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2.
人间鲁迅     
人间鲁迅蒋子龙记得上中学的时候第一次读一本赵朴初写的关于佛教的书,作者开篇第一句话就是:“释迦牟尼是人不是神。”书里其他的内容全记不得了,却清清楚楚地记住了这一句。人一生要读许多书,每一本书能让人记住一两句话就算不错了,恐怕有些书连一句让人记住的话都...  相似文献   

3.
张健 《阅读与鉴赏》2002,(11):68-69
简帧有句话,“想人想得很了,也就淡淡的”,晏几道也说“情到深处,红笺为无色”,初看不合情理,细想却回味无穷。那种呕心沥血,刻骨相思,与这两句话可算丝丝人扣。读柯原的《思念》,我很自然地想起了简帧的话:  相似文献   

4.
高一语文《路标》一文中有“新的人、新的思想以令人目眩的壮丽的姿态茁壮成长”这句话,读起来很别扭,“新的思想”怎么能“以令人目眩的壮丽姿态茁壮成长”呢? 从内容上来看,这句话阐明了六十年代的社会特点:全国的广大青年,正在沿着雷锋那样的“路标”阔步前进。但从语法上来看,这句话确有欠妥之处。“新的人、新的思想”在这个句子里充当了主语的并列成份,“茁壮成长”是全句的谓语,“以令人目眩的壮丽姿态”是介词结构作状语。如  相似文献   

5.
“不要被人活埋”感言●柳建平大家谈从一名党员大学生之死想到的●刘国荣近读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的自传,感受颇深。整个自传只有六句话,其中,“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这句话,最令人深思和回味。“不要被人活埋”,乍看,令人费解,细细推敲,实质上是要提防那些...  相似文献   

6.
阅读出招:联系短文内容,说说你对“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这句话的理解。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些什么?阅读接招:小仲马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只想凭借自己真实的能力”。小仲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拒绝以父亲的名气作为自己写作的“敲门砖”,而是希望自己的作品真正地得到读者的认可,为人们所喜爱,读者的评价才是真正的“高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在听语文课时,经常有这句话萦绕耳际:“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起初听到这句话,感觉很新鲜,觉得这话特别尊重学生,特别具有亲和力。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有的“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却成为新课堂中一句空洞的口号、一张漂亮的标签。  相似文献   

8.
近读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自传,感受颇深。在这共计只有六句话的自传中,有“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这句话,最值得人们深思和回味。 “不要被人活埋”,乍看,令人费解,细细推敲,实质上就是要提防那些阿谀奉承小人的“捧杀”。  相似文献   

9.
李燕 《天津教育》2002,(2):39-40
微格情境这是教师教学《翠鸟》的微格情境。师:同学们读一读第2句到第5句,想一想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全体学生自读课文)生:这几句话讲翠鸟的羽毛颜色鲜艳。生:第3、4、5句话说颜色怎样鲜艳。师:说得很好。我们一起读课文。我读第2句,同学们分组读。师:“它的颜色非常鲜艳。”生组1:“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生组2:“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生组3:“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师:翠鸟的羽毛颜色确实非常鲜艳。这几句话描绘了它身上哪儿的羽毛颜色?什么颜色呢?请同学们填空。(…  相似文献   

10.
近日教读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一文,遇到这样一个句子:“①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②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③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④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课堂上学生对此句提出了质疑,他们觉得这句话读起来有些不通,有种病句的感觉。我也有同感,可顷刻问又找不出问题之所在。这句话真是病句吗?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做人,在至于至善”。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做人,做有品德的人,做善良的人。  相似文献   

12.
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均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从培养兴趣入手。一、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从零起步的,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一步步训练。1先让学生读好一句话,做到声音响亮,发音正确,不添字,不少字,不断句,不唱读,不重复,按词连续读下来。如第一册读词句练习中的“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这句话,学习时我告诉学生:这句话是说“谁/在哪里/干什么”,让学生按照这三部分读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足球界有句口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一段时期,这句话实际上就是中国足球界的经典广告词,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足球人的心声。虽然,这句话似乎“低声下气”了点,但却能引起中国足球人的共鸣,用它来做“中国足球”的广告词是再合适不过了。中国足协常说:“我们一直在努力!”或“说到不如做到!”一直以来,中国足协在球迷中的印象是说的太多做的太少,这句话也向广大球迷道出了中国足协的“心声”,是一句不可多得的妙句。常常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来形容中国女足,这句话可以时刻提醒中国女足的姑娘们,她们是怎么“红”起来的,也可以…  相似文献   

14.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意思是说自己与任意两个人同行,那么这两个人中间一定有一个可以做自己的老师。虽然孔子是大学问家,但他仍然很谦虚,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还要向别人学习。你知道吗?这句话其实蕴涵了一个数学原理。  相似文献   

1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充分说明“读”的有效性。学生只要把课读熟读透,课中的知、情、意、景就会随“读”潜入心。但弱智儿童由于生理心理的缺陷,读的能力较差,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的能力低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讲究教学技巧,把“读”的训练搞得扎扎实实,让学生带着兴趣读,带着思想情感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在读的过程中有丰富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雷锋日记二则》文后“思考·练习”中有一题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是这样做的: 师:大家看,“这是‘傻子”’中的“这”指什么人?请看看上文,找出答案。 生:“这”指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我读了《最后一滴水》这篇文章之后,对这句话的感受越来越深了。  相似文献   

18.
多年前,一个15岁的男孩来到杭州胡庆余堂做学徒。在去胡庆余堂的路上,他的小脚老祖母颤巍巍地送他,一路上只对他说了一句话:“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男孩记住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19.
小卯 《中学生读写》2010,(8):115-115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斩钉截铁抛出这句话的人似乎忘记了被隐去不提的、同时也是最关键的部分。勇夫要去做什么呢?也许是“行侠仗义”“扶危济困”。但还有一种可能是“欺凌弱小”“为虎作伥”!  相似文献   

20.
“挪威人赚钱意识不如当今的中国人强”,这句话出自一个在奥斯陆读经济学硕士的中国留学生之口。他说前不久有个国内高级经济代表团访问挪威,其强有力的赚钱本领令在市场经济中畅游多年的挪威人汗颜。其实挪威人并没有忘记他们的“本质”,而是把经营活动寓于温馨服务之中去了。他们力求事事做得得体,不生硬,让你在最需要的时候得到“帮助”。付钱好象是在感谢帮助,挣钱则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