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地域性文学传统是“山药蛋派”作家创作风格形成的土壤,而“山药蛋派”作家又必然有赖于这一地域性文学传统而得以发展和延续。他们注意向民间学习,在文学样式和语言风格上追求平民化,通俗化,正是这一文学传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贾平凹商州系列长篇小说中的空间书写与他对故乡的空间记忆密切相关。在贾平凹的笔下,具有隐喻意义的自然“风景”、兼具地理性和精神性的人文“风水”,以及作为作家生命印记的方言土语,共同建构起商州这一充满地域文化色彩的乡土空间。对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式微的担忧,传达了作家对现代化负面性的反思及文化寻根之意。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来看,“商州”实际上是贾平凹在真实地理空间基础上用文字创造出来的文学空间,既是贾平凹“精神望乡”的产物,又是具有象征意味的文学空间。  相似文献   

3.
隐喻不仅仅是文学中的一种装饰和点缀,也体现着作家的认知方式、文化背景及其语言风格.论文通过以文学是人类传达个人体验和情感的天性的本质作为出发点,从文学是隐喻的集散地、隐喻是文学的根本,隐喻体现作家认知方式和文化背景,体现作家语言风格四个方面阐释了隐喻和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学地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影响。“江山之助”强调自然山水景物可以给人灵感,使人文思泉涌,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契合了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轨迹,而对这一命题稍加拓展,便可挖掘出它对文学地理学的三个最基本问题的影响:一是不同的自然环境助作家养成多样的气质和不同的人格;二是大自然的山川形胜与时令节候助力作品建构出多样的地理空间;三是“江山”助人、助文的同时也会受到人、文的反作用,形成互动关系,实现“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5.
宋强 《考试周刊》2011,(86):25-26
“80后”文学也称为青春文学,被誉为“青春写作”的青年作家们。用他们带有羞涩的笔调书写一个个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动人故事。以韩寒、郭进明、张悦然、李傻傻、春树等为代表的“80后”作家群体,具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用他们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种自然。他们笔下的自然描写清新纯洁,显示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6.
白马湖作家群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马湖作家群”有着鲜明的个性,该群体的作家有相近的文学风格,更有共同的理想张扬艺术、提倡美育,在教育事业和进步文化传播等方面做一些实际的工作;他们是一群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作家朋友,借了白马湖的灵性,以自己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给人们留下了一种难以忘怀的文化印象。与其他一些文学群体一样,“白马湖作家群”也有其孕育的过程。追溯、研究该群体的源头,对于把握该群体的性质和流变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十分赞同新课标在总体导向上作出的界定和规范。尤其是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观点,以及“语文素养”等提法,正是我多年来的主张。近些年来,在语文教育界,强调语言的,被称为“语言派”;偏重文学的,则被冠以“文学派”。据说,“语言派”的标志是“工具论”,“文学派”的主张是“人文  相似文献   

8.
文学地理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一直在影响着目前文学的发展.其凭借着独特的地理视域对作家的创作风格,心路历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重构,为读者贡献了更为细致的地理空间思维,并将一部作品或一位作家更加饱满和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试图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角度来分析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地理空间构造.沈从文在《边城》中用了大量笔墨来...  相似文献   

9.
日前,我院学报编委翟广顺研究员撰写的《20世纪30年代青岛教育界作家群研究》由青岛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以20世纪30年代云集青岛教育界作家群为研究对象,将“文学”与“教育”联系在一起,以大视角全面系统地呈现了其时从事教育工作的知名作家领军青岛文坛的全景,并楔入了“20世纪30年代青岛”时间和地理概念。作者致力于叙述这个作家群体生成、勃发、衰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文学地理学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旨在研究地理对文学的影响和文学中的地理现象。"河西文学"作为河西走廊一带的文学,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关于"河西文学"的概念却一直没有人做出过科学的界定。通过界定文学概念的常规方法,从文学地理学的视野,对"河西文学"作了科学的界定,这对河西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有人将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坛作家,划分为三大群体:留学生作家群,校园作家群和城市青年作家群。其中以执文坛牛耳的留学生作家群最为活跃。事实上,近代留学生作家的历史轨迹可以追溯得更早。1909年成立的著名文学团体南社,其发起人和骨干即大多为留学生出身。 中国文学的剧变,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五四文学革命的发难者和先锋人物中,除胡适外,陈独秀、钱玄同、李大钊、鲁迅、周作人、沈尹默等,都是回国留学生。与早期改良主义和民族民主主义文学的巨擘相比,他们的“西学”程度要深;而与在新文化运动中哺育成长起来的新秀相比,他们的“国学”功底要厚。正是这种学贯中西、兼容古今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担当起新文学宗师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民族视阈下的文学史书写中,作为殖民地文学的伪满文学一直没有走进现代文学史,而东北作家群又被冠以"东北流亡作家群"的称谓,影响了对东北作家群的身份认同。因文学的群体特征和情感纽带作用被忽视,导致对东北作家群存在时间的不同认识。东北作家群的解体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上海时期、延安时期、哈尔滨时期。明确东北作家群的称谓和东北作家群的解体时间,对东北作家群的整体研究和东北文学史的重写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文学地理学的路径观照马自祥的长篇小说《阿干歌》,以民族、地域文化、口传文学《阿干歌》、“花儿”为切入点,探析了实体地理空间对作家的塑形,由此可以感知精神地理背后深层的文化语境、文本描写地理与实体地理的互动关系、民族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对当代商洛作家群的形成具有不可轻估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没有贾平凹就没有商洛作家群,就没有商洛文化的“名牌”效应。与此同时,商洛作家群的形成对贾平凹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相互影响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启示:(1)任何一个作家群或文学流派的形成因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大作家的榜样力量。(2)作家群的形成能极大地促进一个地域或更大范围文学的繁荣和发展;(3)一个作家的成熟及其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他所依附的群体和所沉浸的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学史,论定孙犁为“荷花淀派”盟主,其实这一流派根本不能成立,其一,从未形成过具有“荷派”风格的作家群体;其二,追溯孙犁个人创作的历程,虽曾写过《荷花淀》及其同类短篇小说,但自中篇《村歌》始,荷派风格渐次消失,作变征之唱,创作具有了折人风致,所谓“荷派”云,不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16.
一个文学流派能否流传下去,有无发展前途?历史的分析和理论的探讨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或许还是,要让这个流派的创作实践来作出回答。也就是说,要让作品来说话,要用实践来检验。文化大革命前,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确实形成了一个流派。这个流派的形成,不仅是因为有那么一个风格相近的作家群,更为重要的或许还是,这个作家群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这奠定了“山药蛋派”的雄厚基础,才形成了“山药蛋派”的独特风格。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文学流派的形成,作品的数量(一大批)和质量(优  相似文献   

17.
文学地理学学科建构的逻辑基点在于学科定位,由一般的文学地理现象研究到文学地理学学科意识的自觉再到明确的学科定位,对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构具有奠基性和导向性意义.在从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走向学科建构的过程中,需要同时在理论、方法与体系建构三大核心环节同步推进,系统整合.根据文学地理学学科建构的要求,今后应重点在文学地理学理论、断代文学地理、区域文学地理、城市文学地理、文人群体活动空间以及文学地理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介绍“山药蛋派”“山药蛋派”是由山西作家群组成的一个文艺流派。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李国涛的一篇题为《且谈山药蛋派》的文章,提出社会主义文艺要讲究不同的艺术风格,也要讲究不同的艺术流派的主张,并着重对“山药蛋派”作了介绍。“山药蛋派”以赵树理为首,主要作家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这个称号是结合山西在生产和生活上的特点,又针对这批作家深深扎根农村生活,作品有浓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初由鲁迅先生首创和力倡的中国乡土小说,则至今日已走过了漫漫近一个世纪的路程,其间虽免不了曲曲弯弯,磕磕碰碰,却一直是中国文学中一股最鲜活、最跃动、成绩也最卓著的泉流。这当中充满了五四乡土小说侃派涂抹的一幅幅色泽凄历的中国乡村野蛮风俗及农民苦难响画幅,也飘荡着“京派小说“返归自然”的生命体验和田园牧歌的袅袅余音;既杂合了“革命乡土小说”、“乡土社会小说”、“东北作家群”及。“七月派小说”等各作家群体的成就和缺点、经验与教训,更充盈着“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表现新形势下新农民新生活的激情及某…  相似文献   

20.
白马湖作家群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大背景下的白马湖作家群,他们中有很多作家都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成就卓著的作家群体。但是,当代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忽略了对他们进行群体性行为研究。文章从白马湖作家群中的与编辑出版相关的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对这一作家群体的报刊、书籍编辑撰述经历作了新的考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