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纠错:"化妆"应改为"化装"。分析:"装"有"穿着的衣物""穿戴打扮""改变原貌""假作""安放"等义项。常用的词组有:"服装""上装""化装""装相""装载"等。"妆"有"修饰、打扮""打扮用的物品""女子出嫁配送的衣物""打扮的式样"等义项。常用的词组有:"化妆""妆饰""上妆""嫁妆""时妆"等。"化装"指改变装束、容貌,假扮,通常是整体做修饰、改变;而  相似文献   

2.
纠错:"努励"应改为"努力"。"力"有"力量、能力""体力""尽力、努力"等义项。常用词组有"人力""四肢无力""力争上游"等。"励"有"劝勉""振奋、振作"等义项。常用词组有"鼓励""勉励""奖励""励精图治""励志"等。"努力"指把力量尽量使出来,不能把"力"写成"励"。  相似文献   

3.
彤彤 《小学生》2013,(1):19
纠错:"盛凉"应改为"乘凉"。"乘"的常用义项有"使用交通工具"(乘船、乘火车);利用(乘便、乘机);乘法计算(乘法、乘方)等。"乘凉":热天在凉快透风的地方休息,这是"利用"这一义项的衍伸应用。"盛"是多音字,读"sheng"的时候,义项有"兴盛""繁荣""强烈""盛大""丰富""深厚"等;读"cheng"的时候,义项只有"把东西放在容器里"  相似文献   

4.
日语中有不少形式名词,如"こと""もの""の"等,是日语中特有的一个成分。在日语中,形式名词也称不完全名词或形式体言,是相对实质名词而言的,日语中常见的形式名词主要有有"こと""もの""の""ところ""わけ""はず""ため""とおり"等。形式名词在句中主要是起语法作用,没有或很少有独立的词汇意义。因此,在日译汉中,如何对形式名词作出恰当的处理,是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侧重从形式名词的特点出发,以"こと""もの""の"为中心,针对日译汉过程中遇到的形式名词,通过实例来详细分析形式名词翻译的基本技巧。  相似文献   

5.
一些教师对课改理念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使得不少课堂的教学染上了一些流行的"病症",具体有:"假性主体症""假性探究症""假性对话症""假性合作症""假性生成症""假性实践症""假性幸福症""假性成长症"。剖析这些"病症",有助于校准新课改教育思想之"弦",把"杂音"或"跑调"消除或校正。  相似文献   

6.
汉语助词"了"和日语助动词"た"在表示"过去""完成"的用法上有相同之处,但不完全一致。两者在时态标记方面差异明显:在表示过去的动作行为时,汉语没有宾语内容或动词前一般用"没有""不"等,而不用"了";在表示前后两个动作相继发生时,汉语可用"了",日语中则不用助动词"た"。  相似文献   

7.
少逸 《家教世界》2010,(11):48-48
"家""舍"这两个词用在称呼中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谦称。"家"作谦称,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如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家严""家君""家尊",对人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母""家慈",对人称自己的哥哥为"家兄"。这里说明一下,对人称自己的父母为"家严"和"家慈"取的是"严父慈母"这一意思。"舍"作谦称时,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  相似文献   

8.
人们常常感慨说"人心不古",甚至家具器物,也是窳薄大不如昔。殊不知几千年前古人已是如此感慨。《淮南子·泛论训》有曰:"古者人醇,工庞,商朴,女重。""醇""庞""朴""重"这四个字意义的共同点是"大"。"庞大""重大"显而易见,可以不论。"醇"训为"厚"。《文选·嵇康〈琴赋〉》:"旨酒清醇。"李善注:"醇,厚也。"上接《淮南子·泛论训》例,高诱有注曰:"醇厚不虚华也。""厚"和"重"都意味着多和大。《战国策·秦策一》:"大王又并军而致与战,非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地域文化研究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巴蜀""齐鲁""燕赵""吴越""荆楚""岭南""关中"等代表各自地域的文化符号相继应运而生。关于东北这一地域的文化命名虽然有过讨论,但始终没有达成统一,如"关东文化""东北文化""白山黑水文化""辽海文化""辽东文化"等。尤其是"辽海"文化中"辽海"一词究竟起源于何时,尚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经考证"辽海"一词的渊源并非是学术界已成定论的源于《魏书》的观点,而是源于《后汉书》或《三国志注》二书。此外,在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内有金代明昌年间宋人张绍所撰写的碑文中发现了"辽海"的字样,这是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中的"再""又""复""还"用法已经相当成熟,既有对先秦汉语的继承,又有很多的新发展。新发展或与现代汉语相同,或为现代汉语用法之肇端。四者都关涉两个动作,"再""复""还"关涉的两个动作主体相同,第二个动作为过去或将来时态,"又"关涉的两个动作主体可同可异,第二个动作为过去或现在时态。四者所关涉的两个动作间的关系分为相同、相反、顺承三种。  相似文献   

11.
"没头脑""不高兴""没长眼"这三兄弟,住在一间破烂的草房里。他们渴望着能有发财的机会,过上好日子。一天,国王发出号令:"如果谁找到一块绿宝石,就可以得到无数的金银财宝。""没头脑""不高兴""没长眼"听了,感觉生活有了盼头,便忙碌地寻找着。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们的汉语中,为表示十、百、千、万等或常用量词后的零数,人们常简练地用个"余"字。如:"十余个人""四百余斤"等等。为表达同一个意思,在口语中又常用"多""以上"等词来代替"余"字。英语中具体功能与汉语"余"字形成对应关系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试看:1.译为…morethan…(或no lessthan··),…or more…,…or over…这三个短语口、笔语中都常用,no less  相似文献   

13.
正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书坛上下有两个词儿,最为流行也最为深入人心,就是"线条"以及线条的"质量"。由于流行和深入人心,所以很多人也就习惯了,评点作品时会不假思索地冲口而出:"线条"如何,而线条的"质量"又如何如何。翻翻前人的书,大多不说这两个词,而是说"点画"和"韵味",或"神采""意蕴""境界"什么的。这个变化中有什么玄机或区别呢?似乎很少有人较真,偶尔见到有文章说起其中要害,却又极少见到书  相似文献   

14.
正"985工程""211工程"简称"985""211"@李爱民(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目前"985""211"面临的问题与争议,实际上是"身份文化"在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一种折射。"重点建设""非重点建设"等不同的"身份标签",意味着一所高校资源配置和享有权利的多寡。在经济尚不发达、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不足时,国家因战略发展需要,集中力量办一批重点大学,增强高等教育竞争力,很有必要。但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  相似文献   

15.
<正>不少教师习惯于对孩子说"应该这样""不能这样""必须这样",而很少说"可以这样""你能这样""你想怎样",让学生在有方向的自为中自生、自能和自长。虽然,我们积极主张孩子的自主发展,做中发展,但家长和教师却常常"自己出手"。"给我这样""我说这样"已经成为孩子教育管理的常态。"胆小""被动""手拙""懒动""怕苦""乏趣""能弱"等,已经  相似文献   

16.
"滑稽",现通指言语、动作或情状令人发笑。汉代司马迁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就指出:"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然而,"滑稽"一词的词义在历史中是怎样演变的?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旨在追寻"滑稽"一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理清词义演变脉络。得出以下结论:"滑稽"本义为流酒器,后逐渐有引申义"能言善道,辩才无疑""语言行为另类"等。"滑稽"一词经历了"器物滑稽""人物滑稽"和"调侃滑稽"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VIP(Very Important Person),直译为"重要人物"要员""非常重要的人",其他称呼还有"贵宾""贵客""重要人士""高级用户""高级会员"等,是一个组织、派对、社团、国家等对访客的一种分类。此外,VIP也是其他十多种含义的简称,如虚拟IP地址、可变信息处理等。VIP的用语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来源有几种说法:1.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运输部队用飞机运载许多重要人物前往中东时,基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鲜事物总是要有区别于旧有事物或别的相似事物的特质才可证明自己的真实存在。"小清新"与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小资""文青""愤青""重口味"等群体之间具有前后承接的关系,由价值判断看又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笔者从词源的角度定义了"小清新"的概念,并分析了"小清新"与愤青、小资、犬儒等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9.
刘大櫆说:"不得其神而徒得其法,则死法而已。要在自家于读时微会之。"(《论文偶记》)即读书时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不能只关注形式和方法。凡文必有一段或数段为全篇精神所凝聚处,有一词或一句为全篇精神的发源处,故,我们可引导学生从"课题""关键词""重点句"等"文眼"入手,统领文本、研读文本、回扣文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教学面面观走进今天的语文课堂,这样一些现象不禁让人"心有千千结"——第一,"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经久不"衰"。教师依旧滔滔不绝,将知识点逐一"灌"给学生,或是一问一答,兴致勃勃。也有一读到底的,课堂里书声琅琅,但到底读出了多少理解,读出了多少内涵,从未思考过。第二,"自主""合作"频频亮相。学生行走在课堂学习与发展的"探究"主干道上,"自主"有了地位,"合作"有了市场,但总感觉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在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