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照山 《精武》2004,(10):19-19
在《大成拳论》中,王芗斋先生把大成拳的练习步骤分为站桩、试力、试声、自卫和技击桩法。如果把技击桩法归纳在站桩功法中,则主要有四个练习步骤。在现在流行的"七妙法门"中,站桩亦为首要功法。由此可见,站桩是大成拳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功法,但桩功的重要性,也误导了不少人。在一段时间内,我们曾听到一种怪论,即"桩功万能论",意思是只要练好桩功,就什么都有了,也能成为技击高手,你一出手,即可置人于死地。在此论调下,有人过分延长站桩时间。  相似文献   

2.
大成拳试力     
王红宇 《武当》2003,(12):34-35
“试力”又称之为“摸劲”、“找劲”,是大成拳七步功法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芗斋老人曾说:“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由此可见,其在大成拳系列功法训练中的重要性。“试力”是在桩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在静止不动的站桩状态求出了力(内劲)的情况下所进行  相似文献   

3.
王红宇  悟道子 《武当》2014,(4):26-28
当今大成拳界,谈功法者有之,试力者有之,推手、发力、试声、实作等等均有之,然而对筋骨的锻炼却闭口不谈,无人提及,仿若筋骨锻炼是大成拳习练的“禁区”。其实,筋骨的锻炼并不神秘,它贯穿于大成拳的每一步功法,但所占比例较小。我师王选杰在教导弟子时,第一课就讲大成拳练的是筋骨之力。  相似文献   

4.
王红宇 《武当》2003,(12):41-42
一 当今大成拳界,谈功法者有之,试力者有之,推手、发力、试声、实作等等均有之,然而对筋骨的锻炼却闭口不谈,无人提及,仿若筋骨锻炼是大成拳习练的“禁区”。其实,筋骨的锻炼并不神秘,它贯穿于大成拳的每一步功法,但所占比例较少。我师  相似文献   

5.
大成拳自问世以来,以其技击性闻名武林。大成拳创造者王芗斋先生40年代在《实报》登报比武,大败中外拳坛高手令人信服(芗老的弟子赵道新、姚宗勋诸先生也以赫赫战绩证明了大成拳的威力)。为弘扬真传武术,芗老将中华真传武术的核心功法站桩大白于天下。于是,成千上万求真功实技者开始重视站桩,想以此步人大成拳正轨。  相似文献   

6.
赵继锋 《精武》2006,(8):43-43
拳谚中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之说,并非单指实际运用时凭腿法击人制胜,亦指运用灵活步法与敌周旋,以求制人而不制于人。走步作为大成拳七步功法中一个独立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摩擦步又是大成拳其它  相似文献   

7.
王红宇  悟道子 《武当》2014,(7):33-34
“试力”又称之为“摸劲”、“找劲”,是大成拳七步功法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芗斋老人曾说:“此项练习是练拳中最重要、最困难的部分之一。”由此可见,其在大成拳系列功法训练中的重要性。“试力”是在桩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在静止不动的站桩状态求出了力(内劲)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一项训练。在此所指的力,主要指筋骨之力,从生理学的角度讲,筋骨主要起着连接和支撑的作用。我们的身体主要靠筋骨的力量才得以站立和行走,四肢才能屈伸。  相似文献   

8.
王传敏 《武当》2010,(7):38-39
推手是武术技艺的特殊表现形式。所谓推手,就是在双人腕臂接触的状况下所进行的力量和攻防技术的全面体验。大家熟知,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功法,大成拳的“七妙法门”中亦有推手功法,咏春拳的“黏手”即为类似双人推手的练习。推手通常以腕部为触点,随着单臂或双臂的缠绕来感知对方的招法状况,并以此做出相应的攻防策略。  相似文献   

9.
贾新建 《武当》2013,(2):29-30
大成拳包含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和实作七步功法,简称为大成拳的"奇妙法门"。"奇妙法门"中的站桩是重要的基础功法。站桩分养生桩和技击桩。其中,技击桩的第一重要桩法是"矛盾桩"。矛盾桩不但以培养锻炼"内劲"为见长,而且还具有独到的技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选杰 《武当》2003,(12):28-30
推手,又称揉手、搭手、打手。是中国武术所独有的一种训练方法,八卦掌、太极拳、大成拳、鹤拳等诸多拳法均有推手练习。大成拳推手是大成拳“七妙法门”之一,可以这么说,“力由站桩而得,由试而知,由推手而懂”。这里所说的力不是简单的力的概念,而是特指大成拳之劲力。换句话说,不经过推手训练,在实作中就不  相似文献   

11.
王涛 《精武》2008,(1):27-27
大成拳训练本无捷径可走,七步功法(桩功、试力、走步、发力、试声、推手、实作)需扎扎实实、步步到位。然而大成拳前辈要求后学者绝不要墨守成规、画地为牢,所谓“尚精神,不重形式”,从训练模式之规范到作拳风格之养成,学者均可独自探悟,只要合乎拳理、顺乎生理,一切好的方法、好的思路,何尝不可帮助学者节省精力,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2.
林学伟 《精武》2008,(5):17-18
从技击角度而言,大成拳是一种很实用的拳法。但由于其功法的独特,使人们往往不易认识它,以笔者为例可见一斑。我16岁时,被特招为特种侦察兵,20岁赴各地参加各类擂台赛。此间,还进入河南精武国术学校教练班进修三年。此后,曾利用多种机会以武会友,成绩颇佳。1995年去北京拜见了大成拳实战家王选杰先生,  相似文献   

13.
答疑大成拳     
李照山 《精武》2004,(10):46-47
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习武者,以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笔者提出大成拳方面的问题。笔者择其所要,加以整理,权作答疑,愿对大家有所帮助。 1.李老师,您所传授的大成拳里有"筋骨训练"吗?是在什么功法里?很多武友对我说,有"筋骨训练"才是大成拳的真传,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14.
《精武》2009,(4)
王玉芳先生简介王玉芳先生是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之次女。王玉芳先生1919年生于北京,13岁开始随父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习拳练功,悉得芗老之心法,她精湛的武学造诣为国内外武术界所公认。她在继承和弘扬意拳(大成拳)的事业上,始终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在中华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王玉芳先生的功法,深  相似文献   

15.
李康 《武当》2003,(12):6-7
大成拳作为中华武林绝技,自20世纪四十年代创建以来,遂成一大门系,形成了完整的功理功法和架构体系,在中国武术史学上承续着深厚的学理渊源。 大成拳的创立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王芗斋先生所做出的开拓性贡献及其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与丰功伟绩,早已为武术界和武术史学界所公认。  相似文献   

16.
武兵 《武当》2005,(11)
一、功法的选择练习气功选择功法是很重要的,应该选择科学的,有群众基础的功法。比如六字诀、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功法,杜绝学练一些愚昧、迷信、唯心的,不科学的功法。二、环境的选择科研表明,练习气功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17.
高臣  高贵 《精武》2002,(3):38-39
大成拳注重整体劲力在实战中的应用,而站桩是求得整力的必备条件,因此“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阐明了大成拳修习、应用的两个方面。只有具备静态均整和动态均整,才是真正掌握大成拳。笔者受业于李洪喜先生及师爷张恩贵老人,深感大成拳之博大精深,故就自身所得对大成拳发力做一探讨,以供深爱此道者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臣  高贵 《精武》2003,(2):38-39
大成拳注重整体劲力在实战中的应用,而站桩是求得整力的必备条件,因此“静为本体,动为作用”阐明了大成拳修习、应用的两个方面。只有具备静态均整和动态均整,才是真正掌握大成拳。笔者受业于李洪喜先生及师爷张恩贵老人,深感大成拳之博大精深,故就自身所得对大成拳发力做一探讨,以供深爱此道者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施秋桂 《体育科学》2006,26(6):85-89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和考察等方法,研究武术发展现状;阐述尚未进入当代武术“主流”层面的武术功法,顺应武术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日益发展的脉络,以及武术功法的内容和分类、技术构成、练习目的、练习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的特征。研究认为,武术功法类似西方竞技项目,但又有着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竞技武术应借鉴其既与竞赛接轨,也沿着武术传统文化内涵的项目特色发展;群众性武术活动和学校武术课应采用其技术简洁、易学易记易练的内容结构。  相似文献   

20.
大成拳形意     
李康  李健 《武当》2003,(12):31-31
一、形与意 大成拳的锻炼包括了形、神、意、气、力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它不拘泥于一招一式的演习和套路的串联,而注重自身良能(先天)的发掘和运动能力(后天)的培养。 所以,每位大成拳演练者、探索者,都要切实注意体认练习的过程,不要只盯着结果。 形与意是这个过程中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