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罗颖 《语文知识》2011,(2):69-71,91
本文对《汉书》中双音节感知动词的句法分布状况及表达方式和表义功能与内部差异进行考察和分析。双音节感知动词对主语的共现是强制性的,而对宾语的共现要求是较随意的;在语义功用方面,主要是表示主体当事的心理感知或感知活动。有的感知动词兼表感知和情状。  相似文献   

2.
何东英 《文教资料》2014,(28):35-36
从音节方面分析,凉山彝语动词可以分为单音节、双音节长音、一般双音节、三音节和四音节动词五类,以往的凉山彝语语法研究者很少从音节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阐述,本文对凉山彝语的动词音节结构进行分类、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65):52-53
动词重叠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又常见的语法现象。从语法形式上看,动词重叠大致可分为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和双音节动词的重叠两大类,每一类又可细分为几种不同的小类。本文从构词法、语法性质、语法意义三个角度分析了动词重叠的几种形式,参考各位大家们的观点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词话》中带“儿”尾现象十分常见,尤其是动词重叠后“儿”尾现象更见特色。本文分析了十三种形式,有单音节的动词重叠,也有双音节的动词重叠,还有双音节和单音节结合的动词重叠,其中尤以单音节的数量为多,形式也多种多样,而且更具特点;动词重叠带“儿”尾的语法作用,与一般动词重叠的语法作用也有差别,即前者没有带宾语的,而后者带宾语常用。  相似文献   

5.
兰州话有一批特有的方言动词,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种形式,它们在语法和语义上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单双音节动作动词搭配功能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现代汉语单双音节动作动词的搭配功能差异,考察与之搭配的词在次范畴以及音节等方面的选择限制。指出在次范畴的选择上双音节动作动词较为自由,单音节动作动词受到较多限制;在音节的选择上单音节动作动词自由,而双音节动作动词则受到限制。并力求解释产生这一互补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杨柳 《语文知识》2011,(1):84-85
重叠是汉语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在动词重叠研究中,讨论最多、分歧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本文以AB式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AABB式为研究对象,依据情状分析和"意象"图示,同时结合结构和语义分析,探讨其状态义。  相似文献   

8.
无锡话属吴语太湖片。从描写语言学角度来看,无锡话形容词可分为基式和变式两类,其中基式分单音节和双音节,变式分重叠式、扩展式(又分前加式、中嵌式和后附式三种)。以普通话为参照,无锡话中的形容词在构成形式、表义作用和语法功能方面有一定特色。  相似文献   

9.
国内《现代汉语》教材论及的大都是双音节动词ABAB的重叠形式,本文探究双音节动词的另一重叠形式AAB式。从动词结构类型的角度剖析了双音节动词的ABAB、AAB这两种重叠形式,主要对AAB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一般语法教课书中,在讲到动词重叠时,往往只提到单音动词重叠式是 AA 式,双音动词重叠式是 ABAB 式。其实,双音节动词不但可以以 ABAB 式重叠,而且可以以 AABB 式重叠,不但双音节动词可以重叠为 AABB 式,而且单音节动词也可采用重叠连用的方式构成AABB 式。例如: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研究情况大多是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层面对其进行描写和解释,同时总结了目前现代汉语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对今后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新华新词语词典>中新的双音节复合动词类词语进行考察,对每个双音节复合动词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从语素及其结构关系中找出新双音节复合动词的构词方式的特点.通过统计主谓式、述宾式、述补式,联合式,偏正式五种结构关系在双音节复合动词中出现的数目,和"n n""n v""n a""v v""v n""v a""a a""a n""a v"九种构词类序在新双音节复合动词出现的数目,以及五种句法关系在主要构词类序的出现次数,进而从宏观上把握了新双音节复合动词的语素构词规律,是以语素按"v n"排列的述宾结构为主要构词方式的.  相似文献   

13.
否定词“不”属于副词的范围,它的语法功能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作状语。一、“不刀字用在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的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构成动词短语和形容词短语。如:不学、不知、不学习、不知道、不说说笑笑、不打打闹闹,不美、不好、不美丽、不清楚、不谨慎谦虚、不勇敢机智。二、“不”字用在单音节、双音节的叠音动词和形容词中间,表示对后面的动词和形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世说>中AA式和AABB式两类重叠式复音词的构词类型、表义特点、语法意义,进行了考察,认为其构词音节,绝大多数表义,语法上具有状态形容词倾向.自宋以降,构词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昆明话“掉”在动结式的结构中,已经具有表完成的“体”助词的语法功能,这是实义动词“掉”的虚化,即语法化现象。在语法化的过程中,“掉”的实在的语义是虚化的基础;其使用的固定位置是强化并产生语法功能的外在原因;汉语双音节化的是语音方面的另一个促其语法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词缀最显著的功能是帮助构词,是汉语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说来有四大功能:表义功能、定性功能、调配音节、避免重复。  相似文献   

17.
动词AABB重叠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词的AABB重叠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重叠形式。本文着重考察了动词AABB重叠式的语法构成、语义特征及其表义特征。并从重叠格式和重叠语义两方面考察了这种重叠式的发生“转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汉语中双音节动词的搭配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大量地出现在新闻标题中。报道性新闻标题具有概括功能,其语言有很强的紧凑性,它通过成分删减、句式变换等方法实现了标题中双音节动词的搭配组合。通过对新闻内容中的语言向具有报道性标题转换过程的分析,指出标题语体中双音节动词搭配现象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刘苹 《现代语文》2007,(7):17-18
一、"音节语素化"的提出及表现 (一)"音节语素化"的提出 "音节语素化"也有学者称为"语素化音节",关于它的定义,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教材上.教材第三章(P151)指出:所谓音节语素化,主要指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变成了表义的语素.这种提法从总体上指出了音节语素化的实质,即音节升格为语素.但善于再思索的人可能会发生这样的疑问:音节是怎么变成语素的?"不表义的音节"具体又指哪些音节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不能从此定义中得到解答,显而易见,这个定义是不完备的.笔者在这里想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谓音节语素化,即由于语言交际的语用需求,某些双音节或多音节单纯词中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升格为表义的语素,并代替整词的意义参与构词或行使交际目的一种语言现象.这里指明了音节语素化的动因,音节的所属范围,音节化为语素后的作用,从而给人的一种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语言演变到今天,一些从未见容于语法著作的新词也从一些文人的笔下冒出来了。例如 AABB 式的词,以前限于大多数双音节形容词或某些双音节动词,前者如“高高大大”、“马马虎虎”等,后者如“来来往往”、“吵吵嚷嚷”等。而且,并非所有的双音节形容词都能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