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新的学力观.所谓学力,是指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资源和各种学习实践活动,在内在素质和行为方向上取得的实际效果.学力有三种表现形式: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对初中生而言,基础性学力主要是学生读、写、算、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性学力是在基础性学力的基础上形成的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会学"的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以个性自由、充分的发展为前提 ,在教育过程中把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力完美地统一起来 ,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把握住素质教育之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一、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 ,注重更新、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的经济。知识是人创造的 ,储存在人的大脑中。所以 ,知识经济时代又是以人为中心 ,注重人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新的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 ,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学力的统一。具体地说 ,所谓基础性学力就…  相似文献   

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是在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我国加入WTO的大形式下 ,为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的一次重大的变革。传统的课程强调“双基” ,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两基” ,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强调“双基”到强调“四基” ,体现了课程理念的提升。新课程不但重视基础性学力 ,而且加强发展性学力 ,突出创造性学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而学校的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 ,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践基础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5.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创新教育,课程改革是关键。传统的课程以知识为本,课程的实施以知识的传授和继承为目的,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所以,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改革传统教育课程,建立适合创新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  一、确立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课程目标  创新教育不只是创造力的教育或创新精神的教育,而是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健全人格,在基础性学力之上,着重培养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具体来说,创新教育的课程目标必须体现知识、能力、人格的完整统一。  (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7.
我国长期实行应试教育,使得学生的基础性学力位于世界前列,但正是因为应试教育,使得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导致我国中学生发展性学力严重缺失。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为改变这一现状,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学生。本文就发展性学力的内涵和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发展性学力的策略展开阐述,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什么是创新性教学以及创新性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强调了素质教育的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又把创新摆到了突出位置;强调了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即要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素质,在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上下工夫。界定了创新性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从规定上注意科学性、规范性、整体性、操作性,既避免了片面性,又明确了有机结合的方向,使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获得了和谐有效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对于农村教育来说难度很大.在偏远的农村,中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知识面狭窄、反应能力较低、对学习不感兴趣等特点,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不少困难.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笔者在教改实验中,就引导学生创立科学的学习方式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实质.它要求我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教育的“传递性“、“再生性“与“发展性“、“创造性“的有机统一,其实施的主要途径是学科教育.因此,化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上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笔者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生物与环境     
本着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期课改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对学生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科学培养;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塑造;加强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只讲授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所谓有效教学,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发展。对于信息技术课堂来说,有效教学就是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师生双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提倡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一条基本原则。课堂教学过程是课程的创新和开发的过程,不再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必须从改变学生和教师的思维方式开始。笔者在教改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