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音乐元素的不同排列组合是构成民族音乐的一大特性。乌克兰民歌、德国中世纪教堂合唱音乐以及阿拉伯音阶等特征的共享融合,构成了犹太音乐的独特性。从这个角度来说,犹太音乐有三大特征:一是采用了与犹太人和犹太文化相关的标题或内容;二是引用了世俗或宗教的犹太音调;三是被听者普遍接受为具有犹太音乐风格或表达了犹太人思想情感的音乐。  相似文献   

2.
《美国犹太教史》是对美国犹太教和犹太人日常生活展开研究的权威著作,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乔纳森.D.萨纳。在作者的眼中,犹太教在美国的发展是一幅生动的图景,更是一个积极的文化适应和文化创造的过程。本文对《美国犹太教史》展开分析和评述,并且就文本的宗教意味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聂晓阳 《阅读》2016,(6):54-56
哭墙是犹太教圣殿两度修建、两度被毁的遗迹,是犹太民族两千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也是犹太人最为神圣的地方。犹太人相信这块地方的头顶就是上帝,所以凡是进来的人——无论是否犹太人——一律要佩戴小帽,否则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就是不敬。犹太人相信,有一天哭墙自己也会流泪,那时候救世主弥塞亚就会来到人世。在耶路撒冷的时候,我经常在离开哭墙的  相似文献   

4.
在康德看来,一切自然状态都是需要进入公民状态的,人类只有进入伦理和律法的公民共同体,才可能真正谈得上尊严和价值。宪法公民社会是包含国家共同体和自由国家联盟共同体在内的法权体系,是康德所要构建的律法的—公民共同体。宪法公民社会体现出几方面的主要特征:权利概念是宪法公民社会的基本内涵;建立在道德原则基础之上的律法正义原则是宪法公民社会构建的基本原则;而共和制、代议制和自由言论则是宪法公民社会的主要制度性特征;彻底消除战争、实现永久和平则是宪法公民社会的终极目标。宪法公民社会是人类实现善德与幸福统一的至善——"上帝的国"在地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宗教与法律有着内在的关联,古代国际法也因此而充满宗教色彩。在古希腊国际法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宗教的规范性使它在古希腊同盟法与战争法以及国际法其他部门法的产生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成为国际法得到实施的保障之一,对当时人们的国际法思想、宗教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伴随着沙俄在远东势力的扩张,大量的俄裔犹太人来到中国参与修建中东铁路,并一度在哈尔滨形成了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一个阿什肯纳兹犹太人社区—哈尔滨犹太社区。犹太人的到来为哈尔滨的经济开发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哈尔滨以其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为犹太人提供了一个舞台,而犹太人则在哈尔滨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在1939年,纳粹德国与苏联入侵了波兰,波兰人与犹太人均受到纳粹的压迫。虽然在战前有相当多的波兰人敌视犹太人,但这一现象在战时有了一定的改变。最终,波兰犹太人援助委员会(缩写为?egota)在波兰流亡政府的主导下形成,该援助委员会对援助犹太人逃离屠杀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因为纳粹德国太过残忍与援助的力度不足,其并没有帮助更多的犹太人逃出生天。  相似文献   

8.
伯尔曼的《法律与宗教》是法伦理学的经典文本.社会文化心理与习惯置换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要树立"法信天下"的理想状态,就要发现并宣扬法律本身就具有的信仰生命.  相似文献   

9.
清规是中国佛教创制的组织管理制度,而《敕修百丈清规》是佛教清规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部文献。该清规由国家授权编撰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因此其属性与以前的佛教清规完全不同,已经从佛教组织的自制规约上升为国家的宗教法规,其内容涉及多种宗教法律关系,并设定了很多新的宗教权利、义务关系,对其后的佛教组织管理制度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所谓罪刑法定,就是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可见罪刑法定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根本的唯一的标准,因而它也是世界近现代法制国家制订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作为近现代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的罪刑法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也有一个提出和发展的过程,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所具有的含义也不相同.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罪刑法定”主张的人是中国历史上西晋时期的法学家刘颂.他说:“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就是说,对罪与非罪的判定和刑罚的使用都应当以法律正式条文规定为准,如正文没有规定,可以依照名例律断之.这种主张是很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定罪依刑法分则的条款,如分则没有规定,则依据总则.刘颂还进一步提出“其正文、名例所不及,皆勿  相似文献   

11.
女权主义法律观是自然法的法律观。古希腊悲剧作品已经对女权主义法律观有了经典的法理诠释。在古希腊著名的悲剧《安提戈涅》中,俄底浦斯的女儿安提戈涅公然违抗了国王克瑞翁的法令埋葬了其背叛城邦的哥哥波吕尼刻斯的尸体,结果获罪而死。这部悲剧的法学意义在于揭示了实证法与自然法、国家法与宗教习惯法的冲突。女主人公安提戈涅也成了西方女权主义法律观最早的代言人,她体现了女性呼吁自然法以抗衡男性意象的法律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12.
面对非犹太人的迫害与异质文化的强烈冲击,犹太人仍坚定固守着自己的民族信仰,表现出坚定的格托精神。正是由于格托精神的存在,犹太文化才并未被湮灭,反而得以传承与发扬。艾·巴·辛格是当代著名的美籍犹太作家,于197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犹太人的日常生活,诠释了格托精神对犹太传统传承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德国入侵波兰之后,对当地的波兰人与犹太人都展开了迫害。因为自身生存问题和纳粹的煽动,一小部分波兰人对犹太人也进行了迫害行为。但是总体来看,以波兰地下国家为主导的波兰人对犹太人的主要态度还是以帮助为主的。  相似文献   

14.
11世纪末、12世纪初在西欧大陆兴起的对以查士丁尼《国法大全》为代表的罗马法的大规模的研究运动,这是罗马法复兴的标志。广义的罗马法复兴还包括西欧大陆各国各地区将罗马法作为法律或吸收法律而适用的过程。罗马法之所以能够复兴,包括很多因素。其中,基督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当然,宗教因素在罗马法复兴过程中既发挥着正面的积极作用,也有反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哲学以理智为基础,宗教以虚幻和寄托为特征,邪教以愚昧和反社会、反人类为本质.哲学既是以宗教为先导,又是对宗教的批判和超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头脑,坚持科学的哲学方法和原则,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坚决运用思想的和法律的方法破除封建迷信,同邪教组织作斗争.  相似文献   

16.
谋反位于十恶之首,是统治者重点打击的对象.而对于这样的重罪,唐前期统治者或出于各种原因,使死刑实际执行与律法之规定出现异化,这使得法制遭到很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的许多词汇来源于法语,法语对英语词汇有着深刻的影响,造成此影响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即诺曼底 征服。法语对英语词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府、宗教、法律等方面,至今法语对英语词汇的这种影响还在继续。  相似文献   

18.
宗教意识是宗教信众的自我意识,其具有主导宗教信仰行为的功用。宗教信仰是宗教意识外化的一种宗教行为,其反作用于宗教意识。宗教信仰对宗教意识的作用体现在宗教信仰弱化甚至抑制人的宗教意识和宗教信仰唤醒人的宗教意识两个方面。合理认识和把握宗教信仰与宗教意识之间的功用关系对宗教信众复归自我意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颖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6):116-119
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讲述了犹太人利沃夫一家由盛转衰的命运,他们在追逐美国梦的同时,丧失了传统的犹太人身份.作为在文化夹缝中苦苦寻觅的心灵的猎手,罗斯通过"反牧歌"的"美国牧歌"戏仿了"美国梦",刻画了迷失在身份荒野中的"精神流浪汉".  相似文献   

20.
“埃利希—阿尔特事件”是“二战”期间由于苏联当局谋杀波兰两个享有国际声望的犹太工人领袖埃利希和阿尔特而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的外交事件。1941年9月,苏联政府为了动员一切力量支援卫国战争,将羁押两年之久的埃利希和阿尔特释放出狱,并允诺他们组建国际性的犹太人反希特勒委员会。当发现这一计划威胁到苏联的现行体制时,又将他们打入囹圄,并用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取而代之。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苏联为了维护自己在波兰的长远利益,秘密处死了阿尔特(埃利希此前已自杀)。这一事件在国际舆论界激起了强烈的抗议和反苏浪潮,为了平息事端,斯大林不得不派苏联犹太人代表团出使盟国,以修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