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发展,在所有志愿者的行列里面,大学生志愿者占主导地位,为了保证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能长期有效且优质有序的进行,还需要社会从各方面入手解决,首先大众市民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识不够,不愿意参加;其次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再次是对志愿者活动的意义理解不够,只是用道德行为的眼光来审视,忽略了对自身心理健康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4,(A2):145-147
通过对江西省具有代表性高校的300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非志愿者未参加的原因和阻碍因素,以及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各种因素,提出应通过加强志愿服务宣传,保障信息渠道畅通;扩大社会支持和关注度,营造积极的志愿服务氛围;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性;制定合理的政策,提高参与度等策略,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前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高校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热情持久性不足,功利性目的较强几乎每一个从事志愿服务的大学生,都会承认热情是志愿者不可缺少的因索。现在大多数学生只是随着头脑的忽冷忽热来决定;是否有参加志愿者活动,只  相似文献   

4.
许钰晨 《文教资料》2013,(20):146-147
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各高校广泛开展,在倡导社会新风、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磨砺学生思想素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调查.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态度、动机、服务类型、活动感受等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补充,体现着奉献友爱的志愿精神。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一种趋势,然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却不再是单纯的奉献自我,而是以一种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式呈现。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志愿者代表以及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方法,深入了解了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各种动机,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之上,从企业志愿者组织中志愿者的基本信息、企业志愿者组织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企业志愿者组织的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基本认知、企业志愿者组织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体会四个方面对企业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情况做了简要的整理和分析,希望对相关的志愿服务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普遍缺乏长效机制。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必要性、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路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行探讨,使新时期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张静 《华章》2013,(14)
大学生志愿者是指热心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利用业余时间,无偿地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倡导的志愿者精神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者服务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生活,是大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大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现实途径。大学生作为志愿服务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充分认识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在志愿服务中提升素质、在志愿服务中充实生活、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价值。不断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兴旺发达、薪火相传。本文就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作用及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志愿活动群体的重要群体,由于当前志愿服务激励方式单一、社会对志愿者的认同度较低、安全和物质保证的缺失、激励渠道狭窄等问题,阻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动机是价值性动机和工具性动机,在激励中从动机入手加强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激励和引导。  相似文献   

10.
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开展一系列志愿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大学生志愿服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志愿服务发展不平衡、志愿服务能力相对不足、对志愿精神的关注度较低等。发展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应采取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网络,弘扬"无私奉献、团结互助"的志愿者精神,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志愿服务道路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志愿服务是当前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对于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应着力探索高效的志愿者服务注册管理模式,培育志愿者服务品牌项目,将志愿者服务纳入日常教学范畴,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职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调查研究,说明高职志愿服务活动的成绩和问题,指出高职院校应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建立和完善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志愿服务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区法律援助机构的成立及相关法律志愿服务活动的展开为当下我国的社区法律服领域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这一社区法律服务形式还没有发展成熟,尚处于青涩的萌芽状态。本文主要讨论了开展大学生社区法律援助活动的内涵与意义,着重分析了大学生们在参与社区法律援助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就这些难题为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社区法律援助体系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推动这一新兴社区志愿服务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对全国16所高校的5258名大学生从志愿服务认知、行为、态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当前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着认知缺乏、组织管理漏洞和长效机制缺乏等问题。从个体正确认知、组织智慧管理、多方主体协同等方面入手,能够推动志愿服务向“智愿服务”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志愿服务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的意义,阐释了志愿服务具有的志愿性、公益性、非营利性等伦理特征。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提高道德认识水平,丰富道德情感,强化道德责任,发展道德智慧,提升道德实践能力。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应更好地理解志愿服务的内涵,理解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规律,坚持量力性原则,注意利他性动机与利己性动机的结合,因势利导,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三年制高职学生学习风格,为学习任务分析和教学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Felder学习风格问卷,对我院2007级三年制高职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经Quick Cluster和Hierarchical Cluster分析,我院2007级2075名三年制高职学生学习风格相当一致,有63.33%的学生以积极主动型、感觉型和视觉型为主体学习风格.结论 喜欢通过一些活动和尝试来学习的学生多于通过思考来学习的学生;倾向于学习事实性内容的学生多于喜欢发现事物的发展可能性及相互关系的学生;善于通过情境记忆的学生多于通过口头语言来记忆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大学生志愿服务有诸多成熟的研究成果。国外研究者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内涵、动机、志愿服务与大学生自我发展和大学生性别差异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高校志愿服务是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为有效利用这一教育平台,需要以课程化方式开展活动,明确相关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安排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分享课程、环境教育课程等,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共同考核学生“学习情况”,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创造良好的课程化学习与思政教育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9.
Colleges are increasingly interested in ways to better engage students in their academic careers. This article reports 20 college students' experiences as mentors for at‐risk fourth‐graders through a mentoring program called The Learning Connection (TLC), run by the Community Services Office at Moravian College. The study describes students'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in service learning activities as a source of student engage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LC mentoring program, the process by which student mentors reported their experiences over the course of the academic year, and the benefits of the mentoring program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college student mentor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entoring experience, mentors reported that the primary reasons for mentoring were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a child's life and supplement classroom learning. At the end of the academic year, mentors reported that mentoring taught them important lessons about children, themselves, community work and the value of mentoring. Mentor feedback supports mentoring, specifically, and service learning, generally, as a source of student engagem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项与国际接轨的事业,是动员和组织青年学生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共青团对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必须正视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改进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