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文本是人类“生命·实践”活动的智慧结晶.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儿童与文本展开积极对话,让儿童从文本中获取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对话文本的心理需求,提供学生对话文本的有效载体,形成学生对话文本的隐性技能,呵护学生对话文本的宝贵成果.通过对话文本,让学生的视界走向澄明、内心获得敞亮.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的文本阅读,教学侧重不同.论述类文本重思想性、科学性、逻辑性,实用类文本,如新闻重其真实性,应用文旨在借助文本示例让学生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重在培养学生的认识力与理解力,学会在文本中提取信息即可.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大多以教材中的课文为文本进行,入选教材的多为中外名家名篇,往往是文质兼美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重在培养学生的鉴别欣赏力,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便在于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人类正步入一个对话的时代。语文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积极倡导对话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达成精神敞开彼此互纳、才能在真情对话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生命活力。我在教学的实践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深深地体会到了对话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的文本阅读,教学侧重不同。论述类文本重思想性、科学性、逻辑性,实用类文本,如新闻重其真实性,应用文旨在借助文本示例让学生了解其功用和基本格式。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重在培养学生的认识力与理解力,学会在文本中提取信息即可。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大多以教材中的课文为文本进行,入选教材的多为中外名家名篇,往往是文质兼美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重在培养学生的鉴别欣赏力,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便在于文学文本。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与人类的解释活动存在着密切联系,是教师通过解释文本帮助学生生成文本意义的解释活动。文本解释包括“背景解释”与“前景解释”两种模式,课堂教学是以“前景解释”模式为主导的文本解释活动。阐释学视域中的课堂教学具有解释内容的文本性、解释方式的多样性以及解释对象的差异性三种特征。课堂教学的文本解释特征对当前教师教育提出了三点启示:关注学生理解的“前结构”;运用多样性的教育学话语表达式解释文本意义;在传递知识与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之间保持张力。  相似文献   

6.
文学经典文本作为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丰厚精神财富,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是人类守护的永恒精神家园。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多元化观念的撞击之下,高校文学课程教学面临着种种困境与不适,尤其是文本阅读与文学课程的教学之间更是存在着各种尴尬。如何解决其间存在着的种种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是高校文学课教师应该担当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贾龙梅 《现代语文》2009,(5):125-126
人类文学的博大精深让人折服,耐人品味。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中的每一篇章都值得仔细揣摩,细加涵泳。阅读教学在从文本到学生的理解过程中担负着一个很重要的责任,其成功便能使学生更好地汲取文学精华,也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笔者曾用“读写互动与文本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地分析文本、理解文本、品味文本的基础上化写文本,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石飞虹 《学语文》2008,(6):23-23
语文课要教出自己的个性.就应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个体与文本最直接的接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广泛而真切的对话与交流。以大量课堂阅读为基础的语文训练,有利于增强语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提高说、写等表达能力;认真阅读课文,还可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可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培养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阅读要求一字不易,还有助于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做到省时、高效。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从回应学生的文本之问、现实之问、未来之问3个维度进行了探索,即以对经典文本的学理性分析,回应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之问”;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回应学生关于当代世界变化的“现实之问”;以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奥秘的探寻,回应学生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之问”,在不断启发中引导学生水到渠成地达成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带领学生完成文本解读。文本的情趣要素与生活情趣是相辅相成,甚至互为镜像与因果。然而,文本反映的是人类的心灵史,生活表现的却是进行时。由于时代文化的变迁,儿童阅历和文本作者的阅历也存在差异,文本情趣要素与儿童已知的生活情趣之间并不完全是一一对应的,有赖于教者的智慧创造,搭一座情趣迁移之桥,唤醒儿童的生活积累,才能通过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解读是教师的最基本任务,也是教师一项很重要的基本功。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不仅是一堂好课的设计基础,也是引领学生畅游体验优美语言文字平台。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语文阅读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说到底,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悟文本中所表之情,所达之意.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触摸作者的灵魂呢?众所周知,文本是语言文字的载体,是人类用以表情达意的形式.那么,我们可以从研读语言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人类获得间接经验的一个重要载体。阅读从语言开始,而数学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符号化、抽象化的语言。为使学生读懂数学文本,我们除了常用的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方式来降低数学文本的抽象性外,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文本.  相似文献   

14.
个性化阅读行为是一种自主阅读,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鉴赏、评价文本的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而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倡导学生主动阅读名著,是实现其自主阅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是对人类认知、思维活动、精神行为等的研究,以人为研究主体。语文文本解读涉及师生的认知活动,将心理学领域的成果作用于当前语文文本解读研究,能有效地把握学生的认知变化,对文本解读有一定益处。在具体文本解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相关理论,从教学顺序的安排、问题设置的技巧、解读策略的选择三方面入手,把握学生认知程度,促进学生对文本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审美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文以载道。"在教师、文本、学生三个阅读过程的主体经历体验、碰撞、对话后,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求真、求善、求美,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教学应该是一种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文本(作者)与教师、学生自我心灵的沟通对话。如何更好地综合"人本"与"文本",我觉得事关"一种意识、两个前提、七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说明同一个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文本阅读是人类高级的认知加工活动,学生的阅读力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力,那么教师的阅读力也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力。这就说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活动的开展与教师的阅读力直接相关。教材文本的内涵源自编者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思考以及感悟。教师通过文本解读将自己的思想与编者的思维意图对话,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体验、冲突进行链接,使之产生或认同、或批判、或质疑、或补充等,使教材成为师本、生本。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交往的工具与载体,同时是人类文明与世界文化之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当中的人物形象、文化背景、写作手法、情感认知等的分析,通过阅读与鉴赏文学作品,带领学生们挖掘文本所涵盖的意蕴,感受文本本身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的意境,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审美的意识、感知与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阅读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人所具备看书并读懂其中内容的能力,它是人的一项基本能力,是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而其中文本阅读是所有阅读方式中的重中之重。调查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知识途径中,83% 是通过视觉神经来传输的,而文本阅读是人类通过视觉神经传输信息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文本阅读的重要性。而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是指文本阅读能力在数学学科上的体现,也是数学阅读在文本范围内的具体表现。数学离不开阅读,数学符号的认识、数学定理的学习、数学运算的实施、数学知识的运用等,哪一项能脱离阅读?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根本。所以,课堂应该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