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低碳生活教育是低碳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现代高校德育的主要内容和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低碳生活教育是以培养低碳价值观、形成生态品德、树立正确自然观为目标,以传播低碳理念、普及低碳知识、养成低碳行为为内容,培养群体和个体低碳生活的自主性与自觉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其特征具有高实践性、高指向性、高系统性和高自律性,其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教育、行为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2.
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危机,不如说是文化和文明的危机。人类只有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强调生态和人文价值取向,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才能解决自身困境。然而,人类社会能不能突破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教育是基础,"生态人才"是关键。通过低碳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和低碳绿色环保实践等"组合拳"策略,把高校建设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社区和社会模范,为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培养输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能的"升级版人才"是我们的新责任与新使命。  相似文献   

3.
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其说是生态危机,不如说是文化和文明的危机。人类只有扭转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向,强调生态和人文价值取向,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才能解决自身困境。然而,人类社会能不能突破生态危机,走向生态文明,教育是基础,“生态人才”是关键。通过低碳绿色生态文明教育和低碳绿色环保实践等“组合拳”策略,把高校建设成“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先导社区和社会模范,为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培养输送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技能的“升级版人才”是我们的新责任与新使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雾霾频频来袭,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全社会都在密切关注和期待国家尽快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改善生态环境,尽早防治环境污染和加强生态修复,建设可持续发展模式。然而,当前环保和低碳的生活理念还处于启蒙和逐步深化阶段,从企业到居民的低碳环保意识都亟待加强,一些处于低碳教育前线的政府机构、NGO、企业机构等进行的低碳活动仍较为单一分散,未能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推行低碳生活。基于现状,文章探讨构建一种有效的低碳公益推广模式,整合线上线下各种资源,致力于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且易于推广的低碳公益事业平台。  相似文献   

5.
低碳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低碳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低碳理念,让学生养成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教育的内容包括节约环保观和生态生活观等.应从思想上重视低碳教育,从课堂教育等方面全面落实低碳教育.  相似文献   

6.
低碳高职教育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集约化和高效能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高职教育。在高职院校建立低碳高职教育,通过生态位、伙伴关系和集约型理念来践行低碳技术,将低碳高职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日常发展之中,既是推进资源重组和充分利用,加快高职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也是高职院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低碳教育起步阶段,高职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业将低碳发展模式引入专业教育。在阐述专业教育低碳发展模式内涵及其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从低碳教育途径、低碳实践策略及低碳研究三个角度解析了高职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专业正在试行的低碳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低碳文化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低碳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但当前我国低碳城市评价体系中文化指向性不够明确,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过于笼统,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导向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不过,我国天津、杭州和保定等十大低碳城市在低碳文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系列成绩,政府方面开始探索制定与低碳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把低碳理念融入机关以及社区文化建设中;学校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低碳教育;企业方面开始对员工进行环境知识培训等。这些城市低碳文化建设也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低碳环境教育立法滞后,低碳执法力量过弱,低碳文化发展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等等。针对低碳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完善低碳文化保障体系建设,以学校为中心强化低碳环境教育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中心强化企业低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低碳文化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低碳城市建设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但当前我国低碳城市评价体系中文化指向性不够明确,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过于笼统,对低碳城市建设的导向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不过,我国天津、杭州和保定等十大低碳城市在低碳文化建设方面已取得了系列成绩,政府方面开始探索制定与低碳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把低碳理念融入机关以及社区文化建设中;学校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低碳教育;企业方面开始对员工进行环境知识培训等。这些城市低碳文化建设也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低碳环境教育立法滞后,低碳执法力量过弱,低碳文化发展的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等等。针对低碳城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完善低碳文化保障体系建设,以学校为中心强化低碳环境教育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中心强化企业低碳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树立低碳意识和倡导低碳消费密不可分,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应当在低碳型政府的示范效应下,强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低碳觉醒,建立和健全低碳消费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在观念上实现民众由高碳消费向低碳消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推进,低碳经济、低碳技术、碳汇机制、低碳消费方式正日益影响和诱导着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旅游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具有响应低碳经济模式、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倡导低碳消费方式的先天优势。文章初步探讨了发展低碳旅游的理论基础,分析了低碳旅游主要行为主体及其低碳旅游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碳旅游发展模式,认为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三方互动,共同践行低碳行为是实现低碳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实施低碳发展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青岛是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担负着低碳发展与创新的重要任务。要实现低碳城市创新,达到试点效果,起到示范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本土优势,利用在工业、建筑、交通、能源、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和技术积累,探索一条具有青岛特色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事实上,低碳经济不仅是对现有能源消费模式、经济发展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而且内含生态文明和伦理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4.
土著知识旅游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著知识(indingenous knowledge,IK)是人类社会中当地居民在适应、保护、改造、利用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历史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系列技术及经验;是人类社会文明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挖掘和利用土著知识发展特色突显的区域性本土化旅游,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充分利用土著知识旅游的知识性、神秘性、参与体验性、乡土性等独特特征,构建特色生态化旅游产品并创新业态、建设土著性特色旅游设施和发展低碳旅游、植入深度体验要素体现旅游本土化发展、提升对土著知识价值利用并避免旅游发展的"空心化";充分认识其旅游价值体系,重视土著知识多样化保护,活化为社区资产等是发展的其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低碳并购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出现的新型并购模式,其效率评价问题颇受学术界关注。通过主成分模型研究当前低碳并购的经济效率改善状况,实证发现:总体上低碳并购绩效短期内有所改善,但长期绩效甚微,低碳并购的经济效率不高。低碳并购推广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及高碳危机,我国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而要实现该目标,首先需要提高民众的低碳意识,培育新型的低碳生存价值观。研究生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理念的传播者,肩负着构筑低碳社会的重任,是实现低碳社会的中流砥柱,其低碳生存价值观的培育就显得极其重要。追溯低碳生存价值观的传统文化基础,培育研究生低碳生存价值观的必要性,帮助研究生形成低碳生存价值观,对构筑生态文明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低碳旅游是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为获得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海岛度假旅游低碳化不仅符合时代需要,还是海岛生态内生性需要。本文以舟山群岛为例,构建了低碳海岛旅游度假区评价体系,对舟山群岛建设低碳海岛度假区提出了建议,也为其他海岛旅游度假区开展低碳行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企业实施低碳并购的真正动因。通过深入分析并购的各种动因及其缺陷,结合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首次提出低碳并购概念并剖析其动因:寻求低碳能源资源、获取低碳技术、培育低碳产业及开发森林碳汇渠道,追求低碳技术整合与生态协同效应发挥是其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自然和人文生态问题,制约了河南省文化旅游的发展。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河南省文化旅游发展,要坚持在文化旅游开发中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深化对文化旅游资源生态价值的认知和保护,积极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建设专业的生态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任务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收到良好成效就要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着力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