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7730名广西聚居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体质状况及生活方式进行调查,采用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分析不同健康生活方式对体质结构的影响;设计、发放《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健康认知、生活习惯、体育锻炼、营养膳食与学生健康水平的相关影响。指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女生营养不良现象突出,存在健康认知差、学习压力大、睡眠质量低、体育锻炼缺等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不有效控制会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提出导入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等针对性建议,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质与健康促进工作进行干预。为国家远程监控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毛南族中学生的体质调查,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体质调查在我国体育发展战略中的意义,结合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发展现状,探讨目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寻求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可行性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利用云贵地区2005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该地区侗族、布依族、傣族、白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作20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合环境因素探讨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提高云贵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依据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并结合实地调查,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和对比研究法,分别对1995~2014年间羌族7-17岁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50m跑、坐位体前屈六项共性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羌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总体趋势不断提升,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下降幅度有所减缓,羌族中小学生整体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建议严格实施体质健康监测年度报告制度;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互动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模式;多元协同治理促进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改革供给方式加大对羌、汉族经济落后地区的体育经济投入,完善体育设施、设备等.  相似文献   

5.
利用西南地区1985年和200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该地区羌、苗、傣、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作20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和分析.结合环境因素探讨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提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生长速度变化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湘、青2000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湘、青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体形态的年增长值、年增长率、青春突增期的变化作15 a的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了解不同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生长速度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提高湘、青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湘西、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学生生长速度变化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湘、青2000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湘、青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体形态的年增长值、年增长率、青春突增期的变化作15年的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了解不同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生长速度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提高湘、青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考察与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状况及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调查。研究表明:上海市高校体育课程开展情况比较乐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多数能够按照《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达标水平,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不容乐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与前两年相比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增进学生健康是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本文认真分析了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苏州市6所高职院校的1800名在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和研究,了解高职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为促进高职院校体育工作更有效开展,提高高职学生体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今学校体育中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20多年呈下降趋势,学校体育难辞其咎。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推行从立论、理论准备,到实验、推广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造成了不良后果。对健康与体质、兴趣的迎合与培养、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等关系做了理论澄清,对竞技体育进入学校,学校体育中体现国家意志等问题做了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12.
高职体育课肩负着传授学生体育健康知识、体育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良好体育精神品质和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任。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走访调研等方法,发现高职体育课程体系存在教学思想陈旧,教学内容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职业导向性不强等问题。研究认为: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元素,加强体育管理水平、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师资队伍、课余体育活动以及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加快体育课程体系的内涵建设,凸显出职业教育特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加快开发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为开发科学合理的陕西省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本研究采用测试法、文献资料法对陕西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生活水平因素、体育因素的影响,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偏低.其中男女学生之间、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20年来持续下降,青少年健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学校体育的反思,找出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旨在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运动”,遏制青少年体质下降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等,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认为:目前新疆高校参训大学生进入大学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体育加试和体育特招;大部分参训大学生抱有积极的训练态度和动机;但参训学生参加自治区级以上比赛次数较少,待遇较低。影响参训大学生的主要因素是场地设备不足、经费缺少。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体质检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天津市大学生1985—2005年体质与健康测试数据进行纵向分析研究,并与同年全国大学生体质调研测试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大学生身体形态生长发育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身体机能水平连续下降;身体素质变化趋势总体上与全国一致,1995年后的10年中身体素质全面下降,在2000—2005的5年下降幅度更加明显。天津市大学生身体素质低于同年全国均值水平,但无显著性差异。据此提出:贯彻落实国家法规政策,全方位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构建科学的体育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广泛开展群众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加强健康知识宣传与教育;建立学校体质健康管理与服务机构,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加强体育卫生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保障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体质健康测试法、数据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对贵州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的身高、体重发展状况做出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现阶段贵州大学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情况和变化规律,为贵州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提供可参考的详实数据。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体质连年下降的现状已引起党和政府还有体育界的极大关注,究其原因:学校体育工作"法治"意识薄弱,学校教育管理者没能依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够重视,发展滞后;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难以保证,这是学生体质下降的关键因素,校方应"依法治体"突显课外体育活动在增强学生体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全面解读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制约因素,探索其未来发展策略。主要研究观点: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既保持了以往学生体质调研数据的连续性,又有新的趋势性变化;②现行教育体制不完善、学生体质教育缺失、学校体育执行不力和生活环境变化等是影响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建议: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之路仍旧任重道远;学校体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巩固与加强;强化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滇西的保山市、临沧市、大理州、德宏州等四州市的休闲体育开展情况、组织与管理情况、制约休闲体育开展因素、推动滇西地区休闲体育运动健康发展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通过分析,提出了滇西地区当地体育局需要将休闲体育纳入年度体育工作计划,要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体育产业,从而带动休闲体育的健康发展,当地高校的体育专业可以培养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结合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推广休闲体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