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俊卿  郭兰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573-574,590
中国武术蕴涵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圆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圆为美是我国各民族文化艺术普遍遵循的原则.通过研究表明圆是武术的哲学理论基础;圆在武术动作中广泛地存在和应用,提出圆美艺术现象是武术动作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丰富了武术动作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崔磊 《收藏界》2010,(8):121-123
中国的玉器文化兼具物质美与精神美,是我国文化的精粹,如何让这门艺术以持续的生命力传承下去?本文以皮影文化在玉雕设计中的应用为案例,分析现代玉雕设计中的题材设计意识的演变及其必然性,以及如何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玉雕设计中,这一应用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通过玉雕也实现了现代人与自然和历史的对话,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符号。  相似文献   

3.
程成 《体育世界》2013,(6):45-46
乒乓球精神文化既不单纯是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也不单纯是工业社会的精神文化,它应当是充分吸收了东西方各国乒乓球精神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国球精神文化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精神文化;乒乓外交基础上形成的精神文化;国球精神文化是以展现个性与塑造人格精神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河南濮阳是"中国杂技之乡",以功力深厚、技艺精湛的杂技著称于世。濮阳杂技与中国功夫属性相通,都是力与美的展示,智与美的结合,更是艺与美的奇构。长期以来,承载文化内涵、凸显民族精神的中国杂技风靡世界,把有着5000年历史的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奉献给世界人民,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勇当排头兵,一直是中国杂技艺术的最大亮  相似文献   

5.
一、打造一种文化,用丰厚的武术文化内涵育人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我校紧扣教育主题,牢牢抓住武术最根本的文化意蕴价值,将武术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使这些打工子弟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美德教育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武术文化营造特色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学校建设了教学楼楼梯间的三条武术特色文化走廊。  相似文献   

6.
引言传统武术是我国的国宝。它不仅是一种力与美的高尚运动,而且是一门内含哲理与文化精神的艺术。其修炼的科学性、适应性,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并将其纳入中国文化的大道。所以,研究探讨传统武术,我们首先必须用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去诠释,循理以求道。我们练拳,追  相似文献   

7.
布秉全  布琳 《精武》2011,(1):14-17
一、引言。 传统武术是我国的国宝。它不仅是一种力与美的高尚运动,而且是一门内含哲理与文化精神的艺术。其修炼的科学性、适应性,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并将其纳入中国文化的大道。所以,研究探讨传统武术,我们首先必须用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去诠释,循理以求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武学典籍是中国武术文化的载体,已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模式和价值内蕴,蕴藏着具有永恒生命力的文化精神.中国武学典籍"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文化气度和"崇德尚义、修身为本"的文化规训,扎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坚韧的生命力.从"文化积累和武学传统的认同"和"话语价值与武学精髓的传播"两个维度来看,中国武学典籍有着独到的文化功用,为中国武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武术与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武术和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他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里的瑰宝奇珍,当然与整个传统文化有源远流长的密切关系。书法和传统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精神内质的互通性、价值意向的互补性和人格追求的表现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武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受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其艺术性古已有之。面对当今武术发展的瓶颈,对武术的艺术性进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艺术学的视角诠释中国武术的艺术特性,解读武术的艺术内涵,发现武术的艺术魅力。研究表明:中国武术的艺术特性来源于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中国武术演练和攻防是肢体的线性表达;中国武术的线性美表现为阴柔之美、阳刚之美和流动之美。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地理背景下萌芽、发展的中国传统体育,是和西方体育体系相对的。中国传统体育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审美特征。中国传统体育是由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使用的,它存在与民俗生活的各个角落当中,是中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精、气、神"的重要体现。从文化、审美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明晰中国传统体育的组成和内涵。  相似文献   

12.
石晶 《冰雪运动》2013,(3):45-49
冬奥会吉祥物是冬奥会的实体标识,通过外显的美学特征将设计理念、价值取向等文化因素蕴含其中,使其外部美的形象与内部美的精神融合在一起,展现举办地的民族特色,传递奥林匹克精神。运用文献综述、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等方法,将历届冬奥会吉祥物的审美共性与个性进行分析,结合从第22届冬奥会吉祥物的设计所得到的真实美感和自然美、艺术美与科学技术美的完美融合,以及丰富的实体视觉符号和寓意美、民族特性与文化内涵的完美结合等多方面启示,深入探析冬奥会吉祥物的审美创造和欣赏。  相似文献   

13.
武术套路演练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对有关专家进行访谈,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对武术美学特征进行研究,论述了武术套路演练中和谐美、气之美、意境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中国传统武术美的世界,结合传统武术特点及传统哲学思想,分析了婴儿心态的实质、虚静的美学特征及传统武术的虚静特征,指出基于婴儿心态的中国传统武术以"虚静"的精神观照,凝结了民族文化的智慧,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自然观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作为道家的代表,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建构了一种区别于传统的礼乐教化和儒家学说的独特的美育观。竞技体操本身就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庄子美育观首先通过礼乐批判体现出来,并集中地表现在以“道”为原则的理想人格和以“虚静”为核心的人生修养论方面,对理想人格的艺术创造性也有深刻揭示。因此,道家竞技体操之美育观的研究就显得势在必然。这种美育观与庄子追求精神解放和心灵自由的整体思想完全一致,与儒家美育观既对立又相互补充,构成了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探讨竞技体操美育观,也为竞技体操美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理论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孙刚  朱瑞琪 《体育科学》2007,27(10):94-96
从文化学视角审视现代散打运动的文化审美情趣,指出现代散打运动不仅是运动员精湛的拳法、凌厉的腿法、巧妙的摔法、灵活的战术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直面感受,而且折射出运动员健康的体魄、内在的自信、不挠的斗志、拼搏的精神、机警的睿智、高尚的人格给人带来的情感上的审美体验。现代散打运动所彰显的运动员健壮的形体美、技击美、战术美、意志美、人性美、智慧美的审美特征都是以中华民族文化特征为审美前提的。  相似文献   

17.
孙国庆  毛迪 《安徽体育科技》2007,28(5):47-49,52
武术套路运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孕育之中产生和发展.套路这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传统体育运动显现出其外在自然力量形成的运动形态之美和内在的精神力量,体现了其灵魂之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8.
当代体育活动已超出单纯锻炼身体、增强健康的狭义理解,被看成是现代人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是个人、群体、物种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的重要反映.健身气功是我国传统体育健身项目,社会大众对健身气功的审美认知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健身气功推广的重要原因.文章着重研究挖掘健身气功的审美元素及美学价值,研究健身气功中的美如何能够被感受、被欣赏、被表现、被创造,从而进一步更好更快地推广健身气功.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传统美学的审美角度,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太极拳的美学特征。其具有身法之美、姿态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美、神韵之美、虚实之美、劲力之美等。通过研究揭示了传统审美方式形成和发展的个性特征,可以促进太极拳传统美学的发展,弘扬太极拳的文化优势,加强太极拳的交流,从而更好的发扬太极拳。  相似文献   

20.
孙玮 《体育科学》2011,31(1):89-92
在阐述竞技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自由意识、秩序意识和审美意识等"游戏精神"在竞技中的展现特征,揭示了政治和资本等因素一方面促进了竞技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也使竞技的内在精神遭受遮蔽,并提出了通过竞技中独有的教化功能使游戏精神在当代竞技中得以彰显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