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罗尔斯的正义原则看教育公平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评述了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从新自由主义的立场察看教育公平问题,分析了教育中的“平等自由的教育公平原则”和“差异的教育公平原则”,认为平等自由的教育公平原则包括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受教育的自由权和受教育的要求权,差异的教育公平原则包括教育公平原则的社会应用、效率原则和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2.
夏芸 《教育教学论坛》2013,(39):130-131
本文主要立足伦理学视域,以正义为出发点解读教育公平,认为作为教育领域的"最高善"教育正义统摄着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则是教育正义理念的操作支点和实现形式。在教育公平具体执行过程中,罗尔斯关于正义的平等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正义是教育人性化的首要价值原则,那么承认正义则是教育人性化的根本法则。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是为了避免羞辱或蔑视,获得尊重和尊严,通过教育交往实现自我发展和认同的伦理形式,较之于分配正义和关系正义,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更具有核心的价值地位。教育人性化的承认正义原则以互动正义和实践性正义为前提,以权利承认、社会承认和爱的多元正义为具体内容和形式,促进平等对待和道德关怀,保护学生的完整人格,维护学生的平等和尊严。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的《正义论》从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来阐释了正义,这对于教师的人格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首先具体分析了人格、教师人格“、正义”的两个基本原则的基本内涵。然后从平等自由原则谈教师人格化之价值观建设,提出教师应建立一切平等的价值观:从机会均等原则谈教师人格化之主体观和发展观建设,认为教师应把学生作为行为的主体对待,在教育中实践创新的价值,并实现终身化学习的发展目标;从差别原则谈人格化之批评观和批判意识的培养,提出教师应具备理性的批评艺术和批判精神;从“正义”原则的善的“妒忌”和“平等”观点谈人格化之关系观的形成,认为教师应建立全面的关系观,实现教育的合力。最后,提出从以上这些方面来建设教师的人格化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不同于个体对自因自足共同体的服从之古典共同体主义正义,也不同于作为权利中心的个体对共同体的本质征服之近代个体主义正义,马克思是在遵循辩证逻辑而不断生成的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重构中阐释正义的,具体而言,是在批判割裂个体与共同体关系的资本主义社会抽象正义观的基础上阐释正义的。基于异化劳动所致的自我与他者、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对立与割裂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体沦为孤立的原子化个体,自由与平等堕落为割裂的只属于统治阶级的自由与平等,而建构于原子化个体之上的共同体也异化为禁锢个体的抽象与虚幻的共同体。在批判抽象正义观的基础上,马克思基于"现实的个人"真实"需要"阐释了个体与共同体的和谐共生关系,重构了应然的、正义的社会关系,指明只有在真正共同体中才能达致本质的正义,即个体的自我实现与共同体的自由繁荣一体两面的双重实现。马克思正义理念作为我国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坚守的重要价值之一,渗透和体现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全方位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正刍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受教育权分配问题上 ,简单的效率优先论和平等优先论都不完善。只有在综合了自由、平等、效率和社会合作等基本价值的教育公正理论指导下 ,才能较为合理地处理受教育权分配问题。本文借鉴罗尔斯的正义论提出了现代社会的教育公正观 ,联系我国现实提出了五个教育公正原则 ,并对当前我国在受教育权分配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就是坚持所有人受教育与培训机会的平等,使每个人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艺的机会不受家庭出身、家庭境况、个人所处的阶层、地位的影响,消除社会偶然因素对人所受教育的影响。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公平是每个人获得平等的自由全面发展机会的基础,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化保障机制,教育公平的主旨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是,教育公平是收入和财富分配正义的基础。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关系,教育公平是个人形成资质才能才干方面机会公平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主要是由资质才能决定的,因此,教育公平是收入和财富分配正义的基础。没有教育公平就不存在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分配正义的一种程序正义原则与设计。人们通过享受平等的受教育与培训的机会,消除社会的偶然因素对人生的任意影响,让自然的偶然因素即个人通过遗传获得的自然资质与潜能在个人勤奋的条件下来决定人生前景,实现职务地位向资质才能开放,保证实现社会价值分配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正义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遵循,其从价值哲学的视域出发将人与自然的整体思考纳入正义范畴之中,实现了对环境正义与社会正义等属人性正义理论的超越。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生态系统危机,生态文明教育亟须面向生态正义作出整体性的审思与变革:从观念上要革除“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藩篱,着眼人与自然共生的正义教育观;从目标上要打破利益主体“分割”自然的道德合谋,重铸学生共识性的道德自觉;从内容上要扬弃盲目追求的权益分配正义,融入对自然伤害补偿的矫正正义课程内容;从评价上要摒弃人与自然主客二分观点桎梏,坚持人与自然价值平等的教育评价原则。立足实践,培育学生面向生态整体的关联思维与共生意识、采用全息沉浸式的生态体验、打造人与自然共生的整全式课程体系、坚持“万物共荣共生”的评估标准是生态文明教育变革的具体路向。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平行自由原则和差别原则两个正义原则。由于从道德角度来研究社会基本结构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意义,正义论所蕴藏的思想及正义原则对政策的制定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就近入学政策保障了适龄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但其自身也存在理论困境,增加家长和儿童选择学校的自由权应是"正义"前行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0.
<正>诚信制度化是指将符合自由、平等、正义等现代性价值的诚信思想、诚信观念、诚信理论等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以规范和约束社会诚信主体的行为,并以一定强制力作保障的一种诚信制度建构过程。我国已进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要求我们必须实现从"观念化诚信"向"制度化诚信"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