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虎 《世界发明》2009,(11):53-53
中国当代艺术应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表现在社会对艺术家创作自由的宽容和大众媒体对当代前卫艺术的关注,表现在一般民众对前卫艺术相当程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图说琉璃厂     
沈巍 《世界发明》2007,(9):68-71
北京和平门外的琉璃厂自清代以来就人文荟萃(图1、2),是京城的"雅游之所"。鳞次栉比的店铺广集天下字画、古玩图书和文房四宝(图3—8),以及依此形成的产业链条,使得这里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图9)如果说798艺术区是中国当代前卫艺术的窗口,那么琉璃厂就是一座巨大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798艺术区使得前卫艺术跟媒体,跟大众的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其中的价值和文化意义基本上是大家认定的,包括普通的北京市民在内。  相似文献   

4.
郭丽 《世界发明》2009,(5):12-13
英国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家,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为先锋的文化和艺术,却又用君主立宪维系着历史的痕迹。英国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发达也最前卫的艺术中心,英国的当代艺术作者一直尝试用各种探索性的艺术形式挑逗着公众对于艺术概念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中国的一批当代艺术家曾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谷燕 《今日科苑》2009,(21):148-148
宋朝是文人统治的朝代,文人文化在当时社会起到了主导作用,从而形成了宋代典雅的设计艺术。这种设计艺术的价值取向是超越时空的,当下现代前卫艺术所推崇的抽象美,在宋朝的文人艺术中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相似文献   

6.
谷燕 《金秋科苑》2009,(21):148-148
宋朝是文人统治的朝代,文人文化在当时社会起到了主导作用,从而形成了宋代典雅的设计艺术。这种设计艺术的价值取向是超越时空的,当下现代前卫艺术所推崇的抽象美,在宋朝的文人艺术中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相似文献   

7.
由于动漫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全国各省市都抱着极大的积极性来推动动漫产业发展,相关产业的多样性开发取得了长足进展。根据国人普遍的手机运用习惯和文化欣赏心理,可以预见手机动漫的研究开发将会向更深层次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在国家政策扶持下,我国正在保护和抢救中国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部门正在扶持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将中国戏曲元素与动漫结合起来制作戏曲动漫系列片是一种创新,对传承和保护戏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启示。从中国戏曲艺术普及的角度来说,主要是80、90后以及下代年轻人,根本没有机会接触中国到戏曲,但是每个人都有现代的工具——手机,只有利用现代新媒体时代,以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将中国戏曲变得容易被新时代接受,中国戏曲才能传播出去。手机戏曲动漫产品开发研究将传统文化与手机动漫结合,动漫技术与中国传统戏曲形式的交叉融合,派生出既前卫又厚重的戏曲动漫形式,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仲夏的午后,一切都仿佛喑哑了。在琉璃厂的勤珏画廊里,坐在记者对面的画廊的主人赵勤玉先生谈起自己画廊的经营之道却是滔滔不绝。他的话语中夹杂着安徽老家的乡音,但却完全不影响他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文质彬彬和作为一个商人的机敏,他口若悬河却不失谦逊。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兼商人,拥有这样的素质我并不会吃惊也不会赞美。令我吃惊的是,作为一个民间烙画艺术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中并没有涉及到当代前卫艺术元素,但他的谈话却从中国前卫艺术的符号798艺术区开始……  相似文献   

9.
廉锋 《世界发明》2009,(10):66-68
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大概无人不识朱其的名字。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新生代艺术批评家,他撰写的批评文章,以观点犀利、见解独到著称;作为国内“十大独立策展人”之一,他策划的当代前卫艺术展览,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在探索中不断地寻求破图和新意。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关于中国建筑文化的争论不绝于耳,欧陆风狂吹、洋设计进军、大多标志性建筑与中国建筑师无缘,因此有很多人担忧:我们正在失落自己的城市文化、建筑文化。最近,在一次“关注中国建筑现状”研讨会上,来自建筑、艺术高等学府的专家学者,以及具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师就“中国建筑现状”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处在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失去了曾今的语境。势必要具有当代性才有生命力,后现代主义批评则是观察当代最犀利最前卫的语言之一,但是后现代主义批评毕竟是应西方艺术运动而生的产物,中国文明有与西方文明不同的特点,在我看来中国画与理论体系生生不息的主脉不会动摇,而是在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批评冲突的过程中,将其融合进中国艺术的庞大整体。  相似文献   

12.
在民间美术正在逐渐消失的今天,保护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可以从教育入手,让它走进小学课堂,使学生感受艺术魅力,从而使传统艺术文化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开发课程资源,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民间美术课程"布老虎"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设计艺术,可以说是一种前沿学科,设计艺术的创新将带动全社会、全世界的时尚潮流。而它更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完成,并体现着当时当地文化的风貌。不同的文化反映着不同的精神风习和心理结构,反映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及审美观念,这种文化精神在关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产品、建筑、服饰、环境、包装、影视乃至于广告等设计艺术过程中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回首设计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个民族在任何一个时代的设计都是与当时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随着整个经济社会、工业社会的迅猛发展,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现代设计的西化风头越演越烈,在这般凶猛的西化设计思想的冲击下,中国的设计精神和艺术风格正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结果,在这种一切讲求中国特色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要如何来谈艺术设计思想的中国特色呢?  相似文献   

14.
刘霞 《科教文汇》2008,(5):172-173
设计艺术,可以说是一种前沿学科,设计艺术的创新将带动全社会、全世界的时尚潮流。而它更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完成,并体现着当时当地文化的风貌。不同的文化反映着不同的精神风习和心理结构,反映着不同的审美价值及审美观念,这种文化精神在关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产品、建筑、服饰、环境、包装、影视乃至于广告等设计艺术过程中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回首设计艺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个民族在任何一个时代的设计都是与当时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随着整个经济社会、工业社会的迅猛发展,民族文化的不断融合。现代设计的西化风头越演越烈,在这般凶猛的西化设计思想的冲击下,中国的设计精神和艺术风格正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消失!结果,在这种一切讲求中国特色的大好形势下,我们要如何来谈艺术设计思想的中国特色呢?  相似文献   

15.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东、西方文化的艺术形式的区别,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东方以中国代表的儒释道文化,在世界上不同的三种文化形式,主要以伊斯兰教和中国的文化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同样是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基本上是在展现宗教文化里面,艺术的表达和角色主要展现在不同的文化形式,但实际上是同样的艺术情感表达。艺术世界主要来源于三种不同的传统艺术文化,每种文化艺术都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17)
西方现代艺术作为艺术群体中的一枝独秀,正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这使得艺术在整体上丰富了内涵,西方现代艺术同时也为现代艺术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其已在艺术文化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本文主要对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论中的"现代"含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传统文化在雕塑艺术中渗透的意义出发,进一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雕塑艺术中的表现形式,最后对在雕塑艺术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施策略进行概括性阐述。  相似文献   

18.
畅谈3 G及其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堪称中国3G元年。经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三家运营商近一年的推广,目前中国的3G用户已经接近500万户,3G也从一个前卫概念逐渐向实际应用转变。随之而来的也带来了通信方式、娱乐方式的改变,3G正在改变我们得生活,下文介绍了3G技术和3G标准以及3G手机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张楠 《科教文汇》2012,(20):166-169
此书是尹吉男先生在各个时期的杂感组编而成的,取名"后娘主义"是想强化批评对象的主观特征,也想颠覆一下那些把"共识"当作"个性"的人们所尊奉的权威理念,用普通的目光来看当代文化和美术。该书由"前卫概念"、"美人/艺人"、"文化眼光"和"精英之后"四个部分组成。通过绘画、雕塑、摄影、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等,用嬉笑调侃却不失精准的言辞指出中国当代文化与美术的诟病,让我们换一种视角去看待当代艺术状态和社会文化环境。在此,通过"四个主义"分别为"后现代主义"、"细腰主义"、"女性主义"、"后娘主义"来诠释我看这本书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扫描·国际     
《世界发明》2011,(10):10-10
“中国文化系列活动”在华盛顿揭幕 由中国文化部和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合作的“中国文化系列活动”9月12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拉开序幕。整个活动以《中国:一个国家的艺术》为主题,旨在通过表演艺术及展览等多种形式向美国公众展示当代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