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楚方城新考     
近年来,国家长城专家高度关注楚长城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笔者作为地方业余研究人员,近二十年来潜心研究,实地考察,在方城境内新发现6处楚长城遗迹和与楚长城密切相关的"夏路""方城""缯关"等遗迹,认为:楚长城是楚国为强国安邦而修筑的军事性防御设施,必然修筑在楚国需要防御时期,楚国在春秋时期并非一直处于强势进攻势态,同样经历过崛起与逐渐发展阶段,也曾遭遇南北夹击,需要划界自固、主动防御、持续发展,楚国在楚文王"伐申""过邓"之后、"还年伐邓"之前有必要、有条件修筑长城。  相似文献   

2.
方城考     
"方城"之名,首见于典籍者,当属<春秋左传>僖公四年.这一年,齐桓公率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相似文献   

3.
沈阳的名字来源于其地理位置位于古沈水(浑河)的北面,其最早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战国至两汉时期所建立的候城.本文以沈阳方城为研究中心,介绍后金政权入沈前沈阳城的状况、清初沈阳方城发展变化以及沈阳方城发生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4.
宋晓静 《文教资料》2008,(36):60-61
方城石猴有着独特的民俗内涵和人文特征,蕴含着民众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发掘、抢救和保护方城石猴雕刻工艺,对加强社区或是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方城石猴属于石雕艺术品,是河南当地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方城石猴形状圆润敦实、雕工简洁、雕画结合且意蕴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方城石猴的技艺以家族传承的方式延续至今。方城石猴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传承人相对稀缺、宣传和保护不到位、原材料匮乏、产品类型单一、市场销路狭窄等问题。只有大力培养传承人,推广高校传承;建立健全档案体系,拓展宣传途径;坚持环保理念,创新原材料资源;丰富产品类型,拓宽销售渠道,才能推动方城石猴的传承与保护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河南方城方言的单字调进行研究,得出方城方言单字声调格局:阴平(13),阳平(52),上声(33),去声(51)。由调形来看,方城方言多降调,有一个中平调,一个低升调,两个高降调。上声调由高平调降为了中平调,阳平调虽和去声调有合并的趋势,但目前来看还是两个独立的调类。  相似文献   

7.
中国最早的长城应是春秋楚长城。方城塞是楚长城上最早的关城,因而楚长城又叫方城,它西起南阳镇平与内乡之间,北至南召,由河南省鲁山县向东经叶县、方城、舞钢转南到驻马店泌阳县,全长800华里,另有起自湖北竹山向北达鲁山交界沿汝水向东一线楚国所筑列城南接春秋楚长城东缘全长一千多里的战国楚长城。楚人沿水筑城是其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8.
两面三刀     
一水  熊猫 《红领巾》2007,(2):35-37
1.春秋中期,楚国经常出兵攻打齐国的附庸国郑国。齐国国君齐桓公一怒之下,率领齐、鲁、宋、陈、郑、卫、许、曹等八国的军队攻打楚国。2.楚国打不过了,只好与齐桓公议和。得胜的齐桓公准备班师回朝。这时,陈国大夫辕涛涂去找郑国大夫申侯。联军回去时要经过我们两国,吃穿住用都要我们两国承担,倘若叫军队改走东边,一则可以向东边的国家炫耀武力,二则可以减轻我们两国的负担,你看怎样?好!好!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你去对齐王说罢!3.辕涛涂就去向齐桓公提出这个建议,齐桓公同意了。红领巾2007.24.正当齐桓公要下令走东路撤军时,申侯跑去见齐桓公。…  相似文献   

9.
春秋时期,齐国在齐桓公的统治下国力强大,齐国联合了几个国家的军队,出兵南下,将蔡国击败。击败蔡国之后,齐桓公率领联军继续向南,打算进攻楚国。齐桓公的军队刚到楚国的边境,就有士兵前来禀报:"大王,楚国派使者前来求见。"齐桓公下令召见使者。楚国派来的使者名叫屈完,是当时楚国很有才能的一位大臣。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您的国家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两国各处一方,就好像马和牛这两种动物,马逆风行走,牛  相似文献   

10.
春秋以来,楚国在长期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楚国地方化;与此同时,楚国又与北方各国频繁接触,吸收了中原化,也滋养了它故的化。“楚辞”继承了《诗经》铺陈词藻、咏物说明,引类比兴的特点,但较之《诗经》,“楚辞”形式更解放,主题更深刻,手法也更多样了。  相似文献   

11.
荀子《成相篇》学者历来认为是民歌体。本文将其放在瞽史文化语境中予以观照,对成相的内涵、体例缘起、性质及孤本独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通过运用纸上和地下的材料分析比照,最后认为成相体是上古盲瞽乐师言说讽诵的体式,是贵族声教的话语方式,绝不是民间歌谣。成相辞在楚国的出现,是楚上古文化形态保留完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陇西县境内战国秦长城是我国古代最早修建的长城之一,至今仍可见遗迹。学界对此段长城走向虽早有考察,但具体线路并不清晰。通过实地考察确定了陇西县秦长城的具体路线,并认为此段长城是沿乌龙沟南岸延伸的,且乌龙沟段并无人工修建的墙体。  相似文献   

13.
房国本为帝尧之子丹朱之后人所封之国,为祁姓,子爵,故称为房子国。春秋后期为楚国所灭。房国故城即汉晋时期的吴房故城和唐宋以来的遂平县故城。房国周围除蔡国较大之外,其他如道、柏、沈等均为子爵诸侯国。  相似文献   

14.
春秋"吴头楚尾"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头楚尾”,顾名思义,是吴国与楚国的交界的地区。吴国与楚国交界之事,全在春秋时期。“吴头楚尾”,在今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的东界之东,即在今安徽省、江西省境内。“吴头楚尾”的争战之事。主要发生在今安徽省的北部与中部。吴国攻取和占领艾邑(今赣西北地区)的时间,在公元前504年至公元前495年之间。从公元前495年至公元前473年。是吴楚边界的稳定时期。吴国辖有番邑(令赣东北地区)和艾邑(今赣西北地区);今江西中部和南部地区,大致属于楚国。(在令安徽境内)楚国的东界:乾溪、城父(今毫州市)——胡(今阜阳市)——英(今金寨县)——舒庸(今霍山县)——今宿松县。(在今安徽境内)吴国的西界:房钟(今蒙城县)——州来(今凤台县)——六(今六安市)——舒(今舒城县)——灊(今潜山县)。  相似文献   

15.
《程器》论述士人的品德和才能,这是《文心雕龙》注释家共论。这样的释义与本篇所居“批评论”之末的位理难合,也不能确认其“批评论”资格。“程器”实质上是通过纠正时俗对文人的偏见,阐明“文采”广泛作用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成务为用”功能,即整体评价文的意义。只有作这样的延伸意义理解,才能辨明《程器》篇的“批评论”性质。位居全书最后,正是与首篇《原道》起句“文之为德也大矣”相呼应,回环闭合,体现全书“体大虑周”的篇章结构的严密组织。  相似文献   

16.
学界关于《水浒传》中"宋江征方腊"的历史史实问题争议颇大,不少专家学者也对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考证。根据历史记载,可推断《水浒传》中的"宋江征方腊"实乃虚构。但不排除《水浒传》作者在编撰"征方腊"细节之时,以历史事件为框架,参照了朱元璋征张士诚的某些历史史实。《水浒传》中"征方腊"的某些细节也与历史中的朱元璋征张士诚非常相似,从某一方面支撑了这种设想。  相似文献   

17.
汉末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的战场阳平关在今陕西勉县西走马岭上,蜀汉时移置于走马岭山下的谷地。三国后期的阳安关、关口为阳平关的别称,而非位于今陕西宁强县西北的关城的别称。张鲁城位于今勉县西北咸河上游的隘垭口,并非今人所谓的白马城。张郃屯兵之地广石在汉水北岸、阳平关西北今勉县西北的隘垭口至茶店一带,决非胡三省等所谓的在"巴、汉之间"。《三国志》之《法正传》、《先主传》中"定军兴势"为"定军山"或"定军山势"之误,与"兴势"无关。刘备与徐晃激战之地马鸣阁应在陈仓道上的略阳东南至勉县西北,不可能在已被多数人认可的今四川广元市境内。  相似文献   

18.
睡虎地秦简1975年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其内容主要是秦律和秦、楚日书,抄写时间不晚于秦代。《睡简》中还存有不少方言词汇。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方言》《说文解字》等古代训诂材料对其进行梳理,共归纳出方言词汇19个,其中动词4个,名词8个,形容词(含副词)7个。  相似文献   

19.
西周成王和康王时期是享誉古今的第一个“盛世”。“成康盛世”是自王、武王以来,通过东征平叛,营建洛邑,开拓疆域,分封诸侯与推行“明德慎罚”制度等长期不懈奋斗才缔造成功的。“成康盛世”的兴衰历史表明:要缔造和保持“盛世”,就必须进行长期不懈奋斗,继承以往帝王治国的一切有益方略,巩固王朝统一和广阔疆域,保持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及经常注意洞察和清除社会弊端,保持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江门学派     
江门学派是明代心学发展链条中与王阳明心学不同的另一条心学路线。陈白沙、湛甘泉以“自得”之学,“随处体认天理”为出发点,形成了本体论层面的心理合一,与程朱理学的绝对主义“理本论”和陆王心学的绝对主义“心本论”不同;同时,陈白沙、湛甘泉提倡涵养与致知相统一的“自然为宗”的工夫论原则,与程朱理学以“道问学”为主的工夫论和陆王心学以“尊德性”为主的工夫论也不同;从而形成了江门学派的本体论、工夫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