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上世纪,我国针灸的发展大体可分四个阶段:50年代为第一阶段,主要是推广普及针灸学基础知识,办针灸学习班,编写针灸读物和一般性的针灸临床总结。60年代为第二阶段,较广泛地进行针灸临床及针刺麻醉(简称针麻)临床研究,并开展一般性的针灸治病原理与针麻原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法和实验法,对针灸疗法在消除运动性疲劳方面的作用进行实验研究。通过进行简单反应时、唾液pH值、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测定,对60名健美专项的学生训练前后针灸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运用点压穴位、针刺、艾灸、拔罐法等不同疗法,选用不同穴位,都能够加速运动后疲劳的消除,但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降压保健操     
耿增顺 《武当》2006,(9):51-51
中医专家根据中医平肝熄风的理论,针对太阳、百会、风池等相关经络穴位,加以按摩,可以调整微血管缩舒作用、解除小动脉痉挛,疏通气血,调和阴阳,对于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自由基损害不仅是引起衰老、肿瘤的重要原因,也是运动性疲劳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机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氧自由基清除体系中一个极重要的酶系。本文通过测定20名男子三级运动员5000米跑前后血清SOD活性的变化,探讨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对氧自由基清除体系的影响。实验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刺疗法在治疗运动损伤中,是一种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采用此种疗法,一般总是要由专门的针灸大夫来操作进行。近年来,经日本经络神经学会医生博士中谷义雄的研究,取用“米粒穴位疗法”,在治  相似文献   

6.
神经酰胺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燕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4):414-415,418
神经酰胺(Cer)是神经鞘磷脂在神经鞘磷脂酶催化下水解产生的。作为第二信使,它在多种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广泛作用,从而影响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及损伤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细胞凋亡(apoptosis)又称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参与机体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酰胺在诱导和抑制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针炙三阴交穴对小白鼠运动能力与某些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对提高运动能力、消除疲劳有一定效果。然而,有关针灸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报道尚少。为此,我们通过采用小白鼠游泳训练模型,观察针灸三阴交穴在提高小白鼠运动能力、减少或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纠正运动小白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等方面的作用,以期为针灸在体育训练和运动保健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曾患美尼尔氏症多年,经常发病,影响工作、学习。去年,一次晚饭后刚看了一会书,突然头晕目眩起来,我意识到旧病复发。当时家中无药,在针灸曲鬓、瞳子髎等穴位可治头痛的启发下,便试着用两手指按摩了瞳子髎和太阳穴等穴位,每穴位按摩十五到二十次,头晕现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通过针刺和艾灸以使通经活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文以针灸配合周林频谱治疗仪对运动创伤(急性损伤)治疗进行研究。1. 治疗试验对象本校教职工、学生、田径、足球运动员及校外群众共142人,其中只进行针刺或频谱照射的分别是15人和18人,两种方法同时采用的109人。2. 治疗试验措施、过程选好穴位用75%酒精常规消毒,针刺以有气感为度,补泻手法视患者体质强弱而定,针柄接上治疗仪夹子通电,灵活采用疏密波、断续波、连续波。以疏密波为主,通电强度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尽量加大,总之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针…  相似文献   

10.
蔡晓刚 《武当》2012,(8):63
中医药学在与疾病和衰老的长期斗争中,找到了许多简便易行的延年益寿要诀,兹简要介绍于下。1大脑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头为精明之府,人体重要的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10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经脉和穴位进行类似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祛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有益健康。  相似文献   

11.
针刺内关穴对改善运动中心肌缺血和心脏泵血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柏  王瑞元 《体育科学》1993,13(6):61-65
本文采用超声心动图 M 型和 B 型相结合的方法。对10名体院大学生进行了针刺内关穴前后大强度运动过程中心室壁局部运动(RWM)以及心脏泵血功能变化的研究。实验发现,针刺内关穴可以提高运动时 RWM 的运动幅度,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表现为 RWM 的一致性增加,使心肌收缩的效率提高,心脏泵血效果好。提示:针刺内关穴可以作为改善运动中心肌血液供应,提高心泵血功能的有效方法,应在训练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实验法,对运动员分别进行穴位刺激和穴位旁开两寸的相同刺激,观察运动员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说明穴位刺激和非穴位刺激对肌肉收缩机制的不同影响。结果显示:穴位刺激能够使胫神经H反射速度加快,使胫神经H反射动作电位波幅显著增加。非穴位刺激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各项指标影响不显著,穴位刺激更能对人体神经传导产生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验法,观察在相近的疲劳模型条件下,接受自然恢复方法的运动员(对照组)与接受穴位刺激恢复方法的运动员(实验组)抗体中血尿素(BU)的变化。结果表明,对照组BU值运动后40h仍维持较高水平。 运动后16h、40h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后,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穴位刺激恢复方法能加快运动后BU的恢复,加速运动后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14.
中医理论主要从整体观点出发对人体机能代谢进行整体调节,其优越性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由于针灸疗法的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疗效显著,又无兴奋剂之嫌,因此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针刺治疗肌肉酸痛的选穴规律,选男性健康青年60名,采用台阶超负荷运动方法诱发股四头肌酸痛。分别采用针刺和磁疗的治疗方法缓解肌肉酸痛,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肌肉酸痛在各个时期的表现程度、肌电图振幅和消失时间。结果表明,针刺能够显著地缓解肌肉酸痛,表现为基点振幅的恢复和肌肉酸痛程度的降低、持续时间缩短。针刺作用广泛,对于肢体出现的肌肉酸痛,即可单侧局部选穴,亦可选取对侧相应的腧穴,双侧疼痛可选用单侧针刺,为"巨刺"阵法提供了又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检索研究营养学手段、物理疗法、中医药及光电技术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潜在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光电技术在体育领域中广泛应用。光生物调节作用(PBM)可以抑制细胞凋亡,色光疗法、低强度激光针灸和鼻腔内低强度激光照射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和昼夜节律,它们具有防治运动性疲劳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分析脊柱生理弯曲解剖结构,结合下腰伤痛多发生在腰骶部的临床表现,提出主穴应力点位于腰骸部劳损组织。作者认为,引起下腰伤痛的病变组织,正好位于应力点。针刺夹脊穴腰段疼痛区,兴奋脊神经后支,血行痛止,以治其标。电针应力点,以针代刀,松解劳损组织,松则不痛,以治其本。介绍电针应力点加夹脊穴治疗下腰伤痛46例,有效率为89%。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由亚健康带来的生存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由于现代医学在亚健康防治上疗效不够理想,人们试图寻找防治亚健康的有效方法。亚健康的防治在祖国医学上属治未病的范畴,穴位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宝贵遗产,运用穴位按摩的作用机理,采用不同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经穴部位,进行针对性的按摩,从而防治和改善亚健康患者不良的“灰色状态”,对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力,调整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身体健康,都将起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针刺对人体性激素水平的作用 ,采用针刺穴位刺激方法 ,动态观察人体唾液睾酮和血浆睾酮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针刺后 2 h唾液睾酮含量明显升高 (P<0 .0 1) ;血浆睾酮含量以针刺风府穴的作用最明显 (P<0 .0 1)、关元次之 (P<0 .0 1)、肾俞较弱 (P<0 .0 5 )。  相似文献   

20.
观察艾灸足三里、肾俞穴对网球队员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24名队员按配对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艾灸组。两组进行相同的体能训练,艾灸组接受艾灸足三里穴和肾俞穴处理。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8周后测定两组握力、背力、大腿力、前臂围度、前臂皮褶厚度、大腿围度、大腿皮褶厚度。计算前臂比肌力、大腿比肌力。结果:实验前两组间比较上述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8周后,艾灸组上述指标除背力外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后艾灸组和对照组的握力、大腿力、前臂比肌力、大腿比肌力均高于实验前(P〈0.05)。结论:体能训练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同时也说明艾灸足三里、肾俞穴可协同体能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