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王鹏 《江西教育》2001,(3):17-18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和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校教育和教学就应该以育人为本,这是素质教育的特点。怎样才能以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是唯一的路。需要是人们改造世界、创造财富的原动力。人们创造的一切,都是因为人们的需要才出现的,没有需要就没有创造,同时,一切活动 (包括智力活动 )也就停止了,需要决定一切。学生上学,是他们生命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体现在他们对上学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望,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就是不断地满足和强化学生的这种需要和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工作的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如何使学生成为生活、学习的主人,尽量展现他们各方面的潜质和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是我们班主任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大家梦寐以求的事。教育学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3.
“以生为本”不仅是对传统的“师道尊严”师生观的挑战,也是现代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师生关系和谐所必须。以生为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学生当成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处处为学生着想,一切为学生服务,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品格。有一种提法“今天学生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学生为荣”,此话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4.
把教师视作学校的顾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学习者的需求,更有甚者还提出了“学生和家长是我们的上帝”。但是,有多少管理者曾想过教师也是学校的顾客呢?学校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机构要有效运作的话,学校就必须激发起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最终达到让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满意的目的。那么学校首先得向教师提供令他们满意的服务,为其创造适合其成长的专业生活环境。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不仅学生、家长是顾客,教师也是学校的顾客。这是一种新型的顾客观。  相似文献   

5.
《政治课教学》2012,(4):37-37
随着服务型企业管理思想的普及,“学校管理就是服务”的观点也任教育管理领域得到认可。由于我国传统的管制型思想根深蒂固,管理者习惯“发号施令”,“服务”往往成空谈。其实,只要我们静心品味教育,不难发现,错综复杂的学校管理工作均是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的,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实实在在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管理工作者是为他们服务的。  相似文献   

6.
<正>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学习的热情始终贯穿教学整个过程。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愿意参与课堂的开始成功与否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每个成功的课程导入都可以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六·一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鸟岛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创新思维无所不在,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的学科优势,拓展延伸课堂时空,创设氛围,开放课堂情境,在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有广阔的空间,最大限度地让他们释放创造的潜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学校的真正主人。教授是学术管理的主导力量。行政部门要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基于这个目标,如何在学校内部真正创造出优秀学术人员脱颖而出、广大教师醉心于学术工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中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验,大胆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情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相似文献   

10.
王辉 《吉林教育》2005,(7):57-57
以情育人,就是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张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看成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社会人,是学习的主人。既要尊重学生,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尤其是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尽可能创造一种与学生互相尊重的氛围,正确对待学生,把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把自己置身于其中,成为他们的朋友、亲人,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搭建发展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懂得自信,并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1.
《云南教育》2005,(13):3-5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参与课改的学校、教师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为此,本刊特约请省内外部分学校的一线教师撰文,就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课改理念所采取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现将老师们的来稿整理编辑为专题文章供广大读者参考,并欢迎大家参与到这一讨论中来。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现行教学制度下,教师在教学中起支配作用、决定作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由教师确定教学方式、方法和进程,其结果和质量都是通过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教师是教学规律的体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思维活动的启发者,知识技能的传播者,意志习惯的培养者,情绪感情的激发者。而学生是受教育者,学校的一切工作和设施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与学生就像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一样,领导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人民群众是主人,领导心中应时时处处有人民,扎扎实实地为人民服务。教师应有强烈…  相似文献   

13.
<正>校园的主人是谁?这几乎是不需要说的,教师、学生肯定是理所当然的主人。但在实际中,我们看到教师、学生的主人地位是经常受到挑战乃至漠视的,他们的主人身份只是停留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校长的讲话中、学校的文化宣传中。以至时间久了,他们的这种身份认同感普遍缺失。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似乎还要走很长的路。当然,这不是我在此所要讨论的。我想说的是另外  相似文献   

14.
习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更是学生心灵的万花筒。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好胜心 ,他们的天性是爱作文的 ,教师要在习作指导中发现这种爱 ,发展这种爱。一、儿童是班级的主人 ,更是习作的主人班级生活、活动中 ,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我们要尊重他们 ,鼓励他们 ,他们才能感受到主人的尊严。同样习作对于孩子来说 ,只要教师引导得法 ,他们是十分感兴趣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学校、班级生活中尽情去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 ,去行使自己的使用权、发表权。班里有一位学生忘记带红领巾被大队部扣去班级一分。集体观念强的同学严厉地批评他 ,他随…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我教育是班级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班集体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人人做班级的主人,给每个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教育事业是关注未来、创造未来的事业。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莘莘学子,今天是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学校的主人.明天要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驾驭自身命运的主人。因此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面向未来的需要。在这方面.笔者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不错,这话说了多少年、多少年了。可是,在一些学校,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位置。但是,在西南位育(即国商附中),这里的学生却真正成了学校的主人,他们不只在学校中接受着教育,还与教师、学校领导一起设计着学校的今天和明天,点评着学校的一切。  相似文献   

18.
《教育科学论坛》2006,(9):F0003-F0003
艺术教育特色 以活动为载体,促进艺术教育。学校成立了舞蹈队,合唱队,田径队,篮球队,书画兴趣小组。2004年,学校艺体教研组荣获了旌阳区“优秀教研组”的光荣称号,学校两年一届的艺术节,学校和教师牵扯线搭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艺术节的主人,创造艺术教育新特色,丰富学生生活,提高美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节好的体育课必须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要有明确目标,要凸显科学的教学方法,应创造一个热烈、轻松而富有秩序的课堂气氛。如何让体育课充满灵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从爱每一位学生开始爱是人世间最具感染力量的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使自己以最大的耐厶和仞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我认为,教育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片面地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落后的学生,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利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去战胜自身的消极因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个体发展的主人,而所有这一切必须以“爱”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权利,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学习难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主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分发挥创造性,边教为导,服务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知道者和参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