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校文化中,教师文化作为其核心,"自育育人"是教师文化的一种重要精神。在"自育育人"精神的引导下,各高校都形成了完善的教师文化体系。高校以教师文化自觉的方式引导教师文化建设"自觉",这既是一种目的,也是一种手段,还是一系列的行动过程。教师想要形成良好的文化自觉必须经历自知自醒的文化,到自信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新自强。  相似文献   

2.
教师专业发展是新生代乡村教师“留得住”的内源式路径,乡土文化是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新生代乡村教师增强乡村教学生活适应性,提升自身专业发展,须保持必要的文化自觉。“乡里人”身份认同、“潮土共生”的理性自觉以及“回乡为农”的实践自觉是新生代乡村教师文化自觉的内在意蕴。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乡土身份迷失、乡土素养匮乏和学校文化落伍等诸多文化困境。通过重塑新生代乡村教师身份认同、聚焦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特质、变革乡村学校的学校文化,以提高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乡土素养以及乡村文化振兴参与度,成为新生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文化自觉的突围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化管理是学校实施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文化力是文化管理的核心.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运用学校文化力对文化人——教师进行“精神塑造”,实施有效管理,从而促进学校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人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危机和民族认同挑战.文化上的自觉可以给人以身份的认同和民族同一性的确认.学校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文化传承、发展与创造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走向文化自觉既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现实诉求,又是其内在的本质性规定.突显人文主义教育精神、确立教师的文化使者身份、注重课堂教学的文化自信教育渗透、营造浸润式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走向文化自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人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危机和民族认同挑战.文化上的自觉可以给人以身份的认同和民族同一性的确认.学校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文化传承、发展与创造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走向文化自觉既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现实诉求,又是其内在的本质性规定.突显人文主义教育精神、确立教师的文化使者身份、注重课堂教学的文化自信教育渗透、营造浸润式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走向文化自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6.
《淄博师专学报》2010,(2):F0002-F0002
一所学校的成长,取决于“学校精神”的塑造:学校精神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张店区莲池学校正是以“为孩子打好未来人生的基础”为办学宗旨,以“有中国灵魂,具世界眼光”为学校校训,塑造了莲池学校的学校精神和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7.
人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危机和民族认同挑战.文化上的自觉可以给人以身份的认同和民族同一性的确认.学校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文化传承、发展与创造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走向文化自觉既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现实诉求,又是其内在的本质性规定.突显人文主义教育精神、确立教师的文化使者身份、注重课堂教学的文化自信教育渗透、营造浸润式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走向文化自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是教师在长期的非正式学习实践后,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教师发展与存在的稳定方式,是教师发展的深层次、机理性东西.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具有目的的非功利性、表现形式的非结构性、来源的多元性、“成果”的非显现性、场域的情境性、主体的自主性等独特性特征.当下,要从观念层面上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制度层面上互补“显性制度文化与隐性制度文化”、物质层面上融合“物化与人化”,以建设一种符合学校教师终身发展的非正式学习文化.  相似文献   

9.
罗移山 《中学教育》2009,(5):62-64,40
“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教师的文化自觉则在于教师是否能够自觉地参与、研究教育从而把教育活动看作自我实现和体现人生意义的过程。教师的这种“自觉”是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动力机制,而且在文化多元的今天更是教师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化内涵与作用、促进真正的人的成长的不可缺少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0.
今年的“师陶杯”是在镇江实验小学举行的,我有幸参加。为期两天的“四个一”活动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讲座——探索学校文化自觉之路,一朵“茉莉”——品味特级教师的“茉莉”清香;一次沙龙——采摘教师发展的累累硕果;一次谈话——理解草根研究的智慧选择。活动很精彩,从中品味到的“师陶”精神与内涵让我难忘。我突然感觉到,“师陶”本身也是文化,是学校文化自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师陶”尚学崇尚学习应该成为“师陶”的价值取向。在学校层面开展“师陶”活动,就是要营造学习型文化。翻阅获奖论文有一个感受:篇篇有文化底…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种精神期待,学校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教师既是学校文化的创造者、营造者,又是学校丈化的传承者、弘扬者、更新者和发展者。在教育转型的今天,教师的精神丈化在学校文化的构建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教育强国建设离不开文化精神的引领和支持,教育家精神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梳理教育家精神的生成逻辑,分析其内涵特征并探索其践行路径,既是当下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近代教育救国实践中得到进一步丰富,与中国共产党百年精神谱系的初心使命相契合,具有本土性、引领性、实践性、能动性。当前应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相关制度,在制度设计中融入教育家精神;优化学校内部治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浸润教育家精神;在教师教育项目中贯彻教育家精神,增强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主体自觉。  相似文献   

13.
学校是文化的圣地,学校文化底蕴的深厚程度和学校的亮点都会因学校文化传承轨迹的不同而形成一种特有的文化积淀。如何传承学校文化,使学校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我认为,就要在积淀学校文化的过程中,着力锻造学校精神,着力弘扬学校精神,用学校精神引领教师成长,用学校精神凝聚教师力量,用学校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形成“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4.
地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的过程是一个从“传统”中发掘“现代”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进而走向文化自强的过程,最终形成学校现代化的“中国式”与“中国态”。学校文化创新源于本土文化自觉,地域文化与学校文化存在内在精神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地域文化主要以“集聚教育资源”和“发掘教育意蕴”的方式进入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引入地域文化要有理性的文化自觉,也要有一定限度。本研究持续关注齐鲁大地一所小学通过融入地域文化到学校文化,以此凝练与建构出个性化的办学理念,统摄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环境空间的想象与搭建,最终促进了学校文化的整体转型和优化。通过发扬光大优秀文化传统走向文化自强并融入地域文化的学校文化建设,能够生成出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理念和目标,敞现出从事件开掘到价值凝练、从课程开发到理念贯注、从氛围扩散到整体重建的路径与对策,不但激活和焕发地域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而且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教师发展包括专业的、学术的和人格的发展。教师发展的学校文化生态基础包括教师发展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教师发展的保障——学校制度文化、教师发展的条件——学校物质文化。教师发展的学校文化生态基础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凝练共同愿景的精神文化;凸显专业自主和发展的制度文化;构筑协作的物质文化。和谐的学校文化生态基础能促进教师发展,教师发展又对学校文化生态基础的重新塑造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诸多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中的核心,在学校生活中尤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核心能动影响作用,主要表现为丰满的表达性、犀利的启智性和强劲的润泽化育性。融入生活母体,进行文化根基里的营养汲取,注重文化气场营建,使教师在职场情境中获得提升和发展,这是教师文化涵育之途。同时,教师个体也要强化文化自觉,以开放心态实现文化兼容、嬗变,实现自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文化能够培育一种精神,文化能够锻造一种品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心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建设,核心价值观是学校的"灵魂",它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多年来,我校围绕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初  相似文献   

18.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既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技能型”教书匠,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熟练掌握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学名师”,而是具有深厚文化积淀、能够自觉践行文化育人、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及自身精神世界、具有自觉文化追求的“文化型”教师。教师的成长必须融于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这样教师的教育生涯才是充实的,才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每个优秀教师的学校文化养成模式都是不同的,但成为一个具有学校文化素养的教师都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个人的进步或者退步,往往是在社会的“要挟”下的被动生存,或者是自然地生存,因为个人的生活与生存永远是原教旨主义的.个人为了不被社会“抛弃”或者“边缘化”,个人要么跟着社会的要求走,要么“识时务者为俊杰”,要么自然而然地活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以技术为王道的时代,技术成为衡量人的杠杆.技术属于“文明”范畴,“做人”属于“文化”范畴,人不能完全逃避时代.从大的文明或者生活方式来说,中国社会处于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初期,农耕文明以内在精神为核心,工业文明以外显物化为核心.在这个“文明”时代,质量成为对教师的一个核心要求趋势,教师如何在“文化”与“文明”之间翻跟头,既是时代的话题,更是教师能不能吃这碗饭的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20.
课程文化创生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文化交锋过程,需要通过打破原有形态建构新的文化平衡,教师课程文化创生不是“改造”、“重塑”,而是“融合”.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现实困境有教师的文化性格、学校其他文化的限定、倡导与实践理论的差距等.建设高包容力的学校组织文化,转变教师生活方式,采取积极的激励政策让教育难题形成文化转变节点,帮助教师形成新的课程图式是教师课程文化创生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