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子 《世界文化》2007,(3):43-45
数据,魔戒般的幽灵 越来越大的电脑空间里,储存着主人的生命灵魂,它以数据的形态被珍藏在戒备森严的重重保护之下,但并非牢不可破,固若金汤,特别是在意外发生的时候——病毒侵入,误操作,摔了,碰了,死机了,不可抗拒的雷击、水灾、火灾,等等,瞬间,数据全部丢失。摧毁性的破坏,后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
略论“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实厚重,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今仍有坚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焕发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可以预期,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腾飞,国力增强,中华文化在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取长补短,融汇贯通,必将重振雄风,再创辉煌,并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应有贡献。这里仅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文明的关系谈点看法,阐述其对环境保护、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作用。 带着20世纪的…  相似文献   

3.
北京城北有庙堂之高,宫里的故事高深莫测。四方城内是旗人的地方,东富西贵,那全跟江湖无关。北京的南城很江湖,出了前门楼子,大栅栏一带商铺林立,游人如织,一派蒸腾;再往南,就到了天桥,又是一番景色,街头艺人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行,艺人的吆喝声,看客的叫好声。  相似文献   

4.
柯玲  石成 《滇中文化》2000,(1):49-49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品质,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汉代班固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说的是积少成多,功到自然成的普遍规律,更指人做事要有恒心。滴水穿石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之所以成为人们常提示自己,启发他人的名言,是因为它具有极生动和广泛意义的象征性,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带规律性的行为归宿。  相似文献   

5.
陈益民 《寻根》2012,(1):45-47
握手,是现代社会社交场合的基本礼节,初次见面要握手,久别重逢要握手,分别之际要握手。通过握手,增进人与人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当然,既是礼节,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流于客套,甚至透着某种虚情假意。而在中国古代,握手还有更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故乡的人 故乡的人越来越少了,故乡越来越空了。晚秋的故乡还是暖洋洋的风景,可到了这严冬的季节,秃树兀立,村舍低伏,故乡,便显出了它的另一番风情,一种凄零、凋敝的气象。一地白霜,一路乱草,狗儿不在村巷里徜徉,猫儿也躲在母亲的被窝里念着经香睡,鸡呢,把一条腿藏进肚里,孤立在棚架上翻着眼皮,而麻雀则赖在枣树的枝头,缩着头打盹,像一团萧瑟的树叶。  相似文献   

7.
史蒂夫是个12岁的小男孩,正在读小学七年级。但是,由于他的父母都是酒鬼,所以,他眼看着就要永远辍学了。值得注意的是,他有阅读技能,阅读非常棒,但是,尽管如此,他考试却总不及格。从一年级开始,虽然他总是考不及格,但是他却不曾留过级.而是照常地升级。史蒂夫个子很高,块头很大,比起其他12岁的男孩子,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少年,但是,他却一直不被人们关注,直到那天怀特小姐来到他们班上。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深入,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艺活动蓬勃兴起,艺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农村艺演出相当活跃,仅澄江这个只育十四万人口的小县来说,农村艺队就达80余支。这一大批艺队,虽然说有的演出水平不高,但她们在当地农村很受群众欢迎,特别是中老年群众尤为喜爱,这些农村艺队的兴起,对于占领农村思想化阵地,丰富群众精神化生活,  相似文献   

9.
中国绘画史上,流派林立,名家辈出。明代中期,苏州的吴门画派异军突起,成为又一轮画坛盟主。创始人沈周,代表者文征明、唐寅、仇英,人称“明四家”,亦称“吴门四杰”。其淡泊仕途,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自乐。尤其绘画,“明四家”师传统,师造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中国画坛地位重要,对后世影响重大,其作品于国内海外艺术市场异常抢手,价格动辄即破千万,仅仇英《赤壁图》在2007年的嘉德拍卖会上,即以7950万的天价创下中国古字画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0.
春暖的日子里,想到了犁。那些古旧的村庄,在那些古旧的日子里,家家户户是都有犁的,一张,两张,甚至更多。不知为什么,乡下人总是用“张”作单位,来计算犁的多少,那个拉长了弓的“张”字,让人想到了膨胀的力量,似乎这样的称谓,注定了犁的生命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藏戏     
藏戏,是一种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文学(故事)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它通过唱、舞和道白,表现一定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西藏及四川、青海、云南广大藏族地区的人民都普遍喜爱观看藏戏。其特点是不用帷幕,不要舞台,即席演出,有的头戴面具,边歌边舞,曲调高亢,唱腔多变,动作舒展,伴奏者不时齐唱帮腔,气氛十分热烈。相传在十五世纪初,噶举教派僧人汤东杰布立志在西藏各条江河上建造桥梁,他煞费苦心,募集造桥经费,虽经三年多努力,尚未成功。后来,他发现虔诚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聪明,能歌善舞的七姐妹,便召来组成戏班子,以佛教故事…  相似文献   

12.
1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略小于欧洲总面积。中国的地势呈阶梯排列,以青藏高原为最高点,自西向东,级级下降,向海洋延伸。中国的海岸线总长度3.2万公里,在辽阔的中国海域上分布着5,400个岛屿,其中最大的是台湾岛,其次是海南岛,这两个岛各为中国的一个省。2中国的河流除西南部有几条向南流以外,多数是由西向东流入太平洋。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流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逊河,居第三位。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  相似文献   

13.
吕伟超 《寻根》2009,(4):72-77
浙江,所谓东南形胜,风雅钱塘,大抵指的是下游一带,那如昆曲般的绮丽华美,直可从《武林旧事》、《陶庵梦忆》一类的笔记中慢慢找寻;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中游地区,则像是性灵的诗词,最宜在杂花生树的暮春三月浅斟低唱;唯有上游一带,因地处偏远,支流纵横,山川复杂,犹如众多飘逸的传奇,细说不尽。单说婺江上游,有一武阳川,夹岸多山,不高不低,众山间有一小平原,说是平原,其实也不过是稍为平整的丘陵而已,稻米、茶叶、桑蚕、金针、苎麻、灰鹅,  相似文献   

14.
冯立 《华夏文化》2002,(2):55-57
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爱国诗人,烁今震古的书法艺术大师于右任先生,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社会大变革时期,从封建帝制的被推翻,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他都勇敢地站在民族斗争、阶级斗争的大风浪之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祖国的社会进步,付出了毕生精力。特别是自从同盟会完成辛亥革命后,在国共合作期间,他呼吁:“在此革命期间,应断然合为一家”,“合则两益,离则两损”。这种思想直到抗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他都明确予以支持.实在令人钦佩。在书法的革  相似文献   

15.
北京,位于国贸商圈的嘉里中心终日人流穿梭,在这个快节奏的商区里,有一家书店悠然盛开。踏进近300平方米的字里行间书店,音乐舒缓,咖啡飘香,原木色的书架错落有致。窝在舒适的沙发里,有人捧书细读,有人敲打着键盘,还有几位姑娘坐在角落里,低声交谈。 随着近年来网上书店迅速崛起,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备受挤压。然而,自2010年第一家字里行间书店开业,短短几年内,住全国已开了15家连锁店;  相似文献   

16.
重述范仲淹     
重述范仲淹牟丕志近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中有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反复品味这句传世名言,感慨良多。翻开史籍,关于范仲淹的记述很多,从中不难看出,范仲淹的言行是一致的,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座右铭,并在社会上积...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创始人,生活于春秋末期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据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自幼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立志报国。“及长,尝为委氏吏”,负责管理仓库;“尝为司职吏”,帮别人管理牧场。其后“为中都宰”,主持一县政务,时仅“一年”,便政绩卓著,成为“四方皆则之”的榜样。正因为这样,他便由“中都宰”升为主管建筑工程的“司空”,后又再升为掌管刑罚的“大司寇”,直至“年五十六,由大司寇摄行相事”,即同时代理宰相职务。而且,孔子“与闻国政三月”,便在国家与社会管理的许多方面做出显…  相似文献   

18.
皇帝的陵号     
李文君 《寻根》2010,(4):85-90
上古帝王的坟墓,地面上一般没有标识物,不封不树,所以叫墓。坟者,聚土使高也。春秋以后,开始出现封土墓,这就是坟。帝王的坟墓,因封土高大,遂改称为“丘”,如吴王阖闾墓称“虎丘”,楚昭王墓称“昭丘”,赵武灵王的墓称“灵丘”。自战国开始,又有把帝王坟墓称为陵的说法。陵,本意是指高大突兀的山丘,成语有“陵谷之变”,即用此意。后来因帝王坟墓的封土越堆越高,望之如山,因此,陵成了有高大坟冢的帝王墓葬的专称。  相似文献   

19.
春游万花溪     
四月十日,天朗气清,融融春光,我应几个学生的邀约,便欣然前往万花溪。 出祥城往西,跨过公路,翻过卧龙岗,便是溪沟,也就是万花溪的入口处,涉过一畦秧田之后,便进入两崖对峙的一隙地峡之中,即便那五彩斑斓的色彩团团围裹;头上是一线白云飘过的蔚蓝天幕.  相似文献   

20.
金岱 《东方文化》2000,(3):85-92
20世纪的科学技术,瞬息万变,日新月异,闹得整个人类真个是目不暇接,口味大增,欲壑难填,求新求变之心一发而不可收拾。这本来不是坏事,尤其对于人类的物质生活来说不是坏事,可心境是会影响一切的,将这种求新的难填欲壑,求变的焦渴心境影响到一切上去,事情就会有一些不妙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