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是……的”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一结构中“的”的词性、句法及语义特点,一直是语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分析考察了“是……的”句的句法、语义特征,指出了当代汉语口语中,“的”移到宾语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运用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对“关养牲畜之所”义语义场中的上位词“牢”、“栏”、“圈”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布格局,基本上是以长江为界,江北多用“圈”,江南多用“栏”,“牢”则留存在闽方言中。共时分布基本反映了这三个词的历史层次,“牢”反映了上古的词汇现象,“栏”、“圈”反映了中古和近代的词汇现象。  相似文献   

3.
否定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重要句式 ,长期以来我国语法界对否定句的分类研究一直是以句子的语气也即陈述、疑问、祈使、感叹这四类句型为标准入手的 ,这种分类方法难以全面揭示出否定句的语义及语用属性。本文从一个新角度—语词角度及语句形式等方面入手对汉语的否定句进行分析归类 ,就“不”类否定句、“别”类否定句、“没”类否定句、借助某些词语来构成否定句、借助某些句式构成否定句这五个方面对否定句的分类进行了新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介绍《中国古代文化语词类谭》一书在体例、研究方法、选词上的特色,指出该书的创新在于从文化生态角度考察古代语词,进而去考察古代语词包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汉语语词在形、音、义各个层面都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在稽考时,应注重采用音、形、义“通合观之”的方法,对古汉语语词系统进行多角度、立体的考察,来全方位认识蕴藏在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英语作为世界语言中最男性化的语言之一,偏袒男性,贬低女性是其性别语词的主要特点。文章从认知视角去考察英语性别歧视语词,从文化认知范式、语词结构、语词搭配问的语义关系上探索其语义理据,以便我们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语词在先秦专书文本中的存在位置和依凭方式是语义在具体语境下的直观折射,是揭示语词内在蕴涵和判断语义相互关系的最根本的有效方式,对古代共时词汇类聚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对共时词汇类聚在专书中依存方式的研究多以同义词为主,本文拟以上古反义词为重点,以先秦经典《商君书》为对象,对《商君书》文本中出现的单音节反义关系实词的依存方式从反义连用、一般对举、四字对举、交叉反义、颠倒反义及“而不”式六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V以”类形式动词是语法学界尚缺乏系统研究的一类动词,文章通过选择研究对象的语义、句法及语用功能进行了多角度考察。语义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的语义特征及深层语义结构特征;甸法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在句式结构、加宾语及带体貌助词等方面的共性,同时揭示了它们在搭配能力和搭配范围方面的区别;语用功能方面,探讨了“V以”类词具有标记焦点、变陈述为指称、填补谓语的缺失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名词“拐”从本义到“拐杖”义、“跛行,瘸”义的语义演变,考察了这两个语义场中“拐”与其他成员的替换消长情况两种语义演变分别涉及泛化、隐喻、转喻等机制,“拐杖”义语义场的演变体现了汉语复音化的趋势,“跛行,瘸”义语义场成员的差异体现了典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义悖论”是一个困扰着人类理性的千古之谜,迄今尚无定论。通过对语言逻辑视城下语义悖论研究中的“语境敏感”方案的详细考察,并对该方案方向的重要代表、悖论研究的重要典范——“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语义悖论的根源可被进一步归结为“预设错误”,利用关系矩阵澄清了西蒙斯对情境语义学方案“层级”的误解。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双重印证法”对《孟子》的篇章、段落、语句中语词与语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考察《孟子》原文 所蕴涵着的单音节实词的同义关系,在《孟子》中显示语词同义关系共有七种不同格式。  相似文献   

12.
运用语义学的义素义位分析法,可把《尔雅》中同源词的语义关系分为“义同音近”与“义变音转”两种类型,其中“义同音近”型包括两种情形:一是各语词的义项相同,二是各语词会有相同的义素;而“义变音转”型则可以分为语义相近、语义相关、语义相反等三小类.语调能够构成同源关系的语义基础就是相似与相关,汉语中多义词的产生与这种结构原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模糊性研究的核心问题是逻辑和语义学应该如何处理模糊语词和概念,但是模糊语义的逻辑解决方案却给自身造成了难以解答的逻辑困难。通过对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研究方法的转变的分析,即从逻辑分析转向语法考察,文章指出模糊语义研究应摆脱对逻辑化的诉求,回归到我们现有的日常语言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契约文书是最具地方性特征的文献之一,因此在古代文献词语的考释,特别是方言词的考订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洛阳明清契约文书中含有不少方言俗语词,具有重要的词汇学、方言学、辞书学价值,较真实地反映了同时代的口语,对它们进行考察,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研究.通过对洛阳契约文书中“茔”、“取水渠”、“壹垧埤”、“地垅”、“界畔”、“滴水檐”、“畛”、“圪埌地”、“厕坑”、“过割”、“打兑”等10余则方言俗语词的考释,可补充《汉语方言大词典》漏收的词语、义项和语例,为研究洛阳方言、探讨近代汉语词义的演变提供丰富的语料.  相似文献   

15.
在众多的语义理论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有所涉及的,并且引起了哲学家极大兴趣并投以极大关注的,是语词的意义与所指。意义和所指的问题是从弗雷格和罗素以来分析哲学家们用力最大、争论不已的问题,有人说专心致力于意义理论的研究可谓二十世纪英语世界哲学家的“职业病”。①然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语词有词里义、词面义,词里义是指通常使用的一般的意义,诃面义是指语词的表层意义。说话、写文章时,有意避用语词的词里义,还原使用词面义,这种语言技巧就叫“语义还原”。“语义还原”来源于使用语言时的求异思维。语词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其意义已经约定俗成,为人们所习用,因而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而一旦突破这种定势,赋  相似文献   

17.
本文意在探究中国的英语新闻与本族语英语新闻的语言表达差别所在,从语义韵和类联接的角度对“路透社”和“中国日报”两个新闻语料库中有关happen和incur的部分语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就语义韵和类联接考察了6本现代英语辞典,检验这两类信息是否在辞典中得到恰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语法学界对短语的动态研究,即把短语放入语法的层级链中考察短语与词、句子的关系,大都没有真正着眼于短语自身,而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工具,供以论说词,特别是句子的有关内容。“自由”、“粘着”概念的引入,使短语真正获得了动态平面的主体地位。在初步认定粘着短语各种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三个平面(语义、语法和语用)角度考察粘着短语向自由短语转化的问题,其目的亦在于此。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概述当前的中国比较文学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实际上是20世纪中国文论乃至整个汉语思想界在中国传统与西方思想的碰撞和冲突中所必然面临的宿命。长期以来,中西文艺理论的比较一直以寻求全世界各民族共同拥有的诗意表达为目标,而先在地假定了一种诗意表达的普效性。在这个领域中,我们的学术言说已前提性地把西方概念范畴的基本语词所构成的语义空间视为科学和真理,而另一套中国传统的语词系统需要由前者来解释、说明并承认其合法性。这样的所谓对话永远只能是在一种强势话语压抑甚至排挤掉另一方的独立价值的情况下进行的,而非真正的两个平等主体的对话。应该承认,中国学者对自己的理论前提已有所反思,进行了“失语”、“中国学派”、“反西方中心主义”等一系列有影响的反思和探讨。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在论证这些问题时所使用的话语,包括概念、范畴、命题,甚至思考、推理、言说方式,无一不是西方式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悖论,也是当前中国比较文学所面临的两难处境。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我们有理由把余虹的《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视为比较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全书力图把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还原为两个有独立的存在价值和意义空间的平等主体,不以任何一...  相似文献   

20.
胡子政 《襄樊学院学报》2010,31(3):55-59,81
将意识泛化为一切心理现象是形成当前意识研究聚讼纷纭格局的总根源。现代西方心灵哲学立足概念语词的语法与语义考察意识,规定意识的本体论地位,找出意识所具有的"觉知"与"qualia"的基本硬核,建构两种基本意识研究模型,形成意识问题深层对话、研究的开阔视野,为消除意识研究中的二元式"幽灵",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研究,彰显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应有地位提供了多重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