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言语+38%声音+55%的表情。这就是说,如果把表情、声音作为非言语交流的符号,那么,言语只表达信息的7%,而大部分靠非言语来表达的。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言语只起方向性或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言语行为才能准确地反映出话语的真正思想和感情,担当起绝大部分的传播职能。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语调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言语行为,使之与言语相配合,就  相似文献   

2.
<正>社会心理学认为,"几乎一切非言语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做沟通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非言语行为在信息表达、人际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思想品德课从本质上说,是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是非善恶观的重要平台。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非言语行为可以令课堂"活色生香"。  相似文献   

3.
要注意用好面部表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个公式这样表述: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调+55%面部表情。这个公式形象地表明了面部表情在信息交流中的特殊作用。课堂教学也是个信息交流、传递的过程,这个公式当然适用于课堂教学。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运用好面部表情。 1.运用面部表情组织教学 上课伊始,教师站在讲台上,表情严肃而不失平和,再用目光扫视一下全班,同学们便会立即坐好,安  相似文献   

4.
学习语言是为了进行广泛的交际,学习文化,沟通思想。要能达到这个目的,可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言语行为;另一种是通过非言语行为。所谓言语行为是指人们运用某种语言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来传递信息。所谓非言语行为是指人们以音调、表情、手势、形态等方式来传递信息。实践证明,后者在传递信息中与前者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甚至在很多方面还能起到前者代替不了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后得出了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除言语外对学生的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行为,如眼神、表情、手势、站姿等。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在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的一个实验结论中表述得很生动形象:一个信息的总效果=7%的言语+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在这个等式中,面部表情就是一种非言语行为,它占了一个信息总效果的一半以上。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流信息的过程。无疑,课堂信息交流的效果与教师使用非言语行为所产生的美感是成正比的。一、眼神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交流信息、传递感情的载体。课堂上,教师的眼神与学生的眼…  相似文献   

6.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相倚而立。对于前者,人们时常关注。而对于后者,却鲜究其理。所谓非言语行为,是指运用表情、姿态、手势、仪表等无声语言或语音、语速、语调等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行为。它不仅可以加强、扩大言语行为的效果,而且可独立地传达信息,在课堂人际沟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指出:信息的冲击力1 =7 % 言辞+ 38% 声音+55% 面部表情。[1] 质言之,信息传播主要依靠非言语行为。这里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具体分析非言语行为的类别、特点、作用和运用技巧等。  相似文献   

7.
人类交往是一种信息交流,在这一交流过程中,不仅言语符号是信息交流的载体,而且神态和动作--非言语行为也是信息交流的载体.关于非言语行为的作用,现在被人们引用较多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实验得出的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非言语行为在信息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能以为他主要是通过言语手段进行教学的,事实上,他在课堂上早已通过非言语行为将许多信息输送给了学生.毫无疑问,非语言信息在物理教学的信息表达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董克亮 《甘肃教育》2014,(21):72-72
正语言是人类交际活动最主要的信息载体,但是交际工具不仅仅是语言,人们还依靠一些非言语行为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如各种手势、姿势、眼神及面部表情等。美国心理学家伯特·梅宾总结出这样的公式:交流一项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面部表情。凡是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外,都很重视非言语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技巧的主要形式,也是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那  相似文献   

9.
教师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正确、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这就对“态势语言”中的面部表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面部表情是课堂上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课堂上一幅艺术性很高的“板书”。有一个公式这样表述: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 38%的声调 55%的面部表情。这个公式形象地表述了面部表情在信息交流中的特殊作用。教学也是一个信息交流和传递的过程。这个公式当然也适用于课堂教学。显而易见,在职高语文教学过程中,面部表情有很大的艺  相似文献   

10.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通过多次实验,得出一个公式:课堂上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 38%的声音 55%的面部表情。从这个公式看,属于态势语言行为作用的比重很大。从教学控制论和教学的实践可知,课堂教学中态势语言行为在信息传递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教学中的态势语言呢? 所谓教学中的态势语言,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和姿态等。它和有声语言(口语)、板书、教具等一起传递知识信息,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到好处的态势语言,能充分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数时候都注重语言交际,认为交际的手段主要是言语而忽略另一种重要交际手段——非语言交际即副语言的作用。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真实情感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非语言即副语言特征传递而不是言语性交际传递。心理学家Albert·Mehrabian设计了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效果=7%言语词句 38%声调 55%表情。此公式可以反映出副语言的交际功能的特殊交际作用。这功能越来越为语言学界注目,近年来不少语言学家开始对这交际功能及副语言能力和意识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作进一步的探究。虽然观点不一,但对于身势语有文化、地方差异性的看法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刘安朋 《辽宁教育》2001,(Z1):48-50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把表情,声音做为非言语交流的符号,那么言语只表达信息的7%,而大部分是靠非言语来表达的。在言语行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言语只起方向性或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言语行为才能准确地反映出话语的真正思想和感情,担当起绝大部分的传播职能。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自己语调、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言语行为,使之与言语相配合,就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注意学生面部表情,说话时的语调、手势动作,就能更准确、更及时地了解学生心理、情绪,了解他们对教育教学的反应。下…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副语言,也称非语言行为,它是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姿态、动作等,把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对其心理、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启发其按一定的方式去思考、行动的一种无声语言。一、表情语的运用面部表情,是人传递信息的高级中心,美国学者帕尔·拉别恩曾经通过许多实验,总结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由此可见,学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获得很丰富的信息。在师生的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表情非常敏感,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能对学生产生某种暗示作用,学生会从教师的表情中领会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教师的眼睛…  相似文献   

14.
非言语行为的标记作用与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交际不光是通过言语行为进行的,还有另一种交际方式--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的重要补充,而且能传递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事物,意念和感情,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非言语行为还具有标记作用,它可标示出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话语结构及内容.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不同文化的人对非言语行为的理解是不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对外语教学来讲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课堂丰富多彩,提高授课效果,增强课堂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作用许凤,毛东明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依据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的。而课堂上这种交流形式主要有两种;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言语行为是教学活动中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人们对其比较熟悉。非言语行为主要包括面部表情、目光注视、人际距离、个人修...  相似文献   

16.
非言语沟通行为是在不借助言语、文字符号情况下,通过体态、目光、发音的细微差别或面部表情等静态及动态的信息符号进行的一种人际沟通。新闻传播者获取信息过程中的非言语沟通既包括采访者通过言语之外的方式影响采访对象以获得信息,也包括通过对采访对象非言语行为及其环境的观察、分析而获取信息。非言语沟通往往通过面部表情、目光、时空、副言语等非言语行为实现。非言语行为因其直观性、形象性,且难以伪装,不仅能够传递言语难以表达的信息,而且比言语行为更接近事实,因此,非言语沟通行为在新闻传播者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信息的传递交往复杂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一种“媒体”来发送信息 ,才能使接收者所接收。这种“媒体”包括有声语言和非言语行为(态势语言)。这两种信号主要区别在于符号系统不同。有声语言信号靠听觉接收 ,态势语言信号则靠视觉来接收。如何使知识信息最有效地传递 ,接收者在心理、生理感官上的最有效接收有赖于这两种信号的协调。美国心理学家艾尔·梅拉别曾通过实验得出 :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 +38%的音调+55 %的面部表情。公式表明 :态势语言是影响信息传递效果的重要因素 ,靠视觉接收信息比靠听觉接受信…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非言语行为(nonverbalbehavior)是指言语行为之外的身势行为、目光语行为、沉默语行为、衣着打扮、人体姿态、面部表情和交谈时的身体距离等。这些非言语行为都可以用作交流信息、传达思想、表达感情、态度等(贾玉新,1997)。交际学家A.梅拉比(A.M ehrabin)的研究表明:“我们交际内容的93%是非言语的。”大多数交际学者认为,在正式的面对面的相互交往中,信息的社会内容中有大约35%是由语言来传递的,其余65%都是通过非言语交际方式来传递的。人类交际一般分为书面、口头和身势三种方式。由于文化教育和偏见的影响,绝大多数受过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外语教学与研究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重语言本身,而对教学和交际中的非言语行为却容易忽视。其实,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利用的方法和手段除了言语行为外,还有内容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支持、辅助和强化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的重要补充。在外语教学中,促成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共同作用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位美国语言学家在对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测定后认为,人们交际的信息有65%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和交流的。有学者甚至认为,只有7%的信息是由言语行为传递的,其余93%均源自非言语因素。在对课堂教…  相似文献   

20.
党文霞 《文教资料》2006,(7):129-130
非言语行为是人际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与言语交际结合使用,传递一定的信息。本文通过阐述非言语交际的内容及分类,探讨非言语交际在外语课堂中的作用以及外语教师在使用非言语交际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