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历经一代又一代散文作家的辛勤探索和努力实践,新时期文学以来的四川当代散文创作已然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不仅拥有了一批在全国散文界享有较高声誉的散文名家,其散文创作更是受到散文评论家和文学理论家的重点关注。本文以四川主要散文作家作为理论观察对象,力图从他们对于散文文本的审美建构来分析四川当代散文的掘进和扬升,深入探究这种掘进和扬升所富有的特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女性散文自“五四”以来就是文学创作中的一朵“奇葩”,当代都市女性不仅继承了五四文学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且还在散文的写作上独具特色。本文从内容、情感和语言上分析了当代都市女性作家的散文创作,总结了其独有的审美特征,肯定了当代女性散文独有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1992年,冒炘、庄汉新又推出了一部新作:《中国当代散文英华》,该书的出版,似乎正赶上大陆书市上的“散文热”。该书格局新颖,由“前言”、“作家论”、“作品选”和“作家传”几个部分组合而成。“前言”本身是一篇洋洋万余言的散文史论。作者立足于当代。在对古今散文流变的条分缕析中。归纳出中国当代散文的审美特质。与此同时,作者还将大陆当代“十七年”散文和新时期散文、大陆散文与台港散文,分别作纵向的比较和横向的比照,力图显示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的散文在各自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是中国新时期的散文革命家。他对中国当代(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启导与创作实践上。本文侧重探讨贾平凹在理论上对中国当代散文发展的贡献。这种贡献,不仅在于澄清、矫正了中国当代几十年来关于“散文”的种种错误演绎,还在于他结合了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贾氏散文理论”。他一百多万字的散文作品,是他这种理论的尝试与深化。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是中国新时期的散文革命家,他对中国当代(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启导与创作实践上,本文侧重探讨贾平凹在理论经上对中国当代散文发展的贡献,这种贡献,不仅在于澄清,矫正了中国当代几十年来关于“散文”的种种错误演绎,还在于他结合了中国当代散文创作的实际,在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贾平散文理论”,他一百多万字的散文作品,是他这种理论的尝试与深化。  相似文献   

6.
最近,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精美的当代散文选,由西安共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策划人为周鹏飞、朱鸿二位先生,分学者卷、名家卷、新锐卷三册。贯于三册前的“序言一”是当代散文大家贾平凹所撰写。这序文就是美文,就是一篇难得的当代文论。笔者不揣浅陋,试分段点评如下。 1 中国散文的一兴一衰,皆是真情的一得一失。60年代初期之所以产生一批散文名家和名作,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7.
迄今为止,当代散文史著作已经出版了7部,同样冠名为《中国当代散文史》的有5部,作者分别是张振金、徐治平、邓星雨、卢启元、王尧;还有沈义贞的《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佘树森和程旭光合著的《中国当代散文、报告文学发展史》。这7部史书都是由大学教授撰写完成的,有的侧重作家作品的解读,有的侧重散文思潮的论述,有的侧重分析社会文化与散文创作的关系演变,互为照映,各有所长,基本勾勒出当代散文创作的全貌,为当代散文研究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散文的理论专著也从无到有,越出越多,从散文的本文研究到理论建构,从分类论说到发展趋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当代散文观念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一是 6 0年代初 ,确立了“形散神不散”的一元论散文观 ;二是 80年代初 ,主要是对一元论的解构 ;三是 90年代开始 ,散文观念也进入了多元建构的时代。透过当代散文观的嬗变可以看出 ,我国的文艺研究从单一的集体思维向多元的个体思维转变 ,这是我国文艺得以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西藏因地理、历史等因素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对西藏散文的表现对象、表现方式以及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凝聚了独特的精神空间,与其他地域及其他边疆民族地区的散文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精神气质和风格气象。本文从整体层面对当代西藏散文进行研究,一方面,从各个层面对当代西藏散文的整体走向、宏观脉络进行剖析,另一方面,以类型研究为经,呈现当代西藏散文的精神向度、主题意蕴、问题特征和散文创作主体之间的关联,进而对当代西藏散文的整体特点、发展方向得出一些理论性认识,以期对当代西藏散文创作给予合理性借鉴的思路,由此探索其发展命运。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散文界,先后出现过关于“形散神不散”、“散文消亡论”、“大散文”与“文体净化”、“真实”与“虚构”、“真情实感论”以及“新散文”等多次论争。文章通过对这些争论的描述和分谚,认为这些争论表明当代散文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同时散文正在不断地调整自身,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当代散文创作发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大和小、外和内、实和虚、文和野、热和冷等十个字、五对关系 ,总括了当代散文创作发展所面临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并联系散文的范畴论、特征论、创作论和鉴赏批评论“号脉诊疾”,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意见”,对 2 1世纪散文的顺利发展当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当代历史散文沿袭并开拓了散文的智性传统。在南帆等人的散文作品中,“历史”不仅意味着一种叙述策略、一种主题,同样意味着一种智性的向度,孕育着散文发展的某种新趋势。南帆在历史叙事、人文思考、人格塑造、现实关切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化散文所体现出的“冷峻”态度,转而从关系的层面来理解和表达智性,主要表现为历史与人物、抒情与审智、人格与命运等,实现了由文化智性向历史智性的跨越与突破,彰显出中国文化内部隐含的创新活力。南帆历史散文丰富了当代智性散文的版图,其有关历史话语与文学话语的理论阐述亦为当代历史散文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当代散文创作纵横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当代散文创作,已经走完了四十年艰难坎坷的历程。成就不小,问题很多。我们想借这篇“纵横谈”对它自由地发表一些意见,以期它的复兴、繁荣。  相似文献   

14.
《春觉斋论文》是一部不可忽视的古典散文写作理论专著。在这部著作中,林纾首重习作者思想、学识的博大精深,以“理”为散文内容之本。这对以情为主,无节制地挥霍情感的当代散文内容论具有明显的纠偏作用;林纾继承并创造了多角度、递进式化解写作难点的方法,对于克服当代散文教学写作论上存在的静态、平面、角度单一、主观随意的缺陷,具有一定的针砭作用;林纾以“意境”为艺术美的前提,讲求散文艺术的自然天真之妙,追求立论的辩证公允,对于当代散文教学在艺术论上存在的偏狭、极端以及诸多分歧,也具有一定的启示和补隙作用。  相似文献   

15.
散文逐渐独立,说真话需要勇气。媒体的多样化,给传统散文带来了活力。雅俗共赏、由外向内、博大精深、一文多片段应是当前散文写作的主要方面。当前,对真实的把握逐渐过度到事件、人物真实上来,而对细节、过程中溶入合理想象的成分,散文更加注重内容上的“散”和“杂”。而对形式上的“散”不太注重。  相似文献   

16.
来自四川的打工妹郑小琼凭借《铁·塑料厂》一文获人民文学奖“新浪潮”散文奖。2001年,郑小琼从卫校毕业,离开四川南充老家,南下东莞打工。个人亲身经历了打工的种种酸甜苦辣,因而一下班就静静地看书,写日记,写乡愁,写打工生活。评委会对她的散文《铁·塑料厂》的评  相似文献   

17.
传承着“五四”散文传统的中国当代散文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随着政治、社会的探索性和多样性.散文的创作具有了实践性、延续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当代散文与性别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在1990年代以来的散文中有所呈现。季羡林、贾平凹、摩罗、梁晓声等的散文及“小女人散文”中,都有对女性形象的歧视性书写,折射出数千年来等级制度下的男权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女性文化散文突破了当代女性散文长期被拘囿于一己生活琐事和人生常态的偏狭视野,冲破了女性散文惯常的小感触、小哲理式的审美规范,对女性散文长期以来甜媚无骨、轻飘俗丽习气作了彻底摒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20.
曾焕鹏的专著《中国当代散文论》和《当代散文再论》在散文批评实践和散文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体现在富有个人创见的散文理论观,注重散文理论建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及对散文创作·领域新人的扶植和支持,对散文薄弱研究领域和福建散文创作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