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郑利 《教师》2010,(12):14-15
一、运用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能性 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有的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  相似文献   

2.
一、运用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可能性 节日是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节日,有的节日源于传统习俗,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有的节日源于宗教,如基督教同家的圣诞节;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如中国的端午节、国庆节、青年节等;有的节日是法定的,如世界环境日、中国人口日等.  相似文献   

3.
彝族节日源远流长,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些节日有的源于自然崇拜 ,有的源于生活生产习俗,每个节日都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是这些节日能历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形形色色的节日习俗不同程度的表达了人类的功利主义,于是这些节日便具有了团结奋斗,战胜困难,调节生活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节日,是一个社会最具特色的生活图景,是老百姓衣、食、住、行的生活积累。一个国家的节日就是这个国家的文化、民族价值观念的仪式载体和这个区域独具特色的生存智慧。节日因其与自然、生活、社会密切联系所内蕴的人文价值,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新课改教材的视野。节日文化贯穿思想品德教材,如八年级上册"世界文化之旅",教材虽然没有直接讲节日,但和节日密切相关,这些具有跨学科性质的内容,或源于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一、文化内涵的表现1.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没有互相对应或契合的词。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例如,英语中的America nDream(美国梦),指美国标榜的立国精神,人人自由和机会均等;Che  相似文献   

6.
在民间,保留着丰富的文化遗产,那是一座活的文化宝库,在那里孩子可以得到滋养生命最好的养料。都市孩子的脆弱和麻木,源于长时间生活在非情感信息的环境中,长时间与人的隔绝和远离。民间艺术是摄取生活的艺术,杨柳青的年画和杨柳青的节日生活,保留着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最原始的要素。它扑面而来的不是单纯的一幅作品,而是凝结着浓烈的生命气息的色彩、声音和旋律。到民间去,让孩子的心直接与新鲜而充满活力的生活接通,让孩子敬仰那些全身心投入创作而从不计较名利的民间大师,让孩子懂得艺术不仅源于生活,更源于群体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例如:英语中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节日专题作文从一年级说话就有的,作好这方面训练,要将文本生活与创意联系在一起,打开思维比直接描写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但是在准备工作中,常有不尽人意处:有的教师打乱幼儿一日生活制度赶排节目,有的教师忙于环境布置让孩子长时间自由活动,还有的只让少数能力强的孩子参加节目排练而大多数孩子无所事事。那么——  相似文献   

10.
节日的夜晚,一团团焰火凌空腾起,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孔雀开屏,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农历新年又称“春节”,对中国人而言,可以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已成为独特的东方节日。因此,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忙起来,有的赶办年货,有的全家动员大扫除,有的上街添购新衣……一派热闹景象,全国的人们都在迎接春节的到来。  相似文献   

12.
邹静宇 《中学教育》2007,(12):16-18
俗话说:"小孩子盼过年。"在每个人的童年记忆里,节日都是一张最清晰的快乐底片。每一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来源,或源于宗教活动,或源于祖先的农业生产活动,或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伟人,这些都打着民族的深刻烙印,与民族文化、价值观密不可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欢度这些传统节日,会激发  相似文献   

13.
百花"五·一"艳.在这个劳动者的节日里.笔者回味温家宝总理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春节团拜会上振奋人心的讲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并由此联想到,职业教育发展的希望,当然是源于尊严、幸福地生活着的一线劳动者.  相似文献   

14.
对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一文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归于政治因素,有的归于日常家庭生活的因素,这都是源于读者对《荷塘月色》写作背景的看法不同所致。如果客观地分析其写作背景,那么“颇不宁静”的原因应该归于作者面对的复杂社会现实和特殊的家庭现状。  相似文献   

15.
案例: 国标本语文第8册“习作三”:“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感兴趣的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答案的?请把你的新发现写下来。”一开始,学生的发现与作文所要求“源于生活的发现”有一定距离:有的源于书本——“蚯蚓怎样钻洞?”“乒乓球变圆了”、“菠萝泡盐水后的变化”;有的叙述生活现象——“月亮像弯钩”、“有人把油条摊摆在店外面”。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历代圣贤对于如何治国安邦,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深邃睿智的画卷,其中有不少优秀的管理哲学、理念、艺术及方法浓缩在成语之中. 成语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的源于神话传说,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的源于寓言故事,如"愚公移山";有的源于历代经典文献,如"无为而治""以民为本";有的源于历史事件,如"三顾茅庐";有的源于文人作品,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的源于外来文化,如"盲人摸象"等.这些成语都从不同的方面体现着管理的思想和智慧,校长可从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7.
节日源于先民的生产活动,产生于先秦,经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几个历史阶段发展,变化,不断的增损,吸收新的文化因素,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系统,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不但成为调整人们繁忙生活的一种有效的特殊机制,而且给人们的精神状态造化出一种特有的情境。同时,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海外英语》2008,(11):24
西方的感恩节,是中国人熟知的外国节日之一.通过电影、电视等媒体,我们对这个节日越来越熟知,有的人还会对如何度过这个节日感兴趣.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怎么准备这个节日的.……  相似文献   

19.
王岳川 《今日教育》2014,(10):60-6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有出经入史的思想文化,有琴棋书画的艺术文化,还有无比丰富的节日民间文化。节日文化是民族精神和风情的反映,几千年民族的喜怒哀乐尽显其中。可以说,节日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集体无意识,是中国文化中每个人必须记住的民族精神传承的密码。我国的民俗节日历来被叫做岁时节日,岁时源于古代历法,  相似文献   

20.
“节日文化”习作课程是一门操作性的课程,它的鲜明特点就是作文直指儿童生活——“节日生活”,包括本来就有的节日和精心创建的“节日”;直指儿童精神——快乐,体现“寓教于乐”的实质。“节日文化”习作课程将与儿童同构共生,携手共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