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首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改实验教材小学科学第3册第15课《沉浮的秘密》一课中有关浮力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是将橡皮泥块悬挂在手持圆桶测力计的下方,读取测力计的读数,面接触时、浸入水中1/4时、浸入水中1/2时、浸入水中3/4和完全浸入水中时的测力计读数,将其数值填入表1中。表1橡皮泥球的位置完全浸在空气中浸入水中1/4浸入水中1/2浸入水中3/4完全浸入水中测力计的读数浮力的大小图1然后把橡皮泥块沉入水中再读取测力计的读数,通过比较前后数值的变化,说明橡皮泥块受到了水的浮力。经过多次实验,我认为这个实验存在两点不足:①用手…  相似文献   

2.
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浮力》一节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通过归纳分析建立浮力的概念;接着通过三个探究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物体是否受浮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并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通过探究认识到影响浮力大小  相似文献   

3.
通常在物理实验课上使用测力计时 ,调零只需把指针对准零刻度就可以。但有的测力计由于使用时间过长 ,导致测量前虽然已经调零 ,但实际测量仍然产生很大的误差 ,影响了实验数据的整理。为了尽量减小测量误差 ,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在进行测力计调零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 把测力计竖直吊起并将指针调至零刻度处。2 在测力计上加挂一个钩码 ,观察指针读数是否和钩码本身相同。注意指针不能和刻度板发生摩擦 ,挂钩杆也不能和金属环发生摩擦。如果读数偏大 ,由F =kx可知劲度系数k偏小 ,此时先将钩码拿下 ,再将弹簧上的三角铁片向上旋转 ,以…  相似文献   

4.
首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改实验教材小学科学第3册第15课《沉浮的秘密》一课中有关浮力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是将橡皮泥块悬挂在手持圆桶测力计的下方,读取测力计的读数,  相似文献   

5.
浮力探究仪     
1特点和用途 (1)特点 ①本教具根据弹簧压缩的长度跟受到的压力成正比(胡克定律)的原理制成,它能十分直观地显示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三要素)。  相似文献   

6.
关于水的浮力和电流的几个实验陈广超(江苏省灌云县实验小学)一、关于浮力的两个实验实验器材浮力图简,吊桶,铁柱圆体,硬泡沫块,测力计,水槽。(一)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首先把方形硬泡沫块放到水槽底部,然后再往水槽中倒入大半槽水,这时观察泡沫块的上浮情...  相似文献   

7.
正弹簧测力计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在近两年的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多次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不少同行对使用过程中的调零问题产生了疑问。为此,笔者进行了多方考证,对弹簧测力计的调零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来看,弹簧测力计主要包括拉环、弹簧、挂钩、指针和刻度盘(如图1)。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施加拉力时,弹簧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要求1.水的压力;2.水的浮力;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条件;4.浮力的初步应用.重点是水的浮力与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条件的实验.二、仪器与实验方法的设计1.水的压力实验装置见图1,图2和图3.  相似文献   

9.
(1)发明点 直接从测力计上读出液体密度值,达到液体密度和力两测量的目的。(2)发明背景与原理 大部分教师在初中物理浮力知识的教学中,常要求学生设计一些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其中就有用弹簧测力计测液体密度的设计型实验,  相似文献   

10.
(1)实验器材 :长纸带 ;方木块A ;托盘B ;测力计C ;砝码若干。(2 )实验装置 :如图 1所示。图 1(3 )实验方法 :将木块用测力计拉住 ,测力计一端固定在桌面上 ,木块A的下面放一长直纸带 ,纸带通过轻绳连接在托盘上 ,轻绳绕过固定在桌边沿上的定滑轮。实验时只要纸带运动 ,不管是否是匀速运动 ,木块A很块就处于静止而达到平衡状态。木块A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前的滑动摩擦力f和测力计向后的的拉力F ,f =F ,因此从测力计可以直接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改变A上的砝码个数可以较精确的找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压力的正比关系。此外本实验还可…  相似文献   

11.
1 常规实验的困难在本实验中 ,通常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 ,把测力计的示数作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于支面上各处的粗糙程度不同 ,人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判断也不准 ,因此 ,很难使物体匀速前进 ,从而产生较大的实验误差。2 改进实验的方法方法一 :制作控制装置如图 1所示 ,将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物体上 ,正面向外 ,位于水平方向 ;再将一个微型电动机 (2 2 0伏、4瓦、45转 分 )通过木板固定在滑板的右端 ,在电动机的轴上系一根弹性不大的细线 ,细线的另一端系在测力计的挂钩上。接通电源 ,电动机转动 ,即可拉物体匀速前进 ,读出测力计的示数 ,作…  相似文献   

12.
一、仪器装置图及设计原理本装置如图1所示,利用通电线圈6一边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与弹簧8的拉力产生一对力矩平衡原理,将安培力进行放大,并将弹簧微小的直线伸长量通过圆轮(在力显示板2背面)转换为指针的角度变化量,将力再次加以放大显示在刻度板上。图1 1.底座 2.力显示板 3.角度显示板4.磁体 5.平衡指针 6.线圈 7.平衡板8.弹簧 9.形支架 10.开关 11.接线柱图2二、特点和用途1、特点:本教具具有结构明了,操作简便,灵活可变,现象明显,直观可靠,可见度大,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一器多用等特点。能很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具有较…  相似文献   

13.
《浮力》一章是初二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教学的重点有三点:一是浮力概念的引出;二是阿基米德定律的推导;三是物体浮沉条件的讨论.这一章教学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初二年级的学生实践经验不多,头脑中受日常生活中错误观点的影响较深.例如有人认为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也有认为浸入液体越深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等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浮力”教学必须要紧密结合浮力实验(以演示实验为主,也包括学生实验),使学生能亲眼看到,亲手摸到生动的实验效果,这样才能克服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点,初步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数显测力计     
1教具装置图(见图1) 2仪器的特点及用途 (1)特点 本教具是一个高精度、微小量程的数显测力计。由LED数码管显示读数,读数清晰、直观。可在运动状态下精确测定拉力。  相似文献   

15.
使用欧姆表时,为什么要尽可能在中央刻度附近读数呢?多数老师是这样解释的:由于欧姆表刻度不均匀,读数时必然会存在误差。当指针在右边时,尽管在表盘上读数较为准确,但乘上大倍率时,误差就会很大;当指针在左边时,由于刻度线太密,数值跳跃很大,无法准确读出电阻值的大小;而中央部分的刻度相对均匀一些,读数也较为准确。因此,测量电阻时,应尽量调整档位使指针在中央刻度附近。  相似文献   

16.
1教具装置图(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本教具通过对比,能直观地演示出物体所受浮力与它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使用遥控器可以控制实验面板平稳地升降,使实验操作简单、易行,效果稳定、可靠。(2)用途本教具可用于演示:①物体一部分浸入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②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是一门科学启蒙教育课,要教好这门课程,作为自然教师,就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特别是要具备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生理卫生、能源、矿产、信息等方面的专门基本知识。同时自然课本中的实验很多,如第四册的分组实验多达11个,第五册中的演示实验也有11个。要教好自然课,教师必须做好实验,尽量多做一些实验,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举实例看一看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吧。 一、在教自然第三册水的浮力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分组实验来研究物体的浮沉问题。在实验之前,先问学生:你们知道哪些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学生一般能答出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如轮船、木船、树叶、鸭子等)受到了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怎样?学生答:竖直向上。再问:沉入水底  相似文献   

18.
1教具装置图(如图1) 图1a、1b分别是灵敏测力计的外观照片和结构装配图。待测力经过轮轴的增力作用使弹簧形变,带动指针在刻度盘上大幅度地指示出弹簧的形变,从而达到检测微力的目的。由于待测力沿轮的切线方向,不同方向的待测力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给检测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19.
一、仪器结构超重失重演示器的主要结构,如图所示.升降箱1由弹簧测力刻度盘2(测力计装在刻度盘背面)、测力计的示重指针3(黄色)、针上固定的小立杆4、超重指针5(红色)、失重指针6(蓝色)、托盘7、物体8(可调法码)等组成.升降箱可沿滑轨11上下运动,由传动索14跨过两定滑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实验《多用电表的使用》中,学生用多用电表表盘上的交流电压0~2.5V的刻度线不均匀(见图1)。在使用时学生常会产生一些困惑:测交流电压大于2.5伏的刻度线是均匀的,而0~2.5V的刻度线不均匀?能不能用250V的刻度线上的读数除100得2.5V以下交流电压值?直流电压的测量怎么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材上没有相关的论述,许多教师对多用电表的内部电路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