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文学思潮的“特性”,即是指只有在“文学思潮”状态下才能得以充分显现的东西。只有当各种因素的“共同倾向性”呈现出容易被人们感知的“群体”样态时,“思潮”的生命过程才算开始。“共同倾向性”,既表现为“共时性”的各个完整系统之中的各环节或部分,又表现为“历时性”衍化而成的“家族相似”式的纵向现象异变中。“文学思潮”的“群体性”,既可以是某一特定时期以平行方式排列的集束“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现象以跨时空(指不同文化时段)排列呈现为纵向性的“现象”群体。文学思潮的“扩张性”特点,意味着它总体上不是内敛,而是外扩并具有强大的辐射性。由“点”到“面”的变化过程亦就是由单个的“思”之于群体“潮”的生成过程。“点”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最先呈现了某种趋向,潜含了外扩的潜能及被多角度接受的可能性。它首先体现为对存有“小异”的“同质”因素的“吸附”,其次表现为对在对抗中日益弱化的因素的“招降”或“改编”,同时也相应产生对“传统”因素的“改造”。“整合性”是文学思潮“扩张性”特征的重要内涵,也是“扩张性”功能外化的主要策略。“整合”中的“呼应性”和“矛盾性”(对抗性).可谓文学思潮扩展历程中最有活力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事件"、"现象"和"作家群"作为文学思潮中重要的结构因素,既对文学思潮的发生、发展有结构功能,本身也承载了具体文学思潮特性.本文结合理论概括和本文解析,逐一阐释了它们在"文学思潮"中的存在、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宽"严"适度是高层次的管理境界."严",代表了管理者的意志力.它表现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怕困难,开拓上进的气魄."严"要严在点子上."宽",其实质是指管理者的情感投入,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宽容;二是宽松.  相似文献   

4.
在属性上,文学思潮具有"史学"性质,而创作方法无疑更侧重于"理论"范畴 .前者可归入"艺术史学",后者则属于"艺术哲学".就思潮而言,无论状态描述,还是 "思潮史"的梳理,主体之于对象的关系始终是一种"历史关系".对"创作方法"的辩析 ,是文学研究中对流派、作家、作品进行研究的常规手段.文学思潮是在"文学活动"的" 历史性"和"心理性"的交叉地带扎下自己生命根须的."文学活动"的"历史性"(即语境)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审美心理趋进、变化的可能性空间,"文学活动"的"心理性"在见证社会历史的同时,也以自己的方式给予了永恒的记录.创作方法的观念与规则,只有在我们面对具体的艺术成果时才会鲜明化.创作方法归根到底只是有关作品结构与风格状态区分时的存在.创作方法观念的体系性,即生成、变化、更迭等,依托自身就可以完全被说明 .社会活动的变化并不是可以直接越过主体而在创作方法上表现出来.文学思潮的群体性质 ,使其在生成、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参予艺术活动个体的强大规范力量.创作方法对于文学活动主体的影响作用,无法以先置或普通覆盖的方式完成.  相似文献   

5.
"有+VP"句式中的"有"能不能理解为"完成",至少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动词本身的语法语义性质,二是"有+VP"所处的语境."有"所表现出来的"完成"义只是上述两种因素相遇合时产生的言语意义,它本身固有的语义是肯定动作的发生或状态的存在,[+静态]是"有+VP"句式的语义特征.通过与普通话"了1"的比较可知,"了1"是一种过程性成分,而"有"则是一种非过程性成分."有+VP"句式的语用价值是强调、聚焦和完句功能.  相似文献   

6.
每个不同的班级都有着共同存在的群体,那就是"差生".所谓差生就是在某个方面表现比较差,被教师公认为"朽木"的学生.但是笔者认为"差"并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不可改变的.其实,教育"差生"的过程就仿佛是雕刻"老藤朽根",只要我们精心雕刻,他们定能成为"绝妙盆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力量."因此,要转化差生就一定要保护他们的尊严,理解他们,不能歧视他们.要相信,他们的落后并非自愿,而足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要让他们明白只有付出才有进步.  相似文献   

7.
文学思潮的互动性指组成文学思潮的现象群在走向思潮整体的过程中被整合的状态。可分为时间性互动与空间性互动。文学思潮是寄寓于多个现象之中的,离开了具体的寄寓现象,我们无法找到、更无法感知文学思潮,其本质是“现象”的。文学思潮的系统性存在着不同的样态,即以不同组合方式形成的系统性。文学思潮可以在创作、理论、批评与接受等方面形成一个个系统,同时,创作、理论、批评与接受又可以被整合成一个系统来呈现文学思潮。文学思潮系统性的本质,体现为各因素的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8.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中,名人故事题材类异彩纷呈,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此类题材作文在近几年高考中,不断获得高分,很有必要进行一下总结探讨."名人",既包括历史人、物,也指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对于他们,史书记载或作品叙述过程中均会留下许多"空白",这就为考生提供了挖掘的空间.因此,捕捉到这些"闪光处",进行足够的思维扩张,就可以写出新颖独特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所谓"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它是任何犯罪构成必须具备的要件之一."犯罪的客观方面"除危害行为外,还包括犯罪对象、犯罪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社会城市化、人口结构转变、劳动力市场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因此,"蚁族"渐渐成为"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的代名词,它是指"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蚁族"的数量在未来几年内必将急剧增加.因此,尽管"蚁族"还没有形成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阶层",但日益显现的.蚁族"现象应当引起社会的充分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1.
席扬 《三明学院学报》2005,22(3):241-249
“十七年”文学思潮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表现为鲜明的“统一化”和“一元化”状态。它一方面通过对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传统的全面继承体现了政治与文学关系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新的时代”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要求对于那些在“战争语境”中产生的审美理念。进行不断的修正与完善。“十七年”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首先体现在一系列的“文艺运动”的交替更移中——“文艺运动”的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实际步骤,也是确立“文学新秩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运动”不仅是文学思潮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形式,而且从“文艺运动”之间的“间歇”中,还可以了解到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节奏和主导趋向。在文学创作实践领域里。文艺思潮的发展与变化主要体现在提倡“写什么”、“怎么写”和反对“写什么”、“怎么写”的两个方面及其两个方面的张力与冲突。  相似文献   

12.
"以文本为中心"的文学教学观是高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和全国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所建构的"以文本为中心"的英美文学教学观认为文学教学的基础是正确把握文学教学的本质,关键在于文本的选择,核心是微观解码、由文本之"内"转向文本之"外"以及师生互动交流,具体措施有借鉴文学理论、文学教学与生活、创作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最后的归宿是道德教诲。  相似文献   

13.
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受到政治语境的影响,形成以"左翼"文学思潮为主流的文学创作氛围,作为带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激进文学思潮,具有特殊的进步意义,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损伤了文学应有的本色,给中国现代文学创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年来中国文学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近20年来的中国文字思潮既是社会生活的历史见证,同时又以文学的方式呈现出作家对生活的想象和感受。20年来的文学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同时因社会形态和文学形态的变化关系,而形成了“新时期”文学与如年代文学两个呈现出对照的发展时期。前一个阶段,人道主义文学或人的文学构成了主潮,后一个时期在商品经济影响下世俗化倾向成为文学的潮流。  相似文献   

15.
曹继建  姜华 《中国德育》2007,2(8):19-21
社会思潮是一种思想潮流,其发展趋势是被越来越多的社会个体接受并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产生影响。社会思潮的传播要经过"情绪感染与心理共鸣""知识观念与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等三个递进的层面。青年群体是社会思潮重要的传播载体。基于社会思潮传播不断递进的三个层面,考察新时期社会思潮对青年群体个体化的影响,可以发现以下特点:随机性与扩张性、层次性与选择性、弱化效应。  相似文献   

16.
"新写实"是1990年代初期最为重要的文学思潮之一,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一思潮的发生仍缺乏充分的研究。文章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心理及中国文化传统的大背景等几个因素入手,详细的阐述与论证了"新写实"思潮发生的合理性与必然性,并从文学影响的角度对其意义和局限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发展是事物本身的一种潜在可能性,是事物的生成、变化及其趋向性,它是一个不断展开的过程。发展因时间之矢而有开端且不能反演,对其过程的描写有可能从决定性过渡到概率性,对发展趋势的预测因其在某种意义上是随机的现象而必须十分依赖其初始条件,预测发展趋势和把握发展机遇也是对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8.
特殊的年代产生特殊的学形式,大跃进时期的报告学就是如此。它包括两部分:“大跃进报告学”与“非大跃进报告学”。在“左”倾思潮影响下的大跃进报告学,体现了内容上唯意志论的极度膨胀,虚假,浮夸成风;形式上艺术低劣粗糙,概念化,模式化横行。从而成为当代学的一股逆流,也是发展至后来“革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19.
"十七年"家庭书写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十七年”文学中残缺家庭大量存在的现象、历史演变、原因及其对当下文学的影响。文章指出残缺的家庭模式作为“十七年”文学中的主导家庭模式是主流意识形态规约的结果,是作为苦难的言说、革命的空间、意识形态的传播地和一种革命的叙事策略而存在。同时也指出对家庭物质性、私人性、生活性的遮蔽既造成了“十七年”文学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同时对于我们这个时代家庭的书写、“立体人”的塑造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有没有”正反问句的产生有一个历史过程,并在逐渐深入到我们的书面语和口语中。本文描写分析了“有没有”正反问句答句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并指出“有没有VP”有可能最早产生于《红楼梦》时代。在此基础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语言接触、传媒诱导、语言内部要素互动、语言的经济原则以及人的社会类推心理,并对其答句形式的发展趋势做了预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