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贾敏 《海外英语》2011,(10):328-329
该文首先介绍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源起以及Searle对Austin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阐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内涵及其类别。继而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着重从表示婉拒、批评、强调、礼貌、请求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2.
言语行为理论是从行为角度研究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理论。从话语功能角度言语行为分为表述性言语行为、施为性言语行为和成事性言语行为。成功实施施为性言语行为一般要满足预备条件、执行条件和真诚条件。施为性言语行为的分类对其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对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首先概述奥斯汀和舍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然后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提出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黄洪 《考试周刊》2010,(52):33-34
言语行为理论最开始由奥斯汀提出,后经其美国哲学家赛尔发展及完善,这一理论已经成为语言哲学、语用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观点出发,对言语行为理论的产生到奥斯汀对言语行为的分类,到后来赛尔对言外行为的深入探索等作了简略的概述,给人们提供一个认识言语行为理论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修辞批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用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作指导而有了重要的发展。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此作初步讨论:(1)米勒的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2)从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看文学本质的修辞性;(3)从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看文学结构的非有机性。  相似文献   

6.
希利斯·米勒的解构主义修辞批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用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作指导而有了重要的发展.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此作初步讨论:(1)米勒的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2)从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看文学本质的修辞性;(3)从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看文学结构的非有机性.  相似文献   

7.
周枫 《海外英语》2013,(9X):277-278
如今,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广告语在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广告语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该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探讨广告语的想要达到的作用和影响。该文首先对广告语进行总体概述,进而介绍了言语行为理论,主要从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的角度,分析一些具体的广告语,加以分析论证,从而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广告语的功能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对跨文化交际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尝试从言语行为理论入手,研究高职医护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言语行为理论的关系,并从培养医护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语用能力及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应用三方面论述了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言语行为理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研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哈姆雷特》。从微观言语和宏观言语两个方面剖析作品里的言语反讽,揭示作品的反讽主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为视角,主要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探究法国短篇小说家Guy De Maupassant《钻石项链》中的反讽艺术,证实了言语行为理论不仅可以解释人们日常语言使用的反讽言语行为,而且也对小说等文学作品中的种种反讽言语行为具有诠释作用,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言语行为理论可以有效地分析实际文本的独到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语用学的核心理论,言语行为的中心思想是说话可以看作是做事。陈述句并非都表达"陈述",说话人可以越过字面意义实施多种言语行为,形式和功能不是绝对的对应。修辞使说话者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言语行为,使人们的话语交际成功有效。从修辞角度分析陈述句中的各种言语行为,比较言语行为中的同义表达手段,分析词汇、语法和语义等修辞手段在实施不同言语行为中的作用,由此得出:修辞使说话者的话语依赖言语环境,有时妙语双关,有时含蓄幽默,有时指桑骂槐,使言语行为产生种种修辞效果,提高了言语行为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二语言语行为的研究中,有无必要习得、能否习得、如何习得二语的言语行为是研究重点。通过梳理二语语言水平与二语言语行为的关系、二语学习者是否能达到操母语者言语行为水平、言语行为能否教学等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提高二语言语行为能力应与提高二语言语能力一起进行;显性的言语行为教学是有效的,也是言语行为习得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陈玮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30-133
规劝言语行为是日常汉语交际中的一种重要的言语行为。试结合言语行为理论中的一些重要语用原则对规劝言语行为的使用策略做一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一.A Brief Survey of Swi Act Theory the ref,rsd咖r.Inth。lasttwoorth。decad。,thest。dy B.Illocutlonmpact:theederlnt。dstoof speech acts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domain use this sentence as an order,a request or aof great Interest and imptance 汕 the piece of咖0 to ask the hearer to close theprgutlst.q and sa(讪ngulsts.Since all dor”、lmpnge comrnunlcatlon relates to SpeeCh acts,C.Perforutlorlmp act:As a result,thespeech acts are the basic or minimal units…  相似文献   

15.
语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其诞生至今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学习、研究和探讨。学者们认为为了取得交际成功,要遵守一定的原则,而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及恰当原则被认为是语用学的重要原则。林大津从语用学与修辞学两方面重新界定了恰当原则。林先生将言语行为的恰当性定位于表达者的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对交际目的和语境因素的适应程度,并将之视为言语交际的根本原则。笔者非常认同这一观点,并在本文从言语内容与语境因素以及言语形式与语境因素的恰当搭配这两个方面探讨了恰当原则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间接言语行为是语言使用过程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现象。交际双方均能用其委婉而含蓄地表示礼貌。本文试图就间接言语行为与礼貌策略的关系及其在礼貌策略中的语用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异议言语行为研究在语用学中一向是不太受关注的领域。影响异议言语习得的因素很多,师生权位关系差异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国留学生在与自己权位平等的人交流时,很善使用异议言语;与比自己权位高的人交流时,中国学生不善使用异议言语。在课堂学习中,中国学生极少使用异议言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有效地使用异议言语策略。  相似文献   

18.
叙事本质上是一种复杂而特殊的言语行为系统。叙事行为包括真实世界的与虚拟世界的,即作者对读者实施的言语行为与作品中人物之间实施的言语行为。对应于言语行为三分法,叙事也可分为三个相对应的行为:(1)它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读者、作品内人物的听者表达了一系列叙事命题,这可视为双重性言内行为;(2)它表达出了叙事人(包括作品内人物的言者)的深层交际意图,这可视为双重性言外行为;(3)它是作者和读者、作品内人物之间的双重性的双方互动过程,能够引起读者、作品内人物的听者的情感共鸣,这可视为双重性言后行为。叙事形式可分为对白、独白和旁白三种,每种形式的言语行为分析图式各不相同。作为一个系统,叙事是由一个个微观言语行为组成的行为序列,在序列中起统领性作用的微观言语行为决定了整个宏观言语行为的核心意图。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叙事进行分析,有助于加强对作品语言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对语言教学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文化语境下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旨在分析和探讨男女两性所属的文化语境是如何构建的,这一文化语境又是通过何种机制规约了男女两性的言语行为模式的,男女两性言语行为形态上有何差异,这些差异又会造成怎样的交际冲突。  相似文献   

20.
依据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对话中的人物语言进行言语行为的分析和研究,以帮助读者更透彻地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言语行为分析结果表明人物的简约语言之下蕴含着丰富的表意行为,在对人物言语行为进行剖析和理解的基础上,读者可以逐层深入地领悟出小说深刻的中心思想,这恰好也是海明威的"冰山风格"想要带给读者的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