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原字意义很丰富,大部分情况下,用法不会混乱,也不会产生歧义。但当原与表示职务的词搭配时,用法就显得不确定了,意义也就有了差别。我们不妨先看以下的两组句  相似文献   

2.
潮州话的“(不会)”,用法及意义相当复杂,我们将它分成自主动词前、非自主动词前及形容词前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1 自主动词前的“(不会)” 自主动词前的“(不会)”,情况最为复杂,因为它仅跟自主动词有语义上的联系,而且跟主体和自主动词后的补语也有联系,甚至跟句子以外的说话者也有联系。请看下面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There be结构与have(has)都可表示“有”,两者用法容易混淆。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不会出错。  相似文献   

4.
缙云话的“儿”字,在读音、意义、用法三个方面,跟普通话相比都有许多不同。在缙云话里,“儿”这个字有两种读音。随着读音的差别,它的意义和用法也就分为两类。当“儿”字读作“ni”时,它能单用,独立成词。读这个音的,一个主要意义是“子”或“男孩子”。在普通话里,“儿”自然不读“ni”,也不独立成词。除了“儿女”、“儿孙”、“一儿一女”等的对举格式之外,单用时就得写成“儿子”。由这个意义组成的词语,在缙云话的词汇中有不少。比如:  相似文献   

5.
“爰”是比较古的一个虚词,在春秋战国以后的书籍中就很少用到了,因而其意义和用法也很难被人理解。直到清代,王引之才对虚词“爰”的意义和用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并撰其义于《经传释词》之中。文章就《经传释词》卷二“爰”的释义进行了分析和阐释,指出了王引之在释虚词方面的三点不足。即义项当分而未分、误把实义当虚义和单字为训易歧义。  相似文献   

6.
impossible和urdikely是两个意义相近的形容词,前意为“不可能的”,后意为“不大可能的,多半不会的”。它们在用法上有些不同,区别如下:  相似文献   

7.
1.引言 1.1 “只有”是通用词,共同语和四川方言都常用。四川话“只有”的用法、含义,与共同语比较,有同有异。书面上的用法彼此相当一致,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没有什么不同;在四川话口语里,“只有”有其独特的用法和含义。“只有+这样(那样)+X+(了)”的句法形式就特别具有代表性,显示出明显的方言特色。本文着重描写的就是这一句法结构形式,通过对它的描写揭示“只有”在四川方言里的独特用法。  相似文献   

8.
李秀林 《集宁师专学报》2006,28(3):16-16,37
“狗”一词在普通话中是一个名词,有其实际的意义和用法,而在陕北、内蒙古中西部、晋北一带的部分方言中,除了具有普通话中的意义用法之外,还有其特殊的意义用法。本文就从“狗”一词的共同语用法谈起,进而谈到部分方言区的特殊用法,以见方言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高考试卷中都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题目,而从答题的情况来看,都不够理想,其原因是文言虚词因依附的句子的变化,意义和用法也发生变化,考生就感到难以把握。其实判别文言虚词的用法也不是没有办法,下面的几种方法,就可以快速地辨别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0.
先秦古籍的注疏在遇有“奚”字吋,常常注以“何也”。近来有些语法虚词专著,如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奚,何也。”这种说法,作为对“奚”字词汇意义的诠释,自然无可非议;但如果意味着“奚”与“何”的用法完全相等,就不对了。至于象刘复的《中国文法讲话》说:“‘奚’…用法大致与‘何’字相同。”就更显得不妥。事实上,“奚”与“何”既有某些相同点,又存在很多差别。对于这些差别,不同的语法书也有不同的说法。为了系统了解古代汉语疑问代词“奚”及其与“何”用法的异同,笔者对先秦主要典籍进行了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1.
张永才 《高中生》2009,(4):43-44
判断词性法 很多文言虚词“身兼两类词性”.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考生在解题时.只要能确定虚词的词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2.
文言虚词数量虽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据统计从1995~2003 年八年的高考文言虚词考查中,对“以”的考查就出现过六次,所以准确地区分文言虚词“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的“一”有数词、名词和形容词等实词用法 ,还有副词、连词等虚词用法。由于“一”的多义性 ,“一……就……”可以表示承接、条件和假设等关系 ,这些关系又与“时态”密切相关。“一”的各类用法所表示的意义由其基本义“最小的正整数”引申而来  相似文献   

14.
“每月交际一两百万算什么,公司一年上缴税款200多亿。不会花钱。就不会赚钱”,这是陈同海的一句“名言”。据悉,中石化原总经理、原董事长陈同海在集团内挥霍是出了名的,平均算下来,他每日挥霍的钱超过4万元。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副词“就”使用频率较高,意义很多,用法也比较复杂。但我们认为,现代汉语副词“就”有两个基本的意义:一是表“随即”;一是表“确定”。而其它众多义项都是与此有联系的。从共时的角度看,我们认为,一般所讲的副词“就”,实际上应看作是两个副词(这里把它们叫作“就”_1和“就”_2)。  相似文献   

16.
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秀才坐渡船过河,船刚离开河岸,秀才看到船上的竹篙,就问摆渡的船工:“你会吹笛吗?”“我哪会吹笛呢,只会摆弄撑船的竹篙。”船工笑嘻嘻地说。“连笛都不会吹,你这生命的意义也就失去了百分之十。”秀才以一种戏谑的口吻说道。船工只顾撑船,默不作声。秀才看到船上的缆绳,又煞有其事地问船工:“你会抚琴吗?”“我也不会抚琴,只会鼓捣船上的缆绳。”船工仍然笑眯眯地说。“连琴也不会抚,你这生命的意义也就失去了百分之二十。”秀才以一种轻蔑的口气说道。船工全力摆渡,低头不语。秀才看到不远处的苇丛间惊飞的野鸭…  相似文献   

17.
在俄语中,经常会遇到或这两个词与动词连用的情况,这时的与已失去其本身动词的原有意义。现就和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加以分析。 一、的用法和意义 是动词的过去时中性形式,译作“有时”“往往”“常有”“有过”,既可以作语气词,  相似文献   

18.
闫旭 《华章》2012,(26)
许昌方言中的副词“老”的意义和用法很丰富,不仅有程度的高低区别,而且有主观色彩,强调语气在里面.本文就许昌方言中副词“老”的用法做全面的考察,并试图揭示这众多用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先民赋予了“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一”可以组成很多成语,从成语中可以看出“一”字的丰富含义和用法,同时“一”的意义有所不同,读音也不完全一样,而“一”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用法.因为“一”的词义丰富多变,用法灵活,我们只有全面掌握它,才能准确理解“一”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才能把握“一”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语法,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它的发展变化是缓慢的;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不过不象语音那样有规律,也不象词汇那样活跃罢了。如果不了解成语中保留的古汉语语法遗迹(或称为特征),就不会理解和掌握某些成语的结构特点以及由这种结构产生的某种修辞效果。例如,在一篇通讯中就用了“翻天覆地”这个成语: 短短三年时间,小王庄就发生了解放三十年来所没有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的“光棍屯”变成了今日的幸福村。 如果只了解到这个成语是形容变化的巨大而彻底,却不了解其结构方式的特点,就很难体会到那种极其形象的修辞效果;如果能了解其结构上的特点,就会对其夸张兼比喻的修辞效果有更深刻的理解。在古代汉语中,“翻”和“覆”都是不及物动词。这种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天”和“地”),就成了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天翻,使地覆”。不言而喻,这个“光棍屯”的变化再巨大、再彻底,也不会使老天翻过来、使大地倾覆过去。显然,这是一种夸张,也兼表比喻的意义。成语,在现代汉语中,是作为一种固定词组出现的,它具有单个词所不能比拟的效用,恐怕就是这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