以来记载、研究当代辽沈等地区舞台艺术的一部专著。“辽沈舞台”部分,正如著名剧作家崔德志先生在序中所说,是一部“活的辽宁戏剧史”。自七十年代末至今近二十年间辽宁省、沈阳市戏剧舞台上演的各剧种代表性剧目,书中都有评介。辽宁是戏剧大省,话剧、京剧、评剧、歌剧、舞剧五彩纷呈。作者从剧本文学、导演、表演乃至音乐、舞美诸方面论述、分析了这些剧作的得失与价值,勾画出辽宁、沈阳当代舞台演出史的大致轮廓。书中钩稽、保留了大量翔实的戏剧艺术资料,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当然作者并没有将视野仅仅局限于东北一隅,在“异香清远”部分,还介绍和评价了京津沪及全国各地剧院、团在沈阳演出的剧目,记载了他们的演出盛况、风貌,总结了他们的艺术经验。“剧人踪影”部分,介绍、记述了辽宁以及全国著名戏剧家的艺术生涯、创作成就、人品戏德、近况近作等。  相似文献   

10.
戏剧演出中除演员以外的一切造型因素的总称,包括舞台布景、灯光、服装、化妆、绘景、道具等.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美术设计.舞美设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和结果.最早出现于演出中的是和演员直接有关的化妆、服装和随身小道具,后来才逐渐有了布景.演出进入室内后又逐渐有了灯光照明.在很长的历史时间,它主要是在演出中发挥"实用"性功能.随着各种演出技术条件的日趋完善,艺术造型手段逐渐增多,它的艺术作用也逐渐加强,艺术创作的价值和品位也愈来愈高,遂成为戏剧综合艺术中重要的有机成分.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构想 戏剧是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供教学使用的教材单指戏剧文学,即供戏剧演出用的文学剧本。戏剧文学同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形式一样具有认识价值和欣赏价值。戏剧文学的舞台性,决定了它主要依靠人物语言(台词,传统戏曲中包括角色的道白和唱词)来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并展开戏剧冲突,推动  相似文献   

12.
近代报刊与近代戏剧关系密切。近代传奇杂剧作品绝大多数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推动了传奇杂剧作家创作心态、作品题材、体制乃至接受方式的近代转型。近代报刊与作为大众艺术的戏剧尤其是舞台演出的关系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近代报刊促成戏剧观念的变革,并成为近代戏剧改良运动的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3.
戏剧导演艺术通过创造完整的舞台演出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解释某种哲理思想。在有限的舞台上如何展现戏剧的思想,要求在戏剧导演的教学中进行文学意境的练习,坚持以演员为中心,综合多种表现手法,运用创新思维,这也是一个戏剧导演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舞台灯光是舞台艺术造型手法之一,是戏剧表演空间结构的主要部分,又叫舞台照明。舞台灯光需要与其他舞台艺术创作部门通力合作,如舞台美术设计、服装设计、化妆艺术设计、道具设计制作等各个艺术部门,各就其位,各尽其责,相辅相成才能共同创作出一部优秀的作品。通过利用对舞台灯光的控制手段,渲染戏剧舞台氛围、符合戏剧情节进展、突出人物形象、创作出戏剧舞台的时间感、空间感等;创作出戏剧艺术所要求的舞台灯光效果。对于戏剧的整体设计构思以塑造视觉形象的方式展示给观众。本文就舞台灯光在舞台戏剧演出中据有的特点以及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简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戏剧发展到明代后期已经不是主要在舞台上演出,而更多地成为文人学者的案头读本。在这个嬗变过程中,首先是南戏对元杂剧的改革与戏剧写时事,在某种程度上为戏剧艺术形式从演出表达走向案头起了推动作用;其次是杂剧自身体制发展中的改革,即有的作品折数少至一折,有的一折中用两套北曲,有的则数剧合成一剧,还有的开场用南戏家门形式,以及用北只曲组场成剧等,为嬗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道德题材的加强,使得戏剧作品更倾向于家庭生活内容的写述,而商业内容的增加则细化了生活的情节,这为戏剧由舞台演出向案头文学嬗变创造了条件;最后是明传奇宏大体制的实现,使得古代戏剧完成了向案头文学的嬗变。  相似文献   

16.
陈健 《华章》2013,(22)
灯光是舞台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照明演出、帮助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氛围等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戏剧创作是知觉性的创作,戏剧欣赏是知觉性的欣赏。因此,戏剧舞台灯光必须以知觉性意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架构起一道戏剧作品和观众沟通与对话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舞台监督是在戏剧演出过程中,负责舞台艺术各部门的总体组织和管理工作,保证演出的艺术完整性。舞台监督是舞台艺术表演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需有效对舞台表演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及内容之间组织协调,维护舞台表演各项工作的有序性。舞台监督必须能沉着冷静的处理舞台表演各项工作中所出现的突发状况,进而从根本上提高舞台表演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初迄今,周贻白是写作戏剧史卷次最多的曲学家,一生共撰写了七部戏剧史著作。这些著作具有十分鲜明的通史意识和综合性的全局[光,把舞台]出与戏曲文献很好地结合起来,带着著者的新思考、新观念,因而使戏剧史具有了为前贤时宿所未能触及的更加丰富的价值和意义。演员出身的周贻白眼里的中国曲学是一门以戏剧为名称、以舞台演出为中心、同时兼顾戏剧作品的整体艺术学。他的著述虽未能带来中国曲学研究的全面改观,却使中国曲学在戏剧学方面更接近于戏剧本身和真实,从而将中国戏剧学推向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以往的莫里哀喜剧研究只注重对戏剧文学的研究,而对舞台演出实践的研究关注不够。莫里哀喜剧在中国,不仅有戏剧文学的文本翻译产生影响,而且还多次在中国舞台上演出,对中国现代喜剧的形成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论文试图揭示莫里哀喜剧在中国舞台上演出的独特风貌,以期全面了解莫里哀喜剧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柳州师专学报》2016,(3):98-101
目前,西部综合性院校戏剧创作课程多依据戏剧文学文本开展,学生缺乏舞台的体验;传统教育模式"教""学"分离,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对话与沟通,无法激发学生创作的主观能动性。戏剧的生命在于舞台演出,戏剧创作课程需立足于剧场"观-演"交流重新建构,把课堂从文本延伸到舞台,借助现代剧场演出与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戏剧热情和表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