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3年5月1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首个“深地工程”中的重点油气项目——“深地一号”的跃进3-3井正式开钻施工。近年来,我国在上天、下海、入地方面,突破不断,硕果累累。继探索深空的“天问一号”、遨游深海的“蛟龙号”之后,向地球深处进军的“深地一号”也横空出世了。那么,什么是“深地一号”呢?  相似文献   

2.
陈雪莲 《江西教育》2014,(11):39-40
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笔者有幸聆听了周卫东老师“认识整万数”这节课,被特级教师高超新颖的教法所吸引.课堂中,周老师利用“小研究单”智慧地“退”,巧妙地将学生往前“推”.智慧地“退”,“退”出了高深立意的故弄玄虚,“退”出了曲折情节的雕琢粉饰;智慧地“退”,课堂上没有了华丽的对白,甚至没有了精美的课件……巧妙地“推”,将学生“推”向前台,“小学生”成了“小老师”,循循善诱,于无声处听惊雷;步步为营,向问题本质贴近;由浅入深,向思维的更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3.
张东荪对中国哲学之现代化有重要的贡献:在20世纪,他给中国哲学贡献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第一个把中国哲学家提升到可与西方大哲平等地、建设性地对话的新高度;在中国哲学史上,他贡献了一个“以知识论居先为方法”的全新的方法论;从具体哲学理论方面,也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他独立地打起“观念论”与“理性论”的旗帜;他独立地打起“知识论居先”、“是何在先”的旗帜;第一个勇敢地建立起独立而自足的知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掌握每一处不同的“说”。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气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如“连蹦带跳地说”“高兴地说”“认真地说”“叹了口气说”“难为情地说”“低下了头说”“亲切地说”;还有那些“说”  相似文献   

5.
《浙江教育科学》2009,(6):F0002-F0002,F0003-F0004
义乌市实验小学的“快乐阅读”,借鉴“文化”、“艺术”、“生活”、“现代”和“生命”等因子灵动地演绎着小学生的读书之路,“诵&#183;读&#183;悟&#183;行”四结合的阅读过程将读书活动变成“人文对话”的精神套餐,构建了家庭书架、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馆“三级书架”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6.
孵化器绩效评价体系中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相似,也包括“天”、“地”、“彼”、“己”及“顾客”五个方面。“天”指外部一般环境;“地”指企业竞争所处的行业环境;“彼”指企业竞争对手;“己”指企业自身条件;“顾客”指企业为之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7.
和谐的班级氛围更利于每位同学的进步,能更好地促进同学成人、成才、成大器。班主任要不断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地处理、协调好各种关系.班主任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安”,才能使班级安稳,同学安心;努力做到“平”,才能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平;努力做到“高”,才能赢得更多学生的赞扬,形象也才能高大起来;努力做到了“捷”,才能捷报频传,连战连捷。  相似文献   

8.
<正>有个“口”字刚刚造出来,就贼头贼脑地去找伙伴。他选来选去,选中了一些数字做他的伙伴,组成了新的汉字,如与“五”、“十”、“千”结合,组成了“吾”、“古”、“舌”三个字,就是最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正>为转变传统的以教师、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武汉市江夏区教学研究室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经过多年研究打造了“智学共生”课堂。一、“智学共生”课堂的内涵及模型“智学”之“智”是智慧、机智的意思,也含有“窍”或“巧”的意思;“学”是学习、效法的意思。“智学”一方面强调教师要智慧地教、学生要智慧地学;另一方面强调教师要有技巧、有方法、有策略地教,学生要有技巧、有方法、有策略地学。掌握了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过程中,人们在如何处理“事实”陈述与“意见”表达的关系的问题上做出了不同回答:“事实”与“意见”相分离;用“事实”有形地表达“意见”;用“事实”无形地表达“意见”。“事实”与“意见”的关系体现了现代中国新闻报道思想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1.
“地”用作名词或名词词素,读dì,如“地球”、“陆地”、“见地”、“五里地”;用作结构助词,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则读de,轻音,如“不断地扩大”、“轻轻地抚摸”、“大声地喊”、“斩钉截铁地说”。  相似文献   

12.
[现象] 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学科渗透”理念,就在本学科的教学中加一点唱唱、跳跳、画画,似乎这样就是“学科综合”了;有的则彻底地“抛弃”了学科本位,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社会课”、“科学课”,在语文课上大段地给学生讲自然科学和社会知识,而在识字、阅读、理解文本内容、体悟作者表达的感情等方面却“惜时如金”,所谓“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的语文老师把语文课上成了“信息技术课”,在语文课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欣赏资料,忘了本学科的要求,长期以往,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是提高了,可听说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五学”——课堂教学的五个模块,即:“目标导学”、“自主屎学”、“合作研学”、“展示赏学”、“检测评学”。“五学”叫的最终目标是解放学生、解放教师;基本策略是“自主、合作、探究”;所追求的核心价值是乐学、会学。“乐学”即开心地探学,舒心地合作,醉心地展示:“会学”即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技能,提高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历过程、体验感悟:数学课怎样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成功快乐?这就是:“少一点被动接受”通过教师有效地“引”,让学生迫切地“想”;“少一点简单自我”通过教师适时地“点”,让学生深刻地“悟”;“少一点盲目思考”通过师生有序地“归”.让学生清晰地“知”。  相似文献   

15.
(四)创办刊物和心育网络为了多渠道、全方位地营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扩大心育知识的宣传面,2000年9月,我校开始不定期地组织创办校“心灵之星”心理健康专刊。专刊有的放矢地设了几个栏目。其中“给你一片天”栏目是学生畅所欲言的天地,学生有什么困惑、烦恼和心理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尽情地说、写;“善待自我、关爱他人”和“校园兵法”栏目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确实存在,但并未发现的心理问题,通过阅读本栏目学生可以得到自诊、自治的方法和措施;“帮你了解你自己”栏目给学生提供了一面镜子,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还有“青春小擂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地名,蕴含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内涵,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它不仅表现在地名(词)的词义上,也反映在地名字的音读上。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有的地名字按普通话标准音来读,就会造成误读、误解;反之,不加区别地只注意地名字的方音,而不顾及古今语音的发展变化,也会导致同样的后果。地名字的正音,是普通话推广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许多地名字的音读中保留着方言的读音,如河北省获鹿县的“获”,不读“huo”,而读“huai”;“堡”在地名中也不念“bao”而读“bu”(如陕西的“吴堡”)或“pu”(如“五里堡(铺)”)。这在粤方言中表现尤为明显,如广东省的番禺市的“番”字不读“fan”,而读“pan”。又如在香港地名中广为出现的“涌”和“鱲”两个地名用字(如“鱼涌”、“葵涌”、“东涌”、“黄泥涌”;香港新机场的所在地“赤鱲角”),很多人甚至是国家级新闻媒体的播音员把这两个字误读为“yong”与“lie”。关于“涌”字,《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都注明了有两个读音:一读为“yong”,用在“涌现”等普通语词中;另  相似文献   

17.
第1课春天来了1.比较“绵——棉”的字形;分析“柔、舒、随”的笔画和笔顺;指导“毯、泛”的书写。2.掌握“悄悄、软绵绵、舒展、泛起、快活、柔软、游戏”等词语。3.把课文中带“的、地”的词语抄下来,通过比较,体会“的、地”的用法。用“的、地”填空:欢乐__歌声欢乐__歌唱厚厚__地毯轻轻__摆动慢慢__走来柔软__枝条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提出和调整 ,历史地体现了“三个代表”要求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战略目标及三者的有机统一 ,具体地体现了“三个代表”要求  相似文献   

19.
“叮铃铃……”电话铃响了。我拿起话筒礼貌地说:“喂,您好!”“请×××接电话!”“谁?”哦,我明白了,原来是对方拨错号码了。自从家里装上了电话,就经常碰到这类拨错号码的事情。有一次,我和表妹正在下棋,电话铃响了。“烦死了!”我懒得起来去接电话,可铃声还是不断地响着,我只好拿起话筒:“谁呀?”“哦,请问×××在家吗?”“怎么搞的?你打错了,真讨厌!”我狠狠地回了一句,随后“喀嚓”一声挂了。从那以后,凡是遇到拨错号码的人,我都会毫不留情地“打击”他们。爸爸曾经提醒过我接电话时要注意礼貌,我根本没听进去。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忽…  相似文献   

20.
“尖尖角”这个栏目是我们中师生发表习作的园地,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地吐露自己的心声,以引起广大中师生的共鸣。它也是扶持文学新人、繁荣校园文化的沃土,能激起文学爱好者的写作热情,帮助他们驶向成功的彼岸。虽然我进校不久,但“尖尖角”栏目已牢牢地吸引了我。每次等到《师范教育》,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到“尖尖角”。于是我认识了“矿山女儿”李海红;领略到“北方银杏树”的风采;学会在“我的路”上逐渐“走向成熟”;给一位同学过“生日”,让她激动万分;有了在“中秋”这个万家团聚时刻恋“家”的情思;“忘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