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安倍首相和日本执政党自民党的教育观阐述日本安倍内阁于2006年12月正式颁布施行的《新教育基本法》的出台背景。对照在日本历据59年的旧教育基本法,具体介绍新教育基本法的修改内容。  相似文献   

2.
在新世纪"教育再生"的目标下,日本施行奖励与惩罚并重的教师政策,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水平,向所有的学生提供高水准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3.
日本政府通过了含有表述“爱国之心”内容的《教育基本法》修正案,并提交国会审议。这意味着被称之为日本“教育宪法”的《教育基本法》自1947年制定以来将面临全面修改。  相似文献   

4.
早在1927年.日本内阁就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相似文献   

5.
4月28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正式通过了《教育基本法》修正案。作为二战后日本教育理念的支柱,《教育基本法》被认为是日本的“教育界宪法”。本次修正案是该法1947年制定以来的一次全面修改,在内阁会议上获得通过后,该法于5月16日步入国会审议阶段,若表决通过,《教育基本法》修正案将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6.
备受瞩目的日本新《教育基本法》(以下简称“新法”)于2006年12月22日正式公布施行。与60年前的《教育基本法》相比,“新法”修改之处颇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就是首次把幼儿教育纳入其中,反映了日本幼儿教育发展新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日本《教育基本法》面临全面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丹 《上海教育》2006,(7B):28-30
4月28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上正式通过了《教育基本法》修正案。作为二战后日本教育理念的支柱,《教育基本法》被认为是日本的“教育界宪法”。本次修正案是该法1947年制定以来的一次全面修改,在内阁会议上获得通过后,该法于5月16日步入国会审议阶段,若表决通过,《教育基本法》修正案将正式生效。[编按]  相似文献   

8.
绍兴市越城区教局于2006年推出的“柔性流动、智力链接”政策,打破了长期以来名优教师“一校所有”的情况,堪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之笔。[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教育首次纳入日本(教育基本法)》一文中,笔者交代了日本将幼儿教育加入了有“教育宪法”之称的新《教育基本法》中,一是显示了日本政府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二是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能。依据新《教育基本法》的精神,完成较大修正的新《学校教育法》则为这个可能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据《读卖新闻》报道,作为研究教育改革问题(安倍首相提出的重要课题)的“教育再生会议”于2006年10月18日上午在首相官邸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安倍首相在会议开始的致辞中,提出了引进教师资格证更新制、学校评估制等课题,强调了振兴教育的决心。会议决定,“教育再生会议”今后每月召开2次,并根据不同的课题设立分科会。2007年1月将提出中期报告.并进一步就写进明年6月“重要方针”(关于经济财政运营与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针)的具体政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27年,日本内阁就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世纪“教育再生”的目标下,日本施行奖励与惩罚并重的教师政策,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水平,向所有的学生提供高水准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3.
“华北自治运动”是 2 0世纪 30年代中期 ,日本军国主义者假借“自治”之名 ,在华北制造傀儡政权的运动 ,是日本侵略者推行“华北分治”政策的手段。从日本侵华政策层面和运动本身考察 ,1 935年 1 2月并非“华北自治运动”的下线。 1 937年 4月 ,日本内阁抛出《对中国实施的策略》 ,标志着“华北自治运动”的破产。  相似文献   

14.
《教育情报参考》2007,(2):62-62
2006年12月15日傍晚,《教育基本法》修正案在日本国会参议院全体会议上获得多数赞成而通过并生效,该法被认为是安倍内阁最重要的法案。  相似文献   

15.
“蜡烛成灰泪始干,春蚕到死丝方尽” “点燃自己,照亮别人”=一名好教师。这个古老而又经典的比喻公式,把教师呕心沥血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刻画得很深刻。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笔认为,仅有这种精神加上“传道,授业,解惑”不再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也不是一名好教师的惟一标准。教师不仅要传“知”,且要启“智”,还要育“心”。  相似文献   

16.
日本《教育基本法》修正案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基本法》是日本教育的根本大法,对它进行修正是进入21世纪后日本教育的第一件大事。在此拟就《教育基本法》修正案的提出过程、修正案提出的依据及主要内容、当前日本对修正案的主要争议点等几方面,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具体介绍与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师范院校从开始创办就实行免费教育,对师范生收费只是“并轨”招生以后的事情。师范院校普遍实行收费,对教育的冲击和影响是社会所始料不及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回归,是国家对教师教育政策的重大调整,是国家针对当前教育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重新认识教师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师范生免费教育”方案设计的初衷,应在试点成功以后,尽快在地方普通师范院校推广,并出台配套政策,切实提高“老少边穷”地区教师的待遇。  相似文献   

18.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的中后期往往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甚至下降的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工作热情下降,前进动力不足,甚至出现个性萎缩、职业倦怠,工作和自身发展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笔认为,要突破“高原现象”,就必须强化教育科研意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角色由“教书型”转向“专家型”。  相似文献   

19.
日前,教育部重新修订并公布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全国上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出台文件贯彻落实。于是,许多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便把《规范》作为师德考核的指标进行量化,并辅以不同分值,列入对教职工的年度考核之中。如此一来,《规范》摇身一变成为检验教师师德高尚与否的“试金石”。那条分缕析的量化标准就如一把把“利剑”悬在教师头上,  相似文献   

20.
《教师之友》2004年第一期所做的专题“那一代”在网上所引起的风波,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我觉得对“那一代”名师教育观念中一些具有服务于培养奴化人格的东西,拿出来批一批是很平常的事,并且已经平常到让人内心波澜不惊的程度。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