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针对当前小学教育在幼小衔接中存在的儿童立场不突出、课程实施不科学、支持系统不健全等问题,北京市朝阳区提出小学入学适应期学科教学转型思路,从结构重组、教学融入、标准赋能、个性支持、机制保障五个方面全面促进转型,同时充分发挥区域教研的力量,促进“幼小衔接”逐渐向“小幼衔接”深化,积极推进构建“小幼衔接”新生态。  相似文献   

2.
幼小衔接入学适应期的语文课堂教学对新生入学适应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通过前期调查了解家长的需求愿景、教师的现实困难和学生的学习起点,开展了基于学情分析的小幼衔接语文课堂重构:从跨学科体验向分学科渗透的“启航周课程”重构,从单篇教学向语文任务群学习的识字课堂教学重构,从以知识能力为主向以学习品质为主的适应期评价重构。为入学适应期儿童的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比以往更加强调学科教学的幼小衔接。语文教学幼小衔接的实质是解决学生语文学习的适应性问题。语文教学幼小衔接期可分为“渴望期、压力期、适应期、自信期”四个阶段。衔接期学生语文学习心理辅导有共性化辅导和个性化辅导策略。衔接期语文课程教学整体设计涵盖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主要通过具体衔接策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余璐  王晓枝 《四川教育》2023,(18):30-31
幼小衔接应当着力于缓解儿童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过程中的不适应问题,让儿童拥有适应变化的能力,推动儿童身心健康、良好发展。为此,成都市锦江区银杏小学调整一年级课程教学及管理方式,将一年级上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从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三方面入手,建立幼小衔接“1+3+N”模式,在多方发力、多措并举中积极推进幼小有效科学衔接,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案例背景】随着幼小衔接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的发布,作为小学教师,如何从小学数学学科角度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数学课堂?一年级上学期是儿童的入学适应期,课堂也是培养儿童学习适应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幼小衔接备受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和重视,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阶段上互相连接,双向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新形势下,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存在诸多困境,制约着衔接的科学性,还有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幼小衔接存有“谁来衔接、衔接什么、如何衔接”的困惑。本文对这些困惑进行了澄清,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幼小衔接的实现路径:幼儿园向上衔接到小学,在儿童入学准备中凝聚“推力”;小学向下衔接到幼儿园,在儿童入学适应中跑好“接力”;建立协同共育的家、园、校关系,增强幼小衔接教育合力;提升教师幼小衔接素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大幼小衔接综合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和主体教育理念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师范院校加强毕业生教学设计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应用微格教学法建立的现代小学英语教学设计评价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的教学能力,为实现师范院校英语师资职前培养的“零距离适应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作业设计是助推“双减”政策落地的关键,也是学界探讨的重要议题。小学单元作业设计基于学科实践,以国家政策为引领,以新课程改革为抓手,以高质量教学为旨趣,以认知科学为基础。单元作业设计基于学科实践会面临教师“实操性”设计动力不足、教师“开拓性”设计能力有限、学校“实践性”学习场域匮乏的困境。树立“基于学科实践”的科学作业设计观、推行“基于问题情境”的整体设计方法论、建设“场景契合”的学习场域和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师“学科实践导向”作业设计能力,是完善基于学科实践的小学单元作业设计的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9.
走向学科教学实践是教学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技术学学科真正促进教育的突破口.本文以小学数学学科为研究对象,以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为切入点进行了研究,在借鉴IBSTPI的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学科和教学特点,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最终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模型,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及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落实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海市长宁区小学科学教研团队基于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和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等,通过“研读理解—综合分析—开发工具—凝练归纳”,结合教学案例改进,提炼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科学单元教学设计路径,凸显出“整体性架构”“一致性规划”“结构化设计”与“可检索呈现”等特征。将区域层面形成的规格与体例的教研成果进行推广,为一线教师进行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如何搞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家长应做好幼儿入学的准备工作 “幼小衔接”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家长要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做好衔接工作,使幼儿高高兴兴入学。家长应了解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  相似文献   

12.
<正>“幼小衔接”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目前家长、幼儿园、小学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幼儿园入学准备过度或者无效,与小学入学适应过短或缺失,造成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感受到“断崖式”的落差。做好“幼小衔接”,就是要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双向衔接。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下,科学推进幼小衔接,是当下学前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幼儿园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了我们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  相似文献   

13.
<正>做好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学段共同的任务。幼儿园大班的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准备期,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是幼小衔接的适应期。本文所说的“幼小衔接期的识字”指的是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识字。这一阶段的识字要求可以概括为:有愿望、读准音、识其形、知大意。一、幼小衔接期识字的意义进入小学,学生开始了正式的学习生活。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2022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姜琦 《家教世界》2023,(18):6-7
<正>数学学科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逻辑性、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主要特征,只有做好科学幼小衔接,才能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数学学科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教师之间缺少沟通。教师之间缺少沟通主要指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沟通较少。虽然很多幼儿园对幼小衔接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但部分小学在这方面却重视不足,未能给予有效的配合,导致幼小衔接出现单向性的问题。有的小学虽然能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陈士文 《辽宁教育》2007,(10):41-42
一节课的教学质量首先取决于教学设计的质量,教学设计总应有体现一些共性的关键词,如主导、主体等,具体到某一门学科,纵然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设计思路、设计要诀、乃至不同的设计风格,但学科教学设计的总体共同之处总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表述。板块、独立、反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词。这是综合数学学科的本质、课堂教学的特点、教与学的过程等方面的要素而定的。下面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设计时,教师聚焦“双减”政策精神,优化作业设计,组织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数学训练行动,为学生创造最为适合的训练环境,能够快速实现“减负”的目标,增加学生训练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双减”政策要求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都要关注学生学业负担问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围绕“减负”目标展开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作业设计作为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它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在学科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处于小学与中学衔接的小学高段语文学科教学,其作业设计更值得考究。笔者就此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相似文献   

18.
宋清申 《河南教育》2009,(10):49-49
历史学科是职业学校文化课的一门必修课程。据笔者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一时难以跨越初中、高中历史教材编写和能力要求的高度差,有很长的“不适应期”。再加上对专业的重视和未来就业的竞争压力.很多学生失去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如何化“台阶”为坦途.缩短学生的“不适应期”?笔者认为关键是做好初中、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行教学实践中问题设计理论丰富而现实化程度低的现状,本文提出应在问题设计通用理论模式与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之间提供“过渡性的支持”,构建基于网络的问题设计支持环境,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丰富的、遍布常规教学的、不断更新的问题设计案例等过程性的支持,帮助教师穿越最近发展区,进而提升一线教师问题设计的教学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计是一门沟通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优化教与学的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教学目标设计有两极化的态势;教学内容的设计较少考虑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过于强调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注重总结性评价,忽视教学过程的评价。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可以尝试在教学设计理念中进行教学与人文的深层次融合;在运用教学媒体时注重“传统”与“现代”的优化组合;传导教学设计思路的个性化,评价注重多样化。从而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课堂教学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